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经性肌强直
释义

神经性肌强直(neuromyotonia),也称为Isaacs' syndrome, 艾萨克斯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连续性肌肉活动的疾病。

简介

神经性肌强直(neuro myotonia)又称Isaacs综合征、连续性肌纤维活动、伴肌肉松弛障碍的肌颤搐(myoseism with impaired muscular relaxation)等名称。这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肌肉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男女均可患病,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其特征为肉眼可见肩部、大腿、小腿肌肉不自主连续颤动。轻者睡眠后可减轻或消失,重者睡眠中仍可出现。

病因机制

神经性肌强直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获得性,其中以后者更为多见。先天性神经性肌强直目前多认为该疾病与KCNA1基因编码的电压门控试钾离子通道异常有关。后天获得性神经性肌强直是由产生了针对自身神经肌肉接头的Anti-VGKCb自身抗体所致,同样影响了钾离子通道的正常功能。

神经性肌强直的病因机制一直在探讨中。目前认为此病属钾通道异常而致的钾通道病中的一种具有高度普遍性和多样性的钾通道,是控制膜的去极化和细胞奋性的基础钾通道病的一个普遍特征是膜电位复极化的减弱 Kleman等认为神经性肌强直与慢钾通道传导的调节有关,它导致刺激后神经轴索兴奋阚值降低,去极化或超极化后兴奋性过度,持续时间延长面产生异常电活动,引起连续的运动单位括动=自发电括动的部位大多位于神经终束运动终板或运动轴索末梢分叉处,也可沿轴索全部或产生于运动轴索的某些近端区域的血一神经屏障内,甚至可累及前角运动细胞本身 。这种离子通道变化导致的运动轴索的过度兴奋,使受累肌肉出现颤搐、僵硬。肌电图所见高频自发性运动单位放电活动及成对的或多源的运动单位发放是神经性肌强直和肌纤维颤搐的特征性表现,提示了运动轴索的兴奋性特点:活检病理中可见少数肌纤维轻度萎缩,表明率病有周围神经损害。

虽然车病可伴随各种遗传性疾病,但大多数为获得性的,常伴有某种免疫异常。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或以后发展为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肺癌、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等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 这些均提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某些患者脑脊液中IgG 升高、寡克隆带阳性,表明有体液免疫异常的依据;Vincent等发现神经性肌强直是由电压门控的钙或钾通道抗体所致.并在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抗电压门控的钾离子、钙离子通道抗体。LawsonH则认为离子通道的异常是由于基因转录通道蛋白过程中的变异或自身抗体的存在所造成的;Zielasek等在具有染色体缺失和髓鞘蛋白基因变异的小鼠中发现可产生神经性肌强直,这些研究提示车病的发病机糊可能与先天性或获得性某位点的基因突变相关。

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多为青少年及成人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自主肌肉颤动活动后肌肉变僵硬及疼痛并常出大汗即应考虑本病肌电图检查显示持续性电活动即可诊断肌肉及腓肠神经活检有助鉴别诊断及了解病因。少数患者可伴发内脏癌肿,故应对患者仔细全面检查。

鉴别诊断:

应注意和糖原贮积性肌病僵人综合症及脊髓性肌阵挛鉴别,糖原贮积性肌病肌肉活检显示糖原在肌纤维中大量聚积僵人综合征表现为肌肉持续强直及痉挛,脊髓性肌阵挛常为脊髓节段性分布的肌肉有规律性的抽动。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为 :

① 多在20岁左右起病,男性多见,少数有家族遗传史。

② 临床特点为始自肢体远端的持续性肌纤维颤搐.明显时肌纤维收缩渡沿肌纤维纵轴方向呈波浪样前进,可伴肌松弛困难;运动后出现痛性肌僵硬.常伴过度出汗,休息后可缓解.睡眠时肌痉挛不消失

③多为全身性可累及躯干、四肢肌肉,手足、面肌、跟睑肌、腹肌等亦可受累

④ 可见肌肥大或萎缩,腱反射可因肌强直而减低或消失.无扣击性肌强直。

⑤ 肌电图表现为自发持续性的运动单位放电活动。⑥苯妥因钠或卡马西平治疗效果良好。

临床表现

神经性肌强直的主要表现为受累肌肉出现肌僵硬、痉挛、颤搐、无力和肌弛缓延迟,肌电图检出自发性持续性的运动单位放电活动。在休息状态下仍表现活跃的运动神经元电位,通常只有神经性肌强直和stiff-man综合征。

神经性肌强直所表现的病变部位可以是局部或全身,通常会影响面部和四肢,睡眠、神经阻滞、麻醉等手段无法阻止肌肉僵直,其中肌电图检查是较为重要的检查手段。

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其特征为肉眼可见肩部大腿、小腿肌肉不自主连续颤动有时颤动较缓慢几呈波浪式称为颤搐。上述肌肉连续颤动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并偶可累及口、咽、面部及呼吸肌。轻者睡眠后可减轻或消失,重者睡眠中仍可出现。其次,运动患肢或重复运动后,肌肉转僵硬,有时出现肌肉痉挛性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方能松弛,酷似肌强直,但肌肉扣诊不出现肌丘,称假性肌强直病程发展数年后,因腕及手部肌肉持续收缩而呈爪状,足部肌肉痉挛以致行走足趾先着地而表现姿势异常。此外,有多汗及大汗。 电生理学检查:肌电图显示束颤电位双重波三重波或多重波出现僵硬的肌肉呈持续性不规则运动电位放电,其波幅及形状变化较大随着运动可诱发强烈的发放并持续于肌肉松弛过程中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减慢。

检查

1.血清肌酶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2.血清电解质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其它辅助检查:

1.肌电图显示束颤电位双重波、三重波或多重波。

2.多数患者肌肉及腓肠神经活检显示正常。部分患者肌活检可见肌纤维大小不均出现角纤维及肌纤维肥大小群肌纤维萎缩,肌核增多ATP酶染色显示Ⅰ型肌纤维同型肌群化及Ⅱ型肌纤维萎缩,腓肠神经活检显示继发性髓鞘脱失及轴突变性,肌肉病理呈神经源性损害。

治疗

目前尚没有针对该疾病的病因治疗,针对此疾病的治疗多是以缓解症状为主,其中抗癫痫药物效果较好,需注意的是安定对本病治疗无效。

但也有文献报告服用卡马西平(酰胺咪嗪)或苯妥英(苯妥英钠)多能控制症状但须较长时间服用以免症状反复。 1.卡马西平(酰胺咪嗪)300~600mg/d分3次口服。

2.苯妥英(苯妥英钠)300~400mg/d分3~4次口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