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释义 |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所省级重点高级中学,创立于1950年,前身为山东省第一工农中学,是山东省首批重点高级中学。学校目前有两个校区,有教学班80余个,学生5000余人,教师约300人。学校的校风是“文明、勤奋、求实、创新”,学风是“刻苦、勤奋、谦逊、进取”,教风是“教书育人、治学严谨”,校训是“爱校、爱教、爱学”。 学校概况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山东省首批规范化重点高中,其前身是山东省第一工农速成中学,创建于1950年,是综合教学质量全国排名前十位的高级中学。学校位于世界泉水之都——济南市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占地5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春季樱花满枝,夏季荷香飘溢,秋季百菊争艳,冬季松柏青翠。假山流水相映成趣,壁雕石栏巧夺天工,是济南市花园式庭院学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80多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5400余人,教师约300人。半个多世纪以来,附中的历届领导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广大教职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莘莘学子刻苦勤思,谦逊进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刻苦、勤奋、谦逊、进取”的学风,“教书育人、治学严谨”的教风和“爱校、爱教、爱学”的校训。学校每年学科竞赛报送人数及高考入学率方面均居[[济南市]]和全省前列。学校以鲜明的办学特色、独特的育人风格和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而享誉社会。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山师北街3号 校史学校的前身为山东省工农中学,创建于1950年10月,当时校址在济南市花园庄黄台车站北街。1952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第一工农中学。因上级要求各速成中学附设于有关大学,1953年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学院(即今山东师范大学)附近工农速成中学。1955年速成中学停止招生,学校改名为山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招生对象也由干部学院专为小学和初中毕业生。1959年,学校由花园庄迁至山师北街1号现本部校址。因山东师范学院一度迁往聊城市,学校在1969年至1978年改名为山东省济南市第十三中学,1978年又恢复为山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3年学校改名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85年停止招收初中生,1988年起学校成为只有高中学生的高级中学。2007年,学校位于济南市幸福柳的新校区启用,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现代化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基本保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遵循“一流的办学目标, 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培养标准,一流的办学成果”的办学宗旨,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途径,以发展为教育终极目标,为每一位附中学子搭建全面发展的舞台,为每一个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让每一位学生在某一方面都成为最优秀的。 “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是学校对社会做出的公开承诺。 学校领导王玉璋,男,汉族,1966年2月生,山东临朐人,中共党员,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毕业。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主持工作),中学高级教师。1990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大政治系,先后任政治教研组长、教务处副主任、教务处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济南市第三届“走青春路、做育花人”活动一等奖,在共青团山东省委组织的“青春立功”活动中荣立二等功,曾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山东师范大学第四届“杰出青年”。在《中学生学习报》、《齐鲁晚报》、《大众日报》、《时政教育》、《济南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参编教科书两部。 谭英海,男,汉族,1962年2月生,山东文登人,中共党员。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科研处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1994年4月起,历任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委员、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委员、山东师大政治法律学院党总支书记。2011年4月任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曾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30余篇。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 陈德海,男,汉族,1967年10月出生,山东新泰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1991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大政治系,1997年以来历任山东师大附中政教处副主任、级部主任、政教处主任、副校长。曾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济南市先进电教工作者、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得济南市德育论文一等奖、山东省专题研究论文一等奖。参与编写多部著作。 刘从军,男,汉族,1965年出生,山东郯城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先后担任教研组长、政教处主任、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曾作为国家级骨干教师被选派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在济南市校园安全工作中荣立三等功。参加编写、审订教材多部,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五十余篇。 师资队伍参加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活动 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抓住了教师素质这一关键点,就抓住了学校的未来。学校从1997年开始全面启动教师素质工程,提出了“教艺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素质目标,制订了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整套办法。学校对青年教师极为关注,对他们期望大,要求严,标准高。提出了新教师“一年熟悉教学常规,三年熟悉学科教材,六年掌握教学规律,九年成为名师”的成长系列工程,在坚持新教师上岗培训和“拜师制”的基础上,学校又成立了“未来之星”青年教师学校,积极发挥校本培训职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我校被评为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目前,学校任课教师299名,其中特级教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1人,山东省骨干教师12人,山东省教学能手14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毕业生80多人。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校有3位老师经过严格的评选和培训被确认为齐鲁名师,2位老师入选“济南名师”工程人选,是山东省入选人数最多的学校。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生、业务精良、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在山东师大附中已经形成。 教育改革课外讲坛第三期《感恩父母》 不断探索、锐意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山师附中能够立于名校之林法宝。附中教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积极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进行了时代性、前瞻性十分突出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性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研究等,特别是将建构主义理论引进课堂教学,构建了一系列以“主体?活动?发展”为主旨的教学新模式,其中语文科的“读写一体教学模式”、化学科的“问题—讨论教学模式”、政治科的“学?思?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英语科的“SEFC课文图式阅读理解模式”、物理科的“基于网络电子作品教学模式”入选济南市中小学十大教学模式。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从一个新的侧面反映了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突出成就。高中新课程改革进展顺利,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充分利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对课改工作给予全程指导,在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上,努力增加学生的选择性课程,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办学特色,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科研是立校之基,兴校之本,科研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个教师、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山师附中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百强实验学校、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成员、全国部分大学附属中学教学联合体成员、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北大附中远程教育联盟成员、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实验基地、全国高中《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实验基地。承担着国家级课题5个,独立承担山东省“十五”教育规划课题4个。 部分班主任赴上海参加培训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德育工作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工作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工作重点,以责任、尊重、诚信和感恩为教育内容,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途径,以发展为教育终极目标”的理念,采取生动、灵活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分层次、有侧重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效。学校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为重视,于1990年成立了省第一家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学校开设的心理辅导课、咨询活动、心理热线、创办的心理辅导报纸《轻轻语》和建立的心理健康网站等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赞誉。山师附中也因此成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协作组成员、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研究基地和济南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 教育设施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成绩离不开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近年来,学校连续投入巨资,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不仅各种教学设施齐全,而且某些硬件设施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学校早在1998年就已建成千兆以太校园网,供师生使用的台式及手提电脑有900多台,每一间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学校建有电台、电视台各一个。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塑胶运动场、网球场和篮球场。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1999年,学校为80多个教室安装了环保型电动黑板,使师生永远告别了吃粉笔灰的日子。 学校重视优美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感染教化作用,多年来一直将校园环境作为隐形育人的重要环节,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努力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棵花草都育人。 办学成果山东师范大学附中第三届教职工运动会 辛勤耕耘五十载,换得桃李芳菲天。山东师大附中在近几年的跨跃式发展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丰硕成果。高考升学率、本科上线率一直名列济南市前茅;有千人次在全国、省、市组织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2003年郭琴溪同学获得第14届国际奥林匹克生物学竞赛金牌,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和比赛中的奖牌数达到4枚。2008年韦东奕同学以满分的成绩获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井淼同学获第19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2009年韦东奕同学又在德国不莱梅举办的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 2009)竞赛中以满分成绩(满分共2人)蝉联金牌,使学校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和国际比赛中的奖牌数量增加到了7枚。近几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又成为我校新的亮点,连续三年在全国获得大奖,在第24届济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我校参加比赛的15个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一等奖获奖数占了全市的一半,继续保持在济南市的绝对优势。2009年,在第24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选送的8项作品12名同学全部获一等奖。在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2项作品4名同学获一等奖。1名同学获得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 不仅如此,山东师大附中在音乐、美术、体育教学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自豪的辉煌业绩。学校的艺术特长生群英荟萃,奇葩满园,学校艺术中心的管乐队、弦乐队、民乐队、交响乐队、合唱团、美术活动小组每年都为国家输送大批高素质优秀艺术专业人才。学校是国家级篮球、足球、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历年来的体育比赛中我校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和男子足球队多次获得全国比赛冠亚军,在2005年山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和“学校杯”比赛中,学校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和足球队均获得冠军。 这一项项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山师附中全体师生的汗水,渗透着大家兢兢业业长期不懈的努力,更离不开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附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正因为如此,山东师大附中先后荣获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学校、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百强示范学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东师大附中将在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昂首阔步,再次谱写新世纪的辉煌 学校特色学校提倡素质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重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办学宗旨:一流的办学目标,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培养标准,一流的办学成果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对社会的承诺:送我一个高中生,还你一个大学生 知名校友及毕业生曹雪涛:男,我校81届毕业生。1964年7月生。现任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上海十大科技精英,全国刻苦钻研科技知识青年标兵,被誉为“祖国的骄子”,曾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 张青林:山东省卫生厅厅长,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人口委员会副主任。59届毕业生。 何启伟: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省政府农业顾问。59届毕业生。 江守礼:男,我校61届毕业生。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数学教育和拓扑学研究,取得突出成绩;致公党中共委员,山东省委副主委。 章永顺:山东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知名作家。61届毕业生。 尹薇:女,山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68届毕业生。 臧旭恒:男,我校毕业生。现任山东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消费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二十一世纪山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冯杭:女,山东省机械厅党组成员、副厅长。68届毕业生。 李莆田:中国渤海集团总裁。61届毕业生。 宋艾木:山东省工商银行行长。66届毕业生。 董健:济南市政府副秘书长。66届毕业生。刘爱民:山东省老龄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71届毕业生。 孙春晓:中共邹城市委副书记。 张全新: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副团长、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常务副校长。66届毕业生。 杨学增:聊城市副市长。68届毕业生。 范晓艺:山东歌舞剧院歌舞团副团长,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72届毕业生。 金晓玮:女,美国哈佛医科大学博士。84届毕业生。 殷铁生:男,我校毕业生。原山东泰山足球队主教练、领队;现任长春亚泰足球队主教练。 赵振国:山东振国拉面有限公司董事长,餐饮业知名企业家。 马东军:87年山东省文科高考第一名,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87届毕业生。 原元: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美国文学系主任,收入1998年美国《百位名人录》。75届毕业生。 张晓栋:美国库克大学博士,我校少儿班毕业生。 韦东奕: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满分、金牌第一名。 分校简要学校多年来高考升学率,本科上线率均居济南市前列,并曾创下连续五年本科上线率济南市第一的成绩。学校有近千人次参加各项学科竞赛,获得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牌6枚,其中2007级学生韦东奕高一就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获得满分的优异成绩(国际上只有3人满分),高二再次以满分成绩蝉联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国际上只有2人满分)。近年来,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屡次在世界中学生科技尝新大赛中为国家取得佳绩。 2008年,山师附中夺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一枚、国际生物奥赛银牌一枚,2009年山师附中再夺数学奥赛金牌一枚。 成为近年来整个山东省夺得国家奥赛奖牌数最多的学校。 国际交流山师附中是山东省的窗口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的许多中学结为友好学校,经常有外宾来校参观访问。 目前友好学校包括: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王子学校、澳大利亚维德内斯学校、美国康涅迪格州姐妹学校等 幸福柳分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幸福柳分校于2007年建立,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西北遥临华山,南紧邻幸福柳广场,占地 256 亩。在校学生2650 人,45 个教学班。学校远离闹市,安静舒适,四周田园风光旖旎,秉承本校区花园式庭院学校特色,环境优美,风景宜人。 校区建筑呈现环保、人文、数字化特色,设计独特新颖,整体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学校的建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学区五段式楼群设计,五栋教学楼设计各具特色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各段间连廊相互勾连,彼此承接,颇有“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之韵,中以天圆地方之精钢设计相结,气势雄浑。各段间地面绿化或以凝聚智慧的巨大棋盘充盈,或以变化多样的几何式花坛点缀,或间以绿草修竹,清幽淡雅又启人思索。教学楼窗明几净,干净宽敞,各教室配以最先进完备的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体化校园网络,各楼层设有先进的自动化净水系统,处处透露出现代化气息。优雅安静的学习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有力的保障了分校区学生的学习。 北区学生餐厅三层设计,就餐环境宽敞卫生,可供6000 人同时就餐,饭菜品种多样、营养丰富。两组宿舍楼,可供 4350 学生入住,宿舍住宿设施齐全,每室均有配以双卫生间的舒适小阳台, 风扇、地暖一应俱全,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住宿条件。 东区为学生主运动区, 12 个篮球场,12个排球场,400米 的塑胶操场与教学区遥望,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校园绿化设计遵循绿色校园原则,绿化面积达 65% ,路旁绿树婆娑,处处芳草凄凄,西部绿化区人工湖绿水荡漾,莲花飘香,小桥流水,意趣宜人。绿化带形式活泼,既自然分隔,又相互衔接,既尊重生态环境,又体现文化特色。 山师附中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老校因分校区的建成而呈现出崭新的风貌,迸发出勃勃的生机。身处分校区的每一位教职员工牢记“教书育人、治学严谨”的教风和“爱校、爱教、爱学”的校训,孜孜不倦,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幸福柳分校区的每一位学子传承“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刻苦、勤奋、谦逊、进取”的学风, 奋发努力,勤思苦学。师生和谐,教学相长,学习气氛浓厚,文体活动丰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