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柊叶 |
释义 | 学 名:Phrynium capitatum Willd. 中文名:柊叶 分 类:竹芋科(Marantaceae)、柊叶属(Phrynium) 国内分布:产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国外分布:亚洲南部广布。 海 拔:100-1400 英文植物志:24:380 【药 名】:柊叶 【拼 音】:ZHONGYE 【来 源】:为竹芋科植物柊叶的全草。 【功 效】:解表退热、凉血止血、利咽开音、解酒醒神。 【主 治】: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血热妄行所致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等;咽干喉痛、声音嘶哑、饮酒过度。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入肺、胃、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一15克。 【别 名】:冬叶(《南方草木状》)、棕叶(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等地。 【拉丁名】:Phryniumplacentarium (Lour. ) Merr. 【考 证】:始载于《南越笔记》。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植物。其叶如芭蕉,用以包物。高约lm。根状茎块状。叶基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0~50cm,宽l0~20cm,顶端短而渐尖,基部急尖,两面均无毛;叶柄长约60cm;叶枕长3~7cm,无毛。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约5cm,无柄,自叶鞘内生出;最外的苞片3片,长2~3cm,顶端钝、具尖头,紫红色;内面能育的苞片长圆状卵形,顶端锐尖,具长缘毛,后呈纤维状;每1苞片中有花3对;萼片线形,长约1cm;花冠紫色;外轮退化雄蕊倒卵形,淡红色,内轮退化雄蕊较短,淡黄色。蒴果梨形,栗色,光亮,有2~3纵圆棱,长1~1.2cm,顶端有高约2mm的宿存花被筒,内有种子2~3粒。花期5~7月。 食品应用: 肇庆裹蒸粽(裹蒸)、粽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