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
释义 | 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位于黔西县城西南面,周边与本县的金碧镇、五里乡、羊场乡接壤,与织金县的大坪乡、官寨乡、八步镇、纳雍乡隔河相望,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6公里,距省城101公里。 简介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所处区域坐标为东经105053/一106000/,北纬26046/一26054/,海拔1220米一1649米,地形多样,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属于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区。全年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辣椒等,尤其是烤烟最为突出,是全县烤烟主产乡镇之一。全乡辖20个行政村,243个村民组,8824户,3801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800人,占总人口的28.4%。沙井乡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居住着汉、苗、彝、仡佬、布依、白、穿青、蒙古8个民族。全乡总面积118.1平方公里,原有耕地面积32388亩(其中水田2700亩),退耕还林5830亩,现有耕地26558亩。 资源野生植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有丰富动植物资源,尤其是优良的中草药资源,如天麻、五倍子、土靛(板兰根)等,有柑桔、核桃、板栗等经果林。乡内有宜林宜牧场32555亩,还有规模较大的井中林业基地,面积6000多亩,据初步测算产值在500万元以上。 地矿资源地矿资源存储量高。我乡境内的地下矿产资源有煤矿、硫铁矿、高岭土等,尤其是煤矿的储量最大,达两亿吨以上,有羊耳、高坡、井中、陇坤几大煤区,还有正在堪测的罗都煤矿区,据资料介绍,储量达5~6千万吨。随着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煤矿资源的开发将成为我乡一项主要的支柱产业。 历史文化在距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政府驻地1.5公里的观音洞村,有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观音洞,据专家考证,该文化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比北京周口店地区的类人猿文化遗址还早。在东风湖上游的尖山、荷叶、陈家湾等地,是风景绮丽的旅游胜地;乡北部的“官寨”、“泡木冲”一带尚有明代土目彝族安氏的衙院残址。从我乡菜河村的龚家渡等渡口乘船过河,不到5公里,便可到达闻名全世界的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我乡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每逢民族节日,各族群众都穿上节日的盛装,举行各种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最为隆重的有苗族的“打鼓节”、“花坡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六月六”等。在历史上,沙井乡是黔西县西南面的一个军事重镇,闻名中外的黔西“水西马”作为明朝地方官向朝廷进贡的贡品就出自沙井罗都,罗都至今还有“官马槽”遗迹可供考证。 经济发展指导思想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动力,努力克服各方面影响和困难,全乡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近年来,全乡始终本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妥善解决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稳步发展农业经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加快全乡经济建设步伐,使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方面,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增加科技含量,开展多种经营,“五业”均有发展;实行承包制后,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辣椒和早熟蔬菜基地,见效较快。2005年,粮食产量16374吨、油菜籽产量2266吨、烤烟产量562吨、辣椒产量375吨。出栏大牲畜4213头、猪13023头、家禽71460只、产鱼1.2万斤。有水利设施6处,14个村受益自来水,实现村村通电。新修和改造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乡拥有客货运输车辆80余辆,加快了运输业发展。乡与县电信部门合作,架通了13个村程控电话,建成移动基站3个,联通基站1个,有近600户装了有线电话,有2000余人使用移动电话。集镇建设较快,沙井由1991年的2条街发展为4条街,街区面积由原5000平方米发展为30000平方米;羊耳街长度由过去的约1000米发展为3000米;集镇建设促进了商贸、饮食服务、文娱活动等行业的发展,赶场天市场活跃、购销两旺。上述各业发展,推动了乡域经济增长。全乡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动力,努力克服各方面影响和困难,全乡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安全生产工作力度二是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加强。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全乡狠抓了以矿山安全为重点的安全防范工作,建立了乡村组煤炭监控网络,以村为主,实行每周“零报告”制度;设立信息员,明确责任,明确奖惩,抓好落实,对非法小煤窑,发现一口,炸封关闭一口,并加强巡查。同时采取没收非法矿产品、行政拘留等手段,依法处罚非法矿主,有效制止了乱开乱采,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森林防火和消防安全方面,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加强林区巡查,消除火灾隐患,成立领导机构,组织扑火队伍,全乡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另外,认真抓好农机、民用爆炸物品、供电、施工、水上交通、防汛等方面安全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三是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发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精神,体现党的温暖,团结农民群众,继续实行机关单位和干部对口帮扶措施,投入各种困难补助经费3万余元,发放救济粮14.5万公斤,救济物资65件,保证困难群众及灾民的基本生活。 民主法制建设四是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更加稳定。创造优越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全乡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护稳定的领导机制,调整乡政法委员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立村级民事调处领导小组,与各单位和各村签订政法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单位和各村肩负起了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建立健全定期分析治安形势,研究对策的制度,准确地掌握本地的不安因素,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确保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巩固“三创”工作成果,继续抓好维稳工作;完善治安巡逻队,实行轮流执勤。全乡政治稳定,治安良好,形成了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的良好局面,达到了人民满意,群众放心;充分发挥人大和职能部门的作用,突出抓了法制宣传教育和干部守法用法工作;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有效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乡进程。 精神文明建设五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认真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工作,结合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乡村卫生状况大为改观;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认真抓好街道集镇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沙井、羊耳两个集镇的脏乱差进行综合治理。 产业结构以扶贫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全乡已初具规模的有黄泥、红林育肥牛基地,小井育肥牛基地,石林能繁母牛基地,中大、大麻窝等脱毒马铃薯基地,并制定了有效的后续管理措施,项目的实施初见成效,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另外,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近万人,年创收上亿元,也是我乡经济增长主要构成部分。 农村建设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实际,以金化村作试点,带动全乡的新农村建设工程,现已进入规划阶段,主要从科技兴农、发展特色种养业等方面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抓好社会稳定和整脏治乱工作,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旅游资源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拥有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观音洞,据专家考证,该文化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比北京周口店地区的类人猿文化遗址还早,且在该遗址周围还有6000多亩森林覆盖面积,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在东风湖上游的尖山、荷叶、陈家湾等地,是风景绮丽的旅游胜地;乡北部的“官寨”、“泡木冲”一带尚有明代土目彝族安氏的衙院残址。闻名中外的黔西“水西马”作为明朝地方官向朝廷进贡的贡品就出自沙井罗都,罗都至今还有“官马槽”遗迹可供考证。与观音洞相映衬的观音洞森林,是全乡面积较大的森林覆盖地,春天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可以映红半边天,涛声阵阵,鸟语花香,是游人们游玩的佳境。屹立于乡境内海拔1649米的土地大坡是黔西最高峰,远可观县城黔西,近看乡境内的黔西县第二大湖水淹坝,犹如一面镜子镶嵌在乡的大门,为来往的客人洗尘接风,这里水清鱼肥,是游人垂钓和游玩的好地方。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