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格列汀 |
释义 | 沙格列汀ONGLYZA™ (saxagliptin沙格列汀片)是一种高效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DPP-4,可以升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eptide,GIP)水平,从而调节血糖。 简介进餐后GLP-1在肠道即时分泌,进而刺激胰腺产生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迟胃排空。在生理状态下,DPP-4可快速降解GLP-1和GIP,使其失去活性,而服用DPP-4抑制剂可以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3~4倍,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血糖,且不影响体重,没有明显的低血糖风险。多项沙格列汀临床研究相继发表,一致证实了其降低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水平及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作用。 英文品名 Saxagliptin 名称来源 p-INNList-92,2004;r-INNList-54,2005; 化学表述 (1S,3S,5S)-2-{(2S)-2-amino-2-(3-hydroxyadamantan-1-yl)acetyl}-2-azabicyclo[3.1.0]hexane-3-carbonitrile CA登记号 361442-04-8 分 子 式 C18H25N3O2 结 构 式 沙格列汀副作用在临床试验中,ONGLYZA™2.5mg和5mg的副作用总体发生率与安慰剂的70.6%相似,分别为72%、72.2%。ONGLYZA™ 5mg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且高于安慰剂组)为上呼吸道感染(7.7%,安慰剂组为7.6%)、尿路感染(6.8%,安慰剂组为6.1%)和头痛(6.5%,安慰剂组为5.9%)。 在 ONGLYZA™2.5mg治疗的成人患者中,只有头痛的发生率≥5%(6.5%),而且比安慰剂组更常见。ONGLYZA™2.5mg组、5mg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2.2%、3.3%和1.8%患者因为发生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ONGLYZA™组观察到白细胞绝对数均值出现与剂量相关性的下降。 研制背景数据显示,全球当前有近2.9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90%~95%。如果不阻止糖尿病的蔓延,世界糖尿病人口在2030年前将达到4.4亿,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导致死亡的第四大疾病。 1932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人体自然分泌的肠促胰素,它是摄食后由小肠内分泌细胞反应性分泌的激素,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中国卫生部糖尿病咨询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解放军总医院教授潘长玉介绍说,与其他单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不同,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由于其作用是呈葡萄糖依赖性的,即仅在血糖升高的时候才“指挥”生产胰岛素,因此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多项国际研究表明,肠促胰素类不仅能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还能减少β细胞的凋亡,从而延缓疾病进程,有望从根本上遏制2型糖尿病的进程。 肠促胰素独特的降糖机制,加速了糖尿病新药的研发进程。当前基于肠促胰素作用机理的药物有两类,但其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一类通过补充外源性肠促胰素的类似物,来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肠促胰素以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被称为外源性肠促胰素。另一类是以沙格列汀为代表的DPP-4(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称为内源性肠促胰素。DPP-4抑制剂是通过延长患者自身肠促胰素的作用时间,达到降糖的目的,且其副作用极小,用药方便。著名的大型国际研究UKPDS数据显示,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的功能就已经丧失了一半。亚洲糖尿病协会副主席杨文英教授指出,无法长期有效控制高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治疗方案尚不能持久有效地保护人体胰岛β细胞。而有研究显示,内源性肠促胰素在持久降糖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在2010年世界糖尿病日到来前夕,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和英国阿斯利康公司联合宣布,国际上首个由两大全球性制药企业联合研发的基于肠促胰素作用机理的降糖药物沙格列汀,已在包括美国、印度和欧盟多个国家在内的46个国家获得上市批准,目前中国还处于上市前审批阶段。 治疗结果单药治疗沙格列汀单药治疗2型糖尿病初治患者此研究为一项临床Ⅲ期、多中心、平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在年龄为18~77岁、饮食和运动未能控制血糖,并且尚未进行过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价沙格列汀单药初始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基线HbA1c水平≥7%且≤10%的患者被纳入主要治疗队列(Main Treatment Cohort,MTC),每日1次口服沙格列汀 2.5 mg、5 mg、10 mg或安慰剂,治疗6个月。HbA1c水平>10%且≤12%者进入开放标签队列(Open-Label Cohort,OLC),服用沙格列汀 10 mg,每日1次,治疗24周。 结果表明,在MTC组,沙格列汀治疗可以较基线显著降低校正的平均HbA1c水平(图1),校正的平均FPG水平(-15 mg/dl、 -9 mg/dl、 -17 mg/dl对安慰剂组+6 mg/dl)和餐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PPG-Area Under Curve,PPG-AUC)(-6868 mg.min/dl、 -6896 mg.min/dl、-8084 mg.min/dl对安慰剂组-647 mg.min/dl)也较基线显著降低,患者达标比例显著升高。OLC组的各项血糖指标也较基线显著降低。各治疗组均与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未发现有症状的(手指血糖≤50 mg/dl)低血糖事件。沙格列汀治疗也没有使体重增加。因此,对于初治患者,无论是7%≤HbA1c≤10%,还是10%≤HbA1c≤12%,沙格列汀每日1次单药治疗均有显著的血糖控制作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治疗 二甲双胍是被多个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应在生活方式干预同时使用的一线口服降糖药。但随着疾病进展,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常不足以使患者血糖达标,许多患者需要联合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在选择加用药物时,尽量选用相互之间有互补作用的药物,以对抗复杂的糖尿病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二甲双胍通过降低肝葡萄糖合成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调节血糖;沙格列汀则通过抑制DPP-4,延缓肠促胰岛素的失活,促进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释放并减少餐后胰高血糖素释放,以改善餐后β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有更好的降糖疗效,并有潜在的改善β细胞功能的作用,提高血糖达标率。 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的德福龙佐(DeFronzo)教授等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不能控制的患者中观察加用沙格列汀2.5 mg、5 mg、10 mg每日1次,治疗24周的疗效。结果显示,加用沙格列汀治疗的3个剂量组HbA1c水平分别降低了0.59%、0.69%和0.58%(加用安慰剂的患者则增加了0.13%),FPG和PPG-AUC的降低程度也显著大于安慰剂组。加用沙格列汀治疗的患者HbA1c达标比例显著提高,均为安慰剂组的2倍以上(表1)。各组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良好,低血糖发生率和体重变化均与安慰剂组相似。 二甲双胍+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初治患者优于各自单药治疗 初始联合治疗能够使更多患者在疾病早期血糖达标,早期强化治疗对于基线HbA1c水平较高的患者尤其重要。杰津斯基(Jadzinsky)等进行的研究入选了1306例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沙格列汀 5 mg+二甲双胍500 mg、沙格列汀 10 mg+二甲双胍500 mg、沙格列汀 10 mg+安慰剂或二甲双胍500 mg+安慰剂治疗24周的疗效差异。其中,二甲双胍的剂量在5周内可上调至2000 mg/d。 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4周,2个联合治疗组较两个单药治疗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HbA1c、FPG和PPG-AUC,结果均有显著差异。沙格列汀 5 mg或10 mg联合二甲双胍组的患者达HbA1c<7%目标的比例分别 为60.3%和59.7%。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很少出现低血糖事件。根据基线HbA1c水平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在所有治疗组中,基线HbA1c水平较高者治疗后HbA1c水平的降低更显著(图2)。 沙格列汀+磺脲类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 磺脲类与β细胞的磺脲受体1结合,最终刺激胰岛素分泌。研究表明,磺脲类可显著改善血糖,但不足之处在于其潜在的β细胞毒性、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危险性升高。而较小剂量的磺脲类与DPP-4抑制剂联合使用则一方面可以在疾病早期改善血糖,同时减少了磺脲类剂量相关的不良事件。一项研究对于使用低于最大治疗剂量的磺脲类治疗≥2个月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随机给予沙格列汀 2.5 mg+格列本脲7.5 mg、5 mg+格列本脲7.5 mg、格列本脲10 mg单药加量治疗。第24周,格列本脲单药组92%的患者加量至15 mg。 结果表明,沙格列汀2.5 mg或5 mg+格列本脲7.5 mg可较格列本脲单药组显著降低HbA1c(-0.54%、-0.64%、+0.08%)、FPG和PPG-AUC。3组患者达标比例分别为22.4%、22.8%和9.1%。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低血糖事件无显著差异。联合治疗组早期就有血糖改善,第4周HbA1c有显著差异(图3),并维持至研究结束。第24周,沙格列汀组较格列本脲单药加量组的餐后胰岛素和C肽的AUC升高更多,餐后胰高血糖素AUC降低更多,其原因可能是沙格列汀通过升高内源性GLP-1和GIP水平,促进了胰岛素合成和释放,改善了β细胞功能,从而增强了磺脲类的最大促胰岛素释放作用,进一步支持了较小剂量磺脲类不足以控制血糖时,联合使用沙格列汀的治疗策略。 总之,沙格列汀单药可有效控制血糖,与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联合治疗可更早、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同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沙格列汀降低HbA1c的作用在各年龄、性别、种族、体质指数(BMI)、地理分布和糖尿病病程的患者中均一致,适用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