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明十中 |
释义 | 三明十中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十里钢城的中心,创建于1972年3月12日。前身三明钢铁厂子弟学校 ,建制为中小学一贯制,1973年9月,中小学分离,挂牌三明钢铁厂子弟中学,1985年7月改称“三明钢铁厂第一中学”,1998年6月从三钢分离划归梅列区政府管辖后,更名为“三明市第十中学”。学校校园现占地10642 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办公大楼各一幢,体育活动场所占地5417 平方米。 学校简介办学规模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852名学生。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58人,高级教师25人,一级教师31人,共产党员27人,具有本科学历的36人,大专学历的3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5人,校、区级学科带头人9人。 办学业绩办学35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办学宗旨,不断更新办学理念,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执教和科学管理的治校方针;坚持“办‘优质加特色’的学校,育‘素质加特长’的人才”的办学思路,打造“以学习提高人,以理论武装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情理感召人,以人格率领人”的治校方略;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符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在学校建设上,加大了对软硬件的投入,经过多年努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如今,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兼具视听功能的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等功能教室配套完善;校园闭路广播电视系统、校园局域网、十中网站、互联网覆盖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先进、齐全,设有足球场、250米环形塑胶跑道、篮球场、排球场、气排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所;图书馆藏书量大,藏书质量高,人均拥有量达38点多册,师生阅览室宽敞、明亮、位足。35年来,学校陆续培养出4000多名高中毕业生和万名的初中毕业生,向清华、北大、科大、人大、复旦以及其他高等学府输送了一千多名优秀毕业生;向三明二中、三明一中、三明九中等省级重点中学输送了大批优秀初中毕业生。由于学校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逐年得到提高,受到了来自上级、社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多年来,学校曾多次获得省、市、区及三钢总厂授予“文明学校”、“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无学校”、 “德育特色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先进职工之家”、“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省级初中示范校”“花园式学校”和“绿化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教职工中涌现出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市劳动模范、三钢总厂标兵,市、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市、区骨干教师、十佳师德之星和教坛新秀等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 展望未来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35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对十中人来说,却蕴含着几代人用心血铸就的希望和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她向世人昭示,一个巨人正在崛起,三明十中的全体师生,将遵循“敬德,睿智,博才,思进”的精神,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造三明十中更加灿烂、辉煌的美好明天。 学校大事三明钢铁厂第一中学大事记 (1972.3.12~1998.8.31) 一九七二年 二月 三明钢铁厂学校创办,包括三钢中学、山头小学和小高炉小学。对外统称“三钢学校”。邱敏任学校政治指导员,李广轩任校长,武双孝任副校长。学校隶属总厂宣传部管辖。 三月 12日,校庆纪念日,学校正式上课。中学共五个教学班,其中初一3个班,初二、高一各一个班,学生数250人,教职工17人。 山头小学8个教学班,学生432人,教职工18人。小高炉小学学生445人,教职工17人。山头片校舍借用马鞍山设计院部分办公楼。 七月 山头学校首届毕业生58人和小高炉学校首届毕业生46 人全部毕业升学。 八月 山头教学楼竣工。预制砖结构,三层共24间。一、二层为小学教室和办公室,三层为中学教室和办公室。 一九七三年 二月 中学部首届初中毕业生45人毕业。 三月 中学在沙蕉创办农场(约13亩地),作为学生学农基地。 九月 中学独立建制,“称三明钢铁厂中学”,学生数达484人,教职工25人。柯永正任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李云富任副校长。 一九七四年 七月 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48人毕业,初中毕业生202人。 十月 谭克任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陆克殷任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李云富、柯永正任副校长。学生数626人,教职工数36人。 一九七五年 七月 中学1974~1975 学年初中毕业生194 人,高中毕业生50人毕业。 八月 新建一座四层教学楼交付中学使用,内有20 间教室,12间办公室,一间会议室。 曾章彩调任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九月 学校共有17个教学班,798名学生,教职工45人。 一九七六年 三月 总厂派工人宣传队进驻中学,工宣队长苏标连任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七月 中学1975~1976学年初中毕业生232 人,高中毕业生148人毕业。 高中76届学生下小蕉农场开门办学半年。 九月 学校共有14个班级,703名学生,教职工51人。 一九七七年 三月 中学校办农场下马,田地归还小蕉生产队。 七月 中学1976~1977学年初中毕业生210人,高中毕业生 100人毕业。 九月 学校共有8个班级,904名学生,教职工62人。 一九七八年 三月 在三明市中学数学竞赛中,该校七名学生获奖,其中高中杨永莉同学获个人总分第一名,李东付、姚品芳参加省羽毛球选拔赛分获少年乙组第九名和少年丙组(女子)第四名。 七月 该校七八届高中毕业生98人 参加恢复高考后第一次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被高校录取15人, 其中黄毅坚被北大数学力学系录取,升学率名列三明市第一。 九月 邱敏任三钢中学书记、校长,苏标连、 骆永木任副书记,唐岱椿、陆克殷、骆永木任副校长。 新学年学生数958人,教职工78人。 一九七九年 一月 借居在学校图书室、 仓库小楼的总厂宣传科文艺干事陈伟民,因使用电炉失火导致学校图书室、理化实验室、小仓库焚毁,损失达七万九千多元。 七月 初中毕业生320人,高中毕业生220人毕业。高中79届高考,大学本科及省专以上录取32人。其中吴勇同学化学成绩获省单科第一名,三明市高考理科总分第二名,被中国科技大学现代物理系录取;蔡天丛被清华大学化学系录取。其中蔡天丛、吴勇物理高考成绩满分(100分)。 九月 邱敏任书记,唐岱椿任校长,骆永木任副书记、副校长苏标连任副书记。 新学年在校生1130人,教职工86人。 一九八○年 六月 小蕉小学初中班(初一、 初二各一个班)拆并到三钢中学,分设在小高炉的三钢中学二部也搬回学校本部。 九月 中学派六位教师到小蕉初中班教学(其中一名校领导轮流),中学初中部恢复三年制,故本学年无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中专、技校考试被省专以上录取21人。 该校第二座四层包括十二间教室。三间实验室、一间语音室的教学大楼落成。在校生达1130人,教职工86人。 十一月 中学成立学生会,主席蔡继联,兰春钢、朱瑛任副主席。下设宣传、体育、文娱和生活部。 一九八一年 一月 李长生任三钢一中党支部书记,郭菁华任副校长。 七月 高中部81届学生参加高考、中专、技校考试,其中被省专以上录取11人,中专5人、技校8人。其中蔡继联录取上海医科大学,郭怀杰录取浙江大学。 八月 该校足球队获省少年足球赛第三名,并参加(福建、广东、江西)六地区赛获第三名。林雯同学获市中学生看图演讲比赛第一名。 学校获三明地区教育先进单位,王昌盛同志获三明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九月 在校生999人,教职工111人。 李长生任书记,唐岱椿任校长,骆永木任副书记、副校长,苏标连任副书记,郭菁华任副校长。 中小学体制分立,分别隶属总厂宣传部管辖。 三明市化学化工学会成立,郭菁华当选为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任市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一九八二年 五月 唐捷被评为省“三好生” 七月 本学年无高中毕业生。 九月 唐岱椿任三钢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骆永木任副书记兼副校长,郭菁华任副校长。 学校共有30个教学班,1397名学生,教职工115人。 十一月 该校获三明市广播操团体赛第一名,王密辉、王兰华获中学生看、读、说话比赛二等奖,黄进明获市数学竞赛第六名。在三明市第七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该校获团体甲组第二名,乙组第一名。 十二月 该校被评为三明市教育先进单位、市文明礼貌先进单位,郭菁华同志获三明地区模范教师称号。 一九八三年 五月 郭晓兰同学获三明市初中英语朗读比赛三等奖。厂部颁发【1985】第07号文件,决定将技工学校、中学、小学(包括一小、二小、三小及小蕉小学)合并归口,隶属教育处统一领导。 七月 该校首次组织夏令营活动,开创我厂暑期教育活动以学校为单位的新形式,以后形成制度,每年坚持下来。 中学1982~1983学年高中毕业生139人,参加高考学生57人,录取省专以上15人。其中唐捷考取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物理高考成绩97分,名列全省第二,林东同学考取北京邮电大学。参加中专、技校考生35人,录取中专21人。 中学1982~1983初中毕业生289人。学校共有28个教学班,教职工121人。 九月 在校生1505人,唐岱椿任书记,郭菁华任校长,骆永木任副书记,苏桃仁任副校长。 在市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上,该校获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十二月 龚若男同志获总厂先进工作者标兵。 一九八四年 二月 学校教职工128人。 六月 该校参加三明市第十一届广播体操会操表演赛, 获市二等奖。 七月 该校高考上大专线录取线48人,是历年来上线率最高的一年。 其中苏添盛考取上海医科大学,陈挺峰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王灵考取浙江大学,陈白菱考取华东师大,14人考上中专,79 人考上技校。 八月 苏桃仁任中学校长兼书记,郭菁华调任教育处文教科长,龚若男、王振建任副校长,陈菊花任副书记。 九月 该校共有教学班32个,学生1632人,教职工128人。是建校以来学生数和班级数最多的一年。 一九八五年 七月 总厂决定在小高炉福利区办三钢二中, 教职工由该校调出一部分,该校改称三明钢铁厂第一中学。郭菁华任校长,龚若男任副校长,郑天声任副书记。 本学年无高中毕业班。 该校首次主办三明市中学生化学夏令营,全市近20 所完中的50名优秀学生参加。学校获市暑期教育先进单位,化学组获市优秀教研组。 九月 学校教职工119人,其中党员16人。学校共有教学班28个学生人数1385人。 9月10日学校庆祝第一个教师节,部分教师喜迁新居(现青山一村6 幢一座六层楼房)。 一九八六年 七月 该校高考27人被省专以上院校录取。 其中蔡梅同学录取北京大学化学系,中专录取12人,技校录取178人(含初中毕业生)。 九月 该校郭菁华、林锦晖、王昌盛三位同志获三明市优秀教师称号,林荣兴、苏明花同学参加市中学生哲学、政治经济学小论文竞赛分获一、二等奖。 学校共有22个教学班,学生数1067人,教职工122人。 十月 教育处举办首届处学生田径运动会,该校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十一月 该校大合唱“校园组歌”在三明市第五届学校音乐周活动中获特别奖,学校被评为市音乐周活动先进集体。 姚锡铭、王纪柱同学在废物堆中拣到两个铜件,价值1000 多元及时上交有关部门受到表彰。 该校81届学生郭怀杰,浙大毕业后分配国防科工委89960部队“远望一号”卫星跟踪观测舰工作,常年奋斗在太平洋上,1986 年荣获集体一等功,国防部长张爱萍发来贺电。 该校81届高中毕业生蔡继联当年考上上海第一医科大学,86年以校三好生、第一名学业成绩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免疫学博士学位。 一九八七年 七月 翁香旺任三钢一中副校长。 该校高考33人上省专以上录取线,蔡继承考取清华大学。中专录取 24人,技校录取146人(包括初中毕业生)。 八月 戴志明任教育处党总支副书记兼三钢一中党支部书记。 九月 该校教职工121人,23个教学班,学生数1006人。 十二月 学校传达职改工作会议精神,我厂属第二批试点单位该校开始建校以来首次职称评定工作。 王明明老师在《生物学通报》上发表《在生物教学各环节中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文章,黄拔萃老师在《数学通报》上发表《一类函数的最小正周期》论文,姚坤泳老师参加编写《中学作文新颖设计精编》。 该校党支部获总厂授予的“先进党支部”称号。 一九八八年 五月 陆健老师获三明市青工智慧杯五小活动特别奖。该校田径代表队参加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市团体总分第三名。 六月 该校初二年72位女学生表演纱巾操获市表演奖。学校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初稿)。 七月 该校高考29人录取省专以上院校,黄子敬录取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中专录取20人,技校录取65人(包括初中毕业生)。 九月 学校教学班级21个,学生数855人,教职工119人。 该校把劳动技术教育课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颁布关于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使班主任考核工作走上正常轨道。 十月 郭菁华、林锦晖、唐岱椿取得教育处首批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其中两位为该校教师。 十二月 王昌盛被评为三明市劳动模范。 初三年学生王成刚制作的《叶表皮气孔开关闭示意图》获省科技制作成果三等奖、市一等奖。 一九八九年 五月 王昌盛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六月 郭菁华校长带队3 人到上海等地学习德育工作先进经验,该校开始对德育工作考核进行量化评定。 七月 该校高考19人被高校录取,中专录取20人。 中考的合格率、优秀率、总成绩均为梅列区普通中学第一名。 九月 学校共有教学班23个,学生数814人,教职工114人。 学校举办首届“少年团校”开学典礼。校刊《耕耘录》复刊, 办得有特色,受到校内外好评。 薛晖、池晓君在省动物学竞赛中分获一、三等奖,林状辉获“祖冲之杯”数学赛三明赛区二等奖。 该校获教育处第二届田径运动会中学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十一月 该校七项劳技课成果获梅列区劳技成果一、二等奖。 十二月 该校被梅列区政府授予教育先进单位。 一九九○年 三月 该校少先队开展“节约一分钱,国旗献亚运、表我一片心”活动,捐款347.14元寄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陈泉同学参加团市委举办的“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获市中学组二等奖郭宇菁同学获市第三届“金钥匙”儿童电子琴赛,获甲组二等奖。 五月 学校召开首届校代会第一次会议。 七月 该校高中毕业班高考11人考取省专以上院校, 考取中专学校18人。 九月 学校共有22个教学班,学生数646人,教职工114人。 该校90届初中毕业生刘麟同学以484.5 分优异成绩考入福清一中,并任高一⑶班团支部书记,当年12月6日在班级外出郊游中,因抢救落水的实习老师,光荣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十月 该校主办梅列区第二届少先队工作理论研讨会。 该校在梅列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十一月 该校少先队荣获“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的全国先进集体,陈志国同志获市优秀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奖。 施鸿哲、王成刚在全国中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市三等奖, 陈峰同学在全国中学生首届动物学比赛中获市B组一等奖,王成刚、戴震庭在全国中学生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市三等奖。 十二月 该校荣获1989年度梅列区初中教学质量奖。 1984~1990年该校开支教育经费 186.26 万元,最高一年达27.28万元(不含大、中修和基建开支)。 一九九一年 三月 王昌盛任三钢一中党支部副书记。 五月 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刘麟、施文清同学“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六月 该校教工合唱团在教育处庆祝建党70周年“主力军心声 ”歌咏比赛中获二等奖。 七月 本学年无高中毕业班。中考11人被中专录取。该校初中毕业生杨燕玲以524分的三明市第一名成绩考入重点中专。 九月 该校教职工111人,学生总数855人,共有21人教学班。 十月 国家民政部授予刘麟同学“革命烈士”称号。 该校在承担建党七十周年、建市二十五周年大型中学生团体操表演赛中,“青春颂”表演受到市、区领导表扬并载入市史。 学校获市厂矿中小学第二届田径运动会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梅列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十二月 该校掀起学习刘麟的热潮。由政教处陈竹如同志执笔的题为“一首无私奉献的青春之歌 —— 记舍己救人的优秀共青团员刘麟同志事迹”的报道,报送市、区教育部门及省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二月 该校获市首批区级文明学校。 三月 该校举行建校20 周年庆祝活动(建校首次)总厂李绍庚副厂长、总厂工会肖玉宗主席、总厂宋右铭总会计师及机关各部门各分厂领导参加了庆祝大会。 五月 刘渊能同志任三钢一中副校长。 七月 该校中考综合比率比去年提高20.95%,居梅列区普通中学首位。该校16位学生参加高考,11名被高校录取,其中考取本科6名、省专4名、地专1名。这是该校好生源外留后首届高考,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虽然生源差,但上线率高达69%,远超过市重点中学平均水平。 九月 该校教学班级数22个,学生总人数826 人, 教职工总数113。 十月 该校初三部分学生参加区初三七科综合赛中,学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陆健老师参加福建师大组织的自制教具专题汇报,受到省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十二月 该校获梅列区初中教育质量奖。 一九九三年 三月 该校被评为三钢教育处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六月 在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该校初三学生陈向明获市二等奖。 七月 该校中考平均分居梅列区普通中学第三名,及格率、综合比率第二名。高考有21人达地专以上录取分数线,录取率达56 %。 八月 该校获市暑期教育先进单位。 九月 该校教学班级数19个,学生总数775人,教职工数113人。 十一月 郑永宁被评为三明市劳动模范。 十二月 该校获市实施义务教育先进单位、市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在纪念******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中,该校举办全校性“红太阳颂”歌咏比赛。 一九九四年 五月 陆健老师倾注心血的小发明小制作取得优异成绩,被三明市评为市十佳科技青年称号,并在三明报上登报宣传。 本学年无高中毕业班。 七月 林忠老师获三明市企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九月 该校共有教学班19个,学生数703人,教职工数109人。 在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观后感征文比赛中,该校学生江晓明的《浩气长存 —— 观血战台儿庄有感》一文获三明市一等奖;冯明辉同学的《英雄儿女观后感》一文获梅列区一等奖。 学校召开校第四届工会委员会大会,选举由7 人组成的校工会委员会, 刘渊能任校工会主席。 十一月 该校通过梅列区两基教育考核组检查验收, 成为区两基教育达标学校。 十二月 三钢一中、 二中联合举办三明市厂矿中学协作会年会三明市的十八所厂矿中学领导出席了会议。 会上进行了教育与管理经验交流。总厂黄宗碧副厂长、梅列区教育局局长薛金珠莅临了大会。 一九九五年 一月 郭菁华校长光荣退休,龚若男接任三钢一中校长。 三月 翁香旺副校长光荣退休。 五月 刘珊珊同学参加市区举办的“爱国、立志、 成才”演讲比赛获市二等奖、区一等奖。 陆健老师的两件自制教具“平面镜成像”、 “潜水艇模型”被选送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家教委联合主办的自制教具赛中参赛,分获国家一、三等奖。为我省、我市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七月 该校中考共有19人上三明二中录取线。17人考上中专,其中吴昊同学以499分的优异成绩名列三明市第一名。高中毕业班高考有15人上省专以上录取线。 八月 夏令营活动期间,学校组织部分班干部到龙岩、古田老区进行社会调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返校后写调查报告, 广为宣传。 九月 该校教学班级17个,学生数693人,教职工数102人。 十二月 林松龄获三钢总厂先进工作者标兵。 一九九六年 总厂拨款近20万元,建立电脑室,配备26台386电脑(价值16余万元)。 七月 该校高考14人达省专以上录取线。 九月 该校教学班级18个,学生数753,教职工数97人。 十一月 该校以926分的考核分,通过三明市文明学校评估验收,进入市级文明学校行列。 十二月 该校获三明市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梅列区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总厂九六年度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学校党支部被总厂授予九六年度总厂优秀党支部。 一九九七年 三月 学校举行建校25周年座谈会,欧阳元和厂长、 林际标副书记、黄宗碧调研员出席了座谈会。会上,欧阳元和厂长、 林际标副书记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学校为全体师生印制了校庆25 周年纪念册。 五月 龚若男校长退休,王昌盛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六月 李瑞明任三钢一中副校长、 李星任三钢一中党支部副书记。 学校首次制定中考、高考、高中会考奖励制度。 七月 该校中考164名考生中,达中专以上录取线的69人,上线率42.1%,其中达三明二中录取线的有44人,总平均分达531.4分。上三明二中总人数、上三明二中和中专总上线率、各科总平均分等四项指标均居梅列区八所普通中学第一名。高中82 名考生参加高考,其中40名高考成绩达大专以上投档线,录取率达48.8%,达省专以上录取线有16名,上本科线有11名。 九月 该校举行1997~1998学年开学典礼, 首次邀请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家长参加。 该校共有教学班级18个,学生数189人,教职工数95人。 十一月 该校举行教学公开周活动,有7 位老师开教学观摩课,全方位开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活动课,有500多名学生参与。在整个公开周期间参加听课和公开周活动的兄弟学校领导和老师达331人次。整个活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内容丰富,受到领导和兄弟学校同行的高度评价。 学校召开三届二次教代会,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的通知》、《三钢一中行政人员量化管理考核细则》、《三钢一中班级工作评估细则》、《三钢一中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方案》等制度,并认真讨论了《三钢一中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方案》,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具体实施细则。 该校被省教委授予省首批“五无学校”称号(地上无纸屑, 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划,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 经过一年时间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学校档案室初具规模, 制定了《三钢一中档案室有关文件归档范围的规定》,对归档材料及材料保管期限作出具体规定。按党务工作、组织工作、工会工作、 团队工作、 政教工作、 教研工作、校务工作、教学工作、 学籍管理、机构人事、总务工作、劳动工资、声像等十三类予以归档。 十二月 傅卫华获总厂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