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舜庙怀古 |
释义 | 《舜庙怀古》是西汉文学家刘熊渠的五言古诗。刘熊渠是长沙王后裔,此诗是其任舂陵侯时,游九疑舜庙所作。全诗借对舜帝的追怀,表达了身处僻远之地的愁怨之情。但作者写得温婉曲折,将情感隐在对舜帝及舜庙景色的描绘之中。 作品名称:舜庙怀古 创作年代:西汉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刘熊渠 作者别名:熊渠 作品原文游湘有余怨,岂是圣人心[1]。 竹路猿啼古,祠宫蔓草深[2]。 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3]。 巡狩去不返,烟云怨至今[4]。 创作背景刘熊渠系长沙王后裔,此诗是其任舂陵侯时,游九疑舜庙所作。事实上,当时的舂陵(今湖南永州宁远县),是一个地势卑湿,多山林毒气,食邑仅476户的偏僻荒远的小侯国。历代舂陵侯族,都并不喜欢他们的这个封邑。刘熊渠的嫡长子刘仁任第三代舂陵侯时,曾向朝廷上书,请求削减舂陵侯国的食邑户数,以换取将封国迁居内地的特许。他的请求得到了汉元帝的批准。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刘仁率舂陵刘氏宗族,从今永州宁远向北迁徙到南阳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县)。 九疑天一畔,山尽海沉沉[5]。 作品注释[1]余怨:留下怨恨。圣人:旧时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这两句明写舜帝南巡不会留有怨愤,暗寓作者自己身居偏远的不平之情。 [2]祠宫:旧时祭祀先祖或先贤的庙堂。这里指舜庙。蔓(màn)草:蔓生的杂草。这两句是说,舜庙掩没在竹林杂草丛中。 [3]素风:素朴的民风。异迹:不同寻常的痕迹。这里指舜帝流传下来的道德风俗。 [4]巡狩:帝王离开京城巡视各地。这里指舜帝南巡。烟云:雾气。柳宗元《首春逢耕者》有“回首烟云横”。 [5]畔:旁边。这两句是说,九疑山地处僻远,云海茫茫。 作品赏析刘熊渠系长沙王后裔,此诗是其任舂陵侯时,游九疑舜庙所作。全诗借对舜帝的追怀,表达了身处僻远之地的愁怨之情。但作者写得温婉曲折,将情感隐在对舜帝及舜庙景色的描绘之中。事实上,当时的舂陵(今湖南永州宁远县),是一个地势卑湿,多山林毒气,食邑仅476户的偏僻荒远的小侯国。历代舂陵侯族,都并不喜欢他们的这个封邑。刘熊渠的嫡长子刘仁任第三代舂陵侯时,曾向朝廷上书,请求削减舂陵侯国的食邑户数,以换取将封国迁居内地的特许。他的请求得到了汉元帝的批准。前45年(汉元帝初元四年),刘仁率舂陵刘氏宗族,从今永州宁远向北迁徙到南阳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县)。 作者简介刘熊渠,又名熊渠,西汉人。前124年(汉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长沙定王刘发的第十三个儿子刘买受封为舂陵侯,建侯国于零道县舂陵乡(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北)。刘买于前121年去世,被谥为舂陵节侯。其嫡长子刘熊渠,袭封为第二代舂陵侯,史称舂陵戴侯。刘熊渠在位56年去世,传位给嫡长子刘仁,此即舂陵孝侯。前45年,刘仁率刘氏宗族北迁南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