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八六旅
释义

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主力旅之一。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1军在陕西省富平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全旅约5700人。陈赓任旅长,陈再道任副旅长,李聚奎任参谋长,王新亭任政治部(初称政训处)主任。下辖由红31军第91师改编的第771团和红31军第93师改编的第772团。

9月30日,第386旅在第129师师部率领下,由陕西省富平县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18日,挺进到山西省昔阳、平定以东地区,打击沿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西进的日军,先后取得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等战斗胜利。接着,派出小分队和工作组深入晋冀豫边广大地区,配合当地中共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2月,王新亭任旅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38年2~3月,为牵制日军向黄河防线的进攻,配合晋南国民党军和晋西北、晋西南的八路军作战,第386旅在正太铁路和邯郸至长治公路沿线展开交通破袭战和伏击战,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胜利。4月,参加晋东南地区的反“九路围攻” 作战,在长乐村战斗中,第772团团长叶成焕牺牲。4月下旬,该旅向豫北地区发展,开辟了安阳、林县、辉县山区抗日根据地。

386旅的战争 经过近1年的斗争,第386旅得到较大的发展。

发展

第771团调归第129师独立旅建制,第129师补充团和东进纵队第1、第3团合编的新1团于7~8月间先后归第386旅建制,全旅达8000余人。12月中旬,第772团留太行区,旅主力随第129师挺进平汉铁路以东,参加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9年1~3月,第386旅与冀南军区部队一道,粉碎了日伪军3万余人的“扫荡”,取得香城固等战斗的胜利。3月以后,当日军“扫荡”重点转向山区时,第386旅奉命返回太行抗日根据地,第772团归建。冀南军区先遣支队第3大队划归第386旅建制,改称第386旅补充大队。6月,周希汉任旅参谋长,苏精诚任旅政治部主任。7月,第386旅参加了粉碎日军对太行山区的夏季“扫荡”的作战。年底,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1月中旬,第386旅奉命复返太岳区,和第385旅等部一道,奋起反击国民党顽军的进攻,参加了磁武涉林战役,巩固了太岳抗日根据地。5~6月,该旅利用战斗间隙进行整军和整编,第772团番号未变,新1团、补充团、补充大队分别改为第16、第17、第18团。并成立太岳军区,由第386旅兼军区(对外用太岳纵队名义)。整军期间,第386旅在第129师的统一部署下,参加了对白晋等铁路及主要公路的破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8~12月,参加百团大战。 1941年1月,为适应斗争需要,第386旅改为第129师机动部队,免兼太岳军区。27日,旅政治部主任苏精诚在山西省武乡县韩带壁地区反击日军袭击战斗中牺牲。8月,第386旅归太岳纵队建制,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兼任旅长,纵队副政治委员王新亭兼任旅政治委员,周希汉任参谋长,张祖谅任政治部主任。辖第772、第16、第17、第18团。与此同时,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第386旅第17、第18团参加太岳南进支队,在临汾至屯留公路以南、沁河以西,开辟了岳南抗日根据地。针对日军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第386旅在太岳军区的领导下,采取以武装斗争为核心的全面对敌斗争方针,挫败了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蚕食”、“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386旅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一元化领导,开展整风、生产运动和实行“精兵简政”等各项政策,并实行“敌进我进”方针,派出武装工作队和小分队,深入敌占区,开展军事、政治攻势,建立小块根据地。在此期间,王近山任第386旅旅长,聂真任政治委员,刘忠任副政治委员。1943年3月,根据中共太行分局温村高干会议精神,太岳军区继续进行精兵简政,主力部队实行地方化,第386旅兼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此后,第772团调归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第16团调陕甘宁边区。1945年8月下旬,刘忠任第386旅旅长,张祖谅任政治委员,廖冠贤任政治部主任。辖第772、第20团(1943年9月由冀南军区调归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建制)和士敏独立团(后改为第21团)。接着,参加上党战役。10月7日,第386旅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0旅,辖第28团(原第772团)、第29团(原第20团)、第30团(原第21团)。

旅长介绍

陈赓简介

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

革命生涯

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的铁路局当办事员,参加爱国运动,得到共产党人何叔衡、郭亮等的帮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心慌腿软,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 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

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

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陈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强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军得以顺利渡过金沙江。到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

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次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

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太岳纵队(后来改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参加上党战役。1946年初,他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临汾、太原三人小组,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椤。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率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转战晋南,连续进行闻(喜)夏(县)、同蒲、临(汾)浮(山)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万人,其中包括号称“天下第一师”的胡宗南的整编第一旅。随后他率部西进,于1946年11月至次年1月协同兄弟部队发起吕梁、汾(阳)孝(义)战役,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

1947年4月指挥晋南攻势,歼敌15000人。8月与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豫陕鄂解放区,配合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进攻。在淮海战役中,率第四纵队协同兄弟部队在徐州西南切断津浦铁路,参加围歼黄维兵团。

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横渡长江,解放南昌。执行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进军广东追歼逃敌,直插雷州半岛,切断白崇禧部的海上退路,协同兄弟部队进行粤桂边战役,歼敌4万余人。1950年初,指挥所部经14昼夜强行军,直抵云南边境,歼灭企图逃往国外的国民党军2万余人。

个人荣誉

1950年2月进驻昆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1950年7月应邀至越南,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取得边界战役的胜利。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1952年6月回国,筹办并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培养国防科技人才。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8年9月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