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萨拉米大海战
释义

公元前480年的希(腊)波(斯)萨拉米海战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桨船队之间的较量,是公元前500年开始的希波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萨拉米一战,千艘大型波斯50桨大船因行动过于迟缓而被具有撞角的多层桨战船撞沉300艘,而仅有300艘三层桨战船希腊在战斗中却只损失了40艘,本次海上战争是希腊由防守转入进攻的转折点,从此确定了雅典在古爱琴海上的强国地位。

战争概况

战争起因

公元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Darius I)出动陆海军共25000人,进攻雅典。面对波斯大军压境,雅典曾求助于斯巴达,但斯巴达却拒绝了,雅典无奈之下只有孤军作战,并在马拉松战役中以少胜多。而由海路偷袭雅典的波斯海军,亦不能打败雅典海军。波斯人只得撤退。

公元前480年,是决定希腊生死存亡的一年。新的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Xerxes I)经过三年准备,亲率陆军30万及战舰1000艘再度进攻希腊。薛西斯先和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结盟,让他们牵制住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西拉丘斯(Syracuse),然后在划分欧亚的赫拉斯滂海峡(Hellespont,今达达尼尔海峡)修建浮桥两座,又在色雷斯境内沿路建立多个后勤基地。希腊很多城邦国家投降波斯帝国,派兵派船参战。一切就绪以后,薛西斯领军从赫拉斯滂海峡进入欧洲,通过色雷斯和马其顿,从希腊北部攻来。

波斯大军在温泉关被斯巴达国王利奥尼达(Leonidas)率领的希腊联军挡住,久攻不下。这时一个希腊内奸领波斯军队从另外一个山口突破希腊联军防线,迂回到希腊军背后。利奥尼达立刻命令联军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率领三百斯巴达勇士坚守温泉关阻击敌人,最后全部阵亡。温泉关失守后,波斯大军长驱直入,逼近雅典城。雅典人不得不放弃这座历史名城,举国撤退到萨拉米斯岛。波斯军队进占雅典空城,将其付之一炬,随后大军追击到萨拉米斯岛对岸,而波斯战舰也源源不断地向萨拉米斯岛汇集。 萨拉米斯岛夹在希腊半岛和波罗奔尼撒半岛之间,东面和希腊半岛仅仅相隔一条海峡。萨拉米斯海峡曲折狭窄,最宽阔的地方不过两公里,希腊海军的三百多支战舰就停泊在海峡里面。这时希腊联军统帅是斯巴达贵族尤利比亚德(Eurybiades),他得知有一千二百艘波斯战舰聚集在海峡东南面,大惊失色,打算放弃萨拉米斯岛,撤退到波罗奔尼撒半岛的陆地上。没等希腊军队行动起来,就有消息传来,薛西斯派波斯海军的埃及舰队绕到萨拉米斯岛西侧,将海峡的出口堵住,准备来一个瓮中捉鳖,将希腊联军一网打尽。

双方的实力对比

在萨拉米斯海战以前,希腊各城邦都不是海上强国。当时地中海的航海大国是腓尼基和迦太基,他们在历次波希战争中都站在波斯一边。雅典拥有当时希腊最强大的海军,也不过只有300—370艘三桨座战舰(Trireme)和50余艘单层桨战船(Pentekonter)。

波斯本来没有海军,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后,将他们庞大的舰队编成波斯海军,建立了海上霸权。在希波战争初期,波斯海军有战舰一千二百余艘,而雅典海军根本无力和波斯争夺爱琴海的制海权。萨拉米斯海战前,薛西斯一世的波斯远征军约有800艘(至少650艘三层战船,一些希腊学者们主张船只数量超出1000艘)三桨座战舰(Trireme)。

公元前483年,雅典附近发现一座银矿,这为雅典带来一笔巨额收入。雅典议会讨论如何处置这笔意外之财时,大多数议员主张平均分配给所以雅典公民。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晓之以理,动之以利,终于说服众人将资金全部用于扩建海军,此人就是后来被称为雅典海军之父的——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地米斯托克利坚信雅典海军的力量,在萨拉米斯海战前,他劝说大家放弃雅典城,在海上同波斯人决战。

奋起抵抗

当波斯信使将最后通牒交给希腊各邦的首领们的时候,波斯大军已气势汹汹,兵临城下。由30多个城邦组成的希腊岌岌可危!

在雅典执政官提米斯托克里斯的组织下,希腊各城邦决定组织联军还击波斯王。尽管联军的舰队只有330艘战舰,但他们在强大的波斯舰队面前,仍然高高扬起自己的旗帜,给侵略者的最后通牒以有力的回答。

那时的军舰都是木质划桨战舰,作战时要靠战舰的冲角去撞击敌舰,因此对较重的船有利。当时,用木料建成的战舰两舷载有划桨手,舰首用铁皮包裹,用来冲撞对方的战舰。两侧各有上下两层桨的战舰叫双层桨战舰,上层桨的桨叶从下层桨的两名桨手之间穿过,进入水面。如再加上舷外桨架,就可增加第三层桨,其桨手坐在其他两层桨手的上方和外侧,称为三层桨战舰。希腊联军的军舰大都是三层桨战舰,长41米,高3.6米,舰首不仅有包铁,还有大冲角突出其前。而波斯军舰尽管数量多,但大多数都是为远征而临时赶制的。

迎头痛击

希腊联合舰队到达前线时,发现波斯舰队已先人一步,云集在海面上。希腊舰在占据有利地形后,派出少量舰只作试探性进攻。波斯舰队立即把这几十艘战舰围得严严实。希腊人机智地变换队形,把舰首对准敌舰,舰尾却聚拢在一起。这样一来,从整体上看,希腊人被包围了,但从局部来看,希腊人聚集在一起,既可形成拳头打击敌人,又可避免被敌人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双方激战到夜幕降临,各自撤出战斗。这次战斗虽未分出胜负,但实际上是希腊人胜利了,他们不仅未被吃掉,反而俘获了30艘敌舰,这对希腊人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怒海争锋

公元前480年9月23日,萨拉米大海战开始了,800艘波斯战舰气势汹汹地逼近萨拉米海峡东口,很快就占领了峡内普西塔列亚岛,然后,舰队分两队从岛的两边开进。由于波斯舰队由许多民族拼凑而成,士兵缺乏海战经验,所以舰队指挥不灵,一时间,海峡里舰船拥挤,互相碰撞,队形大乱。严阵以待的希腊联合舰队乘势划起长桨,呐喊着从海峡中冲杀出来。希腊军舰巨大的包铁冲角狠狠地刺入波斯战舰腹部,致使波斯战舰沉没。希腊战舰还巧妙地从波斯战舰一侧紧紧擦过,利用舰首的包铁把波斯战舰的划桨切断,使波斯战舰行动困难,只能等着挨打。相反,希腊战舰于舷高,采用这种战术自己的桨不受影响。接着,一些希腊战舰开始和波斯人打接舷战,受过良好训练的希腊步兵奋力向前,砍杀波斯士兵。一时间,波斯人被杀得尸横甲板,血流满船。

指挥波斯海军的是波斯王后兼海军统帅阿提米西亚,她看到败局已不可挽回,便慌忙下令撤退,在混战中逃出包围圈。波斯王薛西斯在岸边的山上目睹这一惨状,不禁失声痛哭。在大半天的恶战中,希腊联军击沉波斯军约200艘战舰,俘获多艘,战绩辉煌,赢得了胜利,取得了在爱琴伦海的制海权。

海战结果及影响

战果

这次大海战,双方投入战斗的舰船共达20万吨,是古代最为壮观的大海战。这场海战告诉人们,传统的拼舰员体力的接舷战已经落后,海战需要更加坚固的舰体,也就是说,舰体坚固程度将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于是,人们纷纷用铁皮包裹战舰。后来,人们发现,包了铁皮的战舰不但坚固,而且还可以防止敌人武器的进攻,于是,人们开始用钢铁建造战舰了。

萨拉米斯海战中,希腊舰队仅以损失40艘战船的代价,取得了击沉波斯战船200余艘(有的史学家认为超过600艘)的辉煌战绩,波斯舰队人员伤亡数万,战舰的残骸和溺毙的士兵被海潮冲到萨拉米斯岛对岸的一处海湾里,在几公里长的海滩上堆积如山。薛西斯一世因惨败而精神沮丧,委托马多尼乌斯留下指挥陆军,自率残余海军退回小亚细亚。自此希波战争的战局被彻底扭转。 萨拉米斯海战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海军战略家和理论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著名论断:“交通线支配着战争。”历史也更清楚地证明了这个事实。陆军离开本国去作战,如果没有坚强的补给线,那就是一支脆弱的陆军,它是不能生存的。那时补给就必须依靠水上交通,而只有海上战斗的胜利才能为取得陆地上的胜利创造条件。

影响

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开创了雅典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雅典人取得了海上实力和商业方面的优势,他们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就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相反,萨拉米斯战役则是波斯帝国走向衰落的开始。从那以后,波斯人再也没能进犯希腊。在萨拉米斯战役以后的一个世纪,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导下,征服并占领了那个暮气沉沉的波斯帝国。萨拉米海战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桨船队之间的较量,也是世界海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现代希腊海军为纪念这一胜利,每年9月12日举行纪念庆典。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2: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