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蕊芸兰 |
释义 | 书籍简介书名:蕊芸兰作者:黄文捷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推广:个人出书网、老人出书网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时代文献出版社、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版次:1版 开本:850×11681/32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本书序文这是我拟议中要完成的三部曲之一,第一部曲:《蕊芸兰》。书中所叙述的绝大部分是真人真事,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甚而是我亲身经历的。书中的人物,有些是真名实姓,有些甚至是我至亲至爱的人,就后一点而言,本书也可说是对他(她)们的追思与怀念。 本书有不少伏笔,结局要在后两部曲加以交代。本书以女主人公一家在卢沟桥事变逃难澳门收尾,盖这正是她一家人由盛转衰、由幸福转为不幸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本书女主人公是一条红线,贯串全书,但是,第二部曲的叙述重点将转移到她的两个女儿身上,故题为《两姊妹》;第三部曲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她的儿子,题为《幻灭》。 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庭在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所遭受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是勤劳善良的,中国人的家庭一般来说,也是幸福美满的(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有钱无钱、钱多钱少),然而,也有不少家庭过去和现在所遭受的是不幸与苦难。我多么希望,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前者能越来越多,后者能越来越少,甚至完全绝迹啊!但是,这纯属幻想。 第一部曲是我从一九八九年退休后开始动笔的,因为忙于生计,时断时续,一直到二○一○年的今天才算完稿,前后延宕了二十一年之久。后两部曲至今仍在构思中,但我已是耄耋之年,所剩的时间与精力已经不多了!如果天公作美,能让我多活几年,能让我多有几年能执笔续写的精力,完成全书,那当然是再好不过。否则,我必将是遗恨终身,死不瞑目! 过去有人曾把人生在世,比作大梦一场,因而有“浮生若梦”之说。我对此深有感触,故将三部曲总题定为《浮生三部曲》。 原文摘录………… 二太点了点头,没有什么表示。她对张妈这种毕恭毕敬的态度相当满意,因为家里那些下人一般都不大瞧得起她,跟她说话总是不像张妈那样,把她当做一位“太太”。然而,与此同时,她的内心深处却像打了一个结,她自己也弄不清是怎样一种情绪,说是“不快”吧,却又有那么一点“担心”:她觉得,老爷已经有了两个老婆,儿女也都齐全,说不定以后还要继续添丁,那么,为什么还从北平弄来一个“新的”?况且又是“班子”里的姑娘!在她看来,班子里的姑娘没有几个是好的。自从知道老爷要再娶一个姨娘以来,她一直感到心中别扭,也许这是忌妒吧?但是,她是逆来顺受惯了的,脸上从来不露声色,这却不是她功于心计,佯装巧扮,而是她从小卖给人家当使唤丫头养成的习惯。她见张妈仍立在那里,便和气地说道:“那么,你就快上去吧。太太刚才说,叫你帮着大小姐找那条桃红色绣花裙子呢!老爷快到了,大小姐没有打扮好,下来迟了,老爷又该生气了。” 张妈应诺走后,二太环视了一下红光闪闪亮亮的过厅,心中不禁泛起喜意。二太对逢年过节的那种喜悦心情,还多少保留着青春少女时的欢愉和兴奋。她喜欢热闹,尽管自己并不掺合进去。她喜欢看别人热闹:譬如在别人搓麻将、推牌九时,她喜欢静静地坐在桌旁,或是站在参加赌博的人身后,仔细观看,有时还愿意在别人“打帕司”①时,凝神窥看别人的底牌是什么。她自己则是从来不赌博的。平时,她除了看孩子,无事可做,家里的大小事都由郑日珍一手掌管。皇甫家的宅第本来不大,她只能抱着华文或小女儿和群楼上楼下瞎转悠。她不爱上街,更没有看电影、听戏的爱好,这也恐怕是她喜欢家里办些喜庆事体的主要原因。她被收房后,私蓄攒了不少,都经由大太太之手存入银行,不过,不论是汇丰银行还是大陆银行的存折,她都听任大太太“保管”,从不想也不敢过问。年终岁末,大太太照例把一年的利息取出来,交给她,她不知道这利息是根据多少存款算出来的,也不问,却又分文不留,照旧请大太太费神把钱送回银行存起来。她没有什么花销,一切都由郑日珍给它安排。她对生活无所求,总是那么心安理得,知足常乐。有时,下人对她过分无礼,她也会怒形于色,但从不骂人。眼下唯一让她感到不安的事,就是老爷又娶新房,但又不是出于忌妒。他跟大婆相处惯了,又都是广东人,听说新姨太的老家是江苏,能不能跟她合得来,对此她心中无数,尤其担心新来的“三太”会不会瞧不起她这个收房丫头的“二太”。这位“三太”是不是喜欢说三道四、搬弄是非的女人?……这一切思绪都像一块石子,投进她那静如止水的心底,泛起一圈圈焦虑的涟漪。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