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软裁员 |
释义 | 软裁员,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采取的变相裁员的方式,以降薪、换岗和换工作地点等方式,迫使员工主动辞职,从而避免《劳动法》的一些规定和补偿,是一种变相的裁员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软裁员的员工无法得到任何赔偿,这种现象目前日益突出,需要得到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视。 概述软裁员,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采取的变相裁员的方式,以降薪、换岗和换工作地点等方式,迫使员工主动辞职,从而避免《劳动法》的一些规定和补偿,是一种变相的裁员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比如老板以“金融危机影响生意”为由,将员工工资“拦腰斩”,要是不同意就只有主动离职。据调查拥有3至7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最容易遭受“软裁员”。 有人形象地把“硬裁员”叫做“扔出去”,那么“软裁员”便是“挂起来”。全球经济危机刚影响到中国时那一轮“硬裁员”主要特点是“快”,而现在“挂起来”的“软裁员”,其最大特点是“省”。对企业来说,“硬裁员”受到的法律和经济约束多,“软裁员”则不然,这是目前一些企业实施“软裁员”的最大动机。软裁员的员工无法得到任何赔偿,这种现象目前日益突出,需要得到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视。 社会现象在遭受裁员的受访者中,拥有3至7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占46%,其中四成员工定义自己被变相 “软裁员”。 专家分析,这类员工通常在企业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和初级经理,但多数不在关键员工名单中,收入则是新员工的1.5至3倍。在成本控制偏紧的状况下,性价比低、可被替代性的人员容易出局。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一家企业连续工作10年以上或者连续订立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要求与企业订立非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至7年工作经验正是一个敏感点。 “软裁员”现象增多与企业经营遭遇困难有很大关系,一些企业并非故意跟员工过不去,而是企业效益不好。但是,不管企业经营情况如何,“软裁员”都不是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对此加以控制。 手段方式软裁方法1、故意减少员工福利,奖金。. 2、 限制员工加班,使得员工收入减少。 3、故意调动员工工作岗位,使员工在陌生环境中无法适应,主动辞职。 4、企业部门重组,多余人力不予安排工作,久而久之,员工无法忍受主动辞职。 5、企业制定一不符合市场的目标让员工完成,让员工在巨大的压力下工作,使员工无法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工作压力而主动辞职。 具体手段1、分别为降薪、换岗和换工作地点。 2、降薪即故意减少员工福利、奖金,使其收入下滑幅度达到足以令其产生辞职想法的效果;换岗即故意调动员工工作岗位,使员工在无法接受、无法适应的岗位上工作,从而“知难而退”。 3、是变更工作地点,通过异地调动,让员工无法应对因此而产生的多种变化而主动辞职。 4、软裁员手段包括无薪长假、降职、提高业绩指标、取消班车和试用期解除合同等等。 5、很多销售人员不用动员就“打包走人”了。同时一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广告、物流和外贸等,正在进行市场战略的收缩和调整,其分支机构多为销售人员,一些业绩平平的销售人员就在企业战略调整中被“软裁员”。 应对方法严于律己:制造紧张气氛:常将危机挂在嘴上,制定更严格的考评制度,员工思想压力大,有些人支撑不住,有可能提前退出战场。 软裁员 强化抗压能力:调换岗位、地点:比如从业务部门换到销售部门,平时坐惯了办公室的你怎能禁得起风吹日晒的销售工作了,没有业绩,对不起,只好卷铺盖走人。 忍:努力干好新的工作。 强休无薪假:公司业务不多,老板动员大家先回家休无薪假,等有活时再通知。如果有足够的积蓄足以应付一段时间,那不妨等等,如若不然,还是尽快重新找工作。 骗写辞职信:有些企业说签了辞职信才能拿补偿,可是当那一笔真正落下去的时候,一分钱的补偿也不会拿到。 应对手段:多个心眼,别轻易签名。 法律维权尽管“软裁员”能为个别企业带来一时的利益,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引发相关法律风险、雇主品牌受损,丧失员工信任度和工作积极性。有研究显示,裁掉20%的员工仅会使成本下降3%。但经济恢复之后,企业就需要对员工的的招聘、培训等进行大量投资。而员工在维权时,则可以从程序的合法性和涉及人员的规模等方面着手,依法对软裁员的“裁员实质”举证,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维护切身权益,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调动工作岗位、地点的行为,职场人士应该学会利用《劳动合同》来保护自己,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作岗位、工作职位、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以及工资。只要劳动者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强行推行这些手段,他们就会陷于违约的境地,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借助行政力量迫使用人单位纠正违约行为。 对于那些骗说写辞职信就能拿补偿的说法千万不能信,如果一定要写,就要写明辞职的原因,如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按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或劳动保护等,万一产生纠纷,这些都可以成为以后的证据。 软裁培训上海一些培训机构开办裁员培训班,向企业老板传授“软裁员”技巧,诸如降职降薪、平调外地、强制放无薪假、取消分红、调岗调职等,迫使员工主动辞职。虽然为期两天的培训,每人就要收费2000元,但企业老板仍然踊跃参加,一期学员数达100多人。因为有市场,培训机构借机“创收”,企业老板也不惜花学费,学得一门处理劳资关系时恶意规避法律的技巧。培训机构传授企业“软裁员”技巧,这是打着合法培训外衣,行违法违规之实。尽管有劳动法专家说,相关部门若发现企业恶意裁员,肯定会介入。可事实上,当“软裁员”发生时,大多数被裁员工只能是忍气吞生。一些培训机构教唆企业“软裁员”,这是劳动就业市场的一股逆流,相关执法部门不能沉默无语。应该主动出击,站到弱势的劳动者一边,教会员工反“软裁员”技巧,否则便是严重失职。 软裁员 1、对于培训机构的行为要进行规范,并且要对培训内容进行审查,凡属“软裁员”一类的培训要坚决制止。已经开班的,要进行追踪查办,收缴其非法所得,并且还需进行经济处罚。 2、对企业裁员情况全面进行清理检查,特别是对已经参加“软裁员”培训的企业要重点进行检查。若企业已经通过多种手段迫使员工主动辞职,必须一一进行追责纠正,迫使企业对被裁员工给予补偿。 3、从培训机构开办“软裁员”培训班中汲取教训,大力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向员工传授应对企业“软裁员”技巧。一旦员工不可避免地被恶意裁员了,就要动员他们拿起法律武器,向劳动仲裁等部门投诉,为自己伸张权利,索讨应该获得的补偿,让无良企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