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泉州府
释义

简介

泉州府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唐开元末年在衙城右建有"鲁司冠庙",五代改为宣圣庙,宋太平兴国初(976-983)移建今址。南宋绍兴七年(1137)重建左学右庙,嘉泰元年(1201)建棂星门,规制逐步完整。历代屡经修葺,达十九次之多,清乾隆间大修,殿、庑、庭、池悉皆一新。1998年政府拨资重修两庑及大成门,续整治建筑群环境。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35.2米,进深5间,20.8米,空间高度约9米。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6根,风格古朴,为全国现存孔庙中所罕见。殿前砌露台,须弥座嵌仰莲,覆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辉绿岩石浮雕。台下为拜庭,两旁古榕垂荫。庭外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至正九年(1349)建的泮桥,梁式石构,中部拱起,两边有石构护栏。大殿前东西侧筑有东庑和西庑。大成门左为金声,右为玉振,三门联为一体。大成殿东为明伦堂和西庑。明伦堂面阔7间,36.6米;进深5间,22.8米,重檐歇山顶,堂前有露庭,庭外筑方池,上建石桥,直抵育英门。堂之东有宁淳熙八年(1181)建的文昌阁,楼阁式全木结构,惜已毁,仅存阁顶整个屋盖移建于百源川池亭。庙之东西两侧建有乡贤、名宦祠15座,专祠5座,现存6座。南有夫子泉井、海滨邹鲁亭、洙泗桥等胜迹。棂星门西侧有北宋大观元年(1107)建的泮宫门(亦称圣贤门)。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规模为江南较大的文庙建筑群。现今庙中陈列有整套清代祭孔的礼器、乐器、舞具,在泉州琳琅的文物中独放异彩。1986年8月辟为泉州市博物馆。

历史沿革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范围大概是今日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与台湾政府治理的金门县。明朝洪武初年,泉州路改为泉州府,隶属福建行中书省,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洪武九年,福建行省改为福建布政使司,泉州隶之。洪武二十年,撤澎湖巡检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置漳泉道。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设澎湖巡检司。

南明永历九年(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在厦门置思明州。

康熙十九年(1680年)思明州废。康熙二十五年(1685年)设厦门厅。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划德化县并延平府大田县归其管辖。

乾隆四十年(1775年),从同安县析置马巷厅,驻马家巷(今翔安区马巷)。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下辖各县归属南路道(址设厦门)。

志书

《泉州府志》最初于南宋嘉定(1208年-1224年)编撰。现存最早的一部泉州志书是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泉州知府阳思谦聘请原礼部尚书黄凤翔、行省解元李光缙所编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