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泉水妙村 |
释义 | 泉水妙村泉水妙村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县五通镇西塘村委管辖,位于桂林市东南方向,距离桂林市35公里,距离临桂县城30公里,距离五通镇9公里。全村103户304人,有汉、壮、瑶等民族。全村拥有土地近1,400亩,其中水田近700亩、旱地近80亩、草地近100亩、林地近500亩。2011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近31.64万美元,人均产值近836美元。 全村主要以种植甘蔗、橘子、水稻、扁豆为主,其他的小农经济作物为补,其中种植甘蔗和橘子为经济农作物的居多,每年种植甘蔗和橘子的近350亩,每年的甘蔗亩产达7--10t,每年的甘蔗总产量达1,480—2,190t,甘蔗远销桂林地区、湘南地区、赣西地区等,为村民创造达14.02—17.72万美元的经济收入。村民的生活水平相对来说,只是达到温饱的问题而已,很多的问题上还没有达到保障,在交通、卫生、教育、文化、技术、政策等因素制约着其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村里建设2007年元月,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修通了一条1.5km长通村道路,大量的货车可以直接进村里直接收购农作物,可以为了修好通村路,但却让村民们负载近4.64万美元。 在水利工程和河道淤沙疏通的问题上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一旦突现百年一遇的大雨,对全村400多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2010年夏季,在全村村民筹资1万多美元和国家资助的1.2万美元一共2.3多万美元的情况下把村后长达0.5km的危险河堤修造好2/3。由于资金不足,修造好的河堤质量不好,很容易被河水冲坏或被洪水淹没直接进村里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一些村民手里有些钱开始向城市发展做生意,有的开始在村里开始建起了自己舒适的小楼房。1楼、2楼、3楼等等高的楼房相续竖起,各式各样不同的形色存在,为泉水妙村再添一彩。截止2011年3月,现在筑起楼房的村民占近24﹪,虽然占率很低,但会渐渐的增多。 在通信和移动电话的建设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截止2011年3月底,全村有19名有线电话用户,有112名移动电话用户,用62户拥有彩电和卫星电视用户。到2012年底,中国电信的有线电网网线接到村里,到时村里就可以接通上网与外界联系。 邻村关系泉水妙村民与邻村的相处关系不好,特别是在邻边土地的使用权的问题上闹得很矛盾。有很多土地使用权在20世纪90年代前属于泉水妙村村民的基本农田,可是由于河水的冲积作用把原有在和河边的基本农田改道并变成现在的河道路线,把近50亩的基本农田冲向祥田村那边,祥田村并占为已用它的使用权,这样造成两村的村民关系很僵。还有在国家政府和社会关系上促使两村关系不和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泉水妙村村民与邻村关系不好的村还有安干村、北塘村、下房村等,主要还是在于邻边界的土地使用权的问题上造成村与村之间的村民关系不和的重要原因。 村民关系其实造成泉水妙村村民与邻村村民关系不和的主要因素在于人。因为泉水妙村民之间关系不好,在修造各队建设工程上有较为明显的突出。泉水妙村共分3队,分别是7队、8队、9队,队与队之间存在很大的利益冲突。在村里的修筑工程筹资上特别不好,有的队交有的对不交,筹资资金不足对工程的进度和实施带来很大的不便,还有国家政策对我村的建设忽略,造成有些村民不集资。村民的目光短浅,看到的重视眼前的利益,像在村里的水利工程问题上就有深为严重的问题。为小事而闹,心里不舒服,就成仇成怨,邻里关系紧张。 教育文化村民受教育的水平相当低。现在很多村民是文革的过来人,好多的村民是小学毕业或小学没毕业的,有的甚至没上过学。全村村民受教育水平统计:截止2012年1月,文盲的占3.03﹪,小学文化的占38.25﹪,初中文化的占26.5﹪,高中文化的的占33.09﹪,大学文化8﹪。受教育的比例差距相当大,但自从2006年国家实现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后,今年来好多学生开始积极上高中和考上大学,渐渐的把村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但还有些村民还不会写自己的姓名及会说国语,说出的话相当不文明或不理解在说什么。 科技水平村民对科学的理解还相当的模糊,怎样科技致富?怎样科技富农?对于村民来说,是个模拟的概念。村民现在还是以现代农民最普遍的生产方式发展生产,投资大、付出劳力多、苦干、甚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收益小且少。主要依靠天气,来运行产品的买卖和交易。对市场和国家政策的认识相当薄,从而限制生产的扩大和发展。对产品的销售理念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近95.8﹪的产品在本地销售,只有近4﹪的产品远销到其他省份。在资金的回笼和使用没有一个合理的策划。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产品的销售区域渐渐开向桂林市以外的市场。 医疗卫生村民对卫生工作进行做得不够好。全村上下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垃圾池。很多村民抖都是就近原则,随便倒在离家近的空地上,有的甚至还把垃圾和屎尿倒进河里,对村里的环境及河水的质量造成威胁。在村民社区附近随便可见的垃圾堆,特别在池塘和小溪的岸边都可闻到异味。自从2006年以后村民顺应国家政策的扶持,好多村民相续加入了“新农村医疗保险”,对村民的“看病难,看病贵”、“大病等死,小病忍受”等医疗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基本常见的小病例都可以得到解决。村民健康得到保证。 交通建设通村公路2006年9月,村民和政府集资5.4万美元建设村口至北塘村后公路,全长1.8km。投资8.26万美元,由广西公建桂林分公司承包建设,于2007年元月1日正式通车。 由此,村里通往外界的交通路线四通八达。有通往塘勒、杨梅、下房、北塘、祥田、安干、中间洞等共8条路线,各个交通路线都通各型中小型客、货车(大型7.5t以上货车除外)。 田间公路2004年6月由9队村民自资动工建设的第一条田间小路,于2004年8月竣工正式通车。全长1.4km,路宽3.5m,投资5,600美元,此路以方便村民务农工作而修建。该路可通摩托车、三轮摩托、人力拉车、小型5t一下货车等车型。 续后,分别于2005年9月、2010年10月、2010年11月修通第二、第三和第四条田间公路,全线总长4.12km,总投入资金11,600美元,分别耗时67天、26天、22天。 各类公路的修通和竣工,村民可以不用那么辛苦的干活了。 环村公路全村环江而建,村的南北方向分别有两条小河,沿河的自然地貌形成了一条以草坪为地质的环村公路。2010年10月,由政府和村民集资2.38万美元投建,全长4.48km,耗时32天。以村里的乡间景之旅,正式通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