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权德舆研究 |
释义 | 《权德舆研究》权德舆,字载之,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本书在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和文学正呈过渡、变革状态这一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就权德舆的家世生平、问学交游、思想渊源、诗文理论和创作实践及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勾稽、考证、描述和研究。 作者:严国荣 ISBN:10位[7500458010]13位[97875004580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 定价:¥20.00元 内容提要权德舆,字载之,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本书在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和文学正呈过渡、变革状态这一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就权德舆的家世生平、问学交游、思想渊源、诗文理论和创作实践及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勾稽、考证、描述和研究。 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权德舆放在中唐大历、贞元时期社会正经历制度、思想和风气的转型、变迁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从历史经验和常识出发,面对权德舆这样一位在贞元、元和政坛和文坛上有过重要影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有明确的诗文理论,创作有近四百首诗歌和四百多篇文章(论文中所引权德舆诗文,皆本自霍旭东校点之《权德舆诗集》和《权德舆文集》,故正文中不复注出。论文中所引其他作者诗文,除专门注出者外,皆本自《全唐诗》和《全唐文》,正文中亦不复注出),最早将“意”与“境”联系起来论述。他置身于古文运动中,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奖掖后进,为朝廷选拔了一批有志之士,这些人日后大多成为唐王朝的政治和文化精英。 编辑推荐权德舆,字载之,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本书在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和文学正呈过渡、变革状态这一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就权德舆的家世生平、问学交游、思想渊源、诗文理论和创作实践及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勾稽、考证、描述和研究。 目录引言 第一章 大历、贞元前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开天盛世的政治、文化遗产 一 儒学法统损毁礼教纲纪松弛 二 唐王朝中央集权解纽,地方分权强化 第二节 大历、贞元时期士人的政治及文化心态 一 回避、自适的苟安心理,实用、世俗化的生存态度 二 重建国家权威、思想权威和道德秩序的强烈愿望 第二章 权德舆世系、生平与交游考 第一节 权德舆世系、家族 一 权德舆世系、家族 二 权德舆生年及侨居地 第二节 权德舆生平与交游考 一 肃宗乾元二年(759)至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寓居三吴,读书游学时期 二 德宗建中元年(780)至贞元七年(791),入幕淮南,从事江西时期 三 贞元八年(792)至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入为朝官,出为藩侯时期 第三章 权德舆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权德舆生活时代的思想界 一 中唐文风变革前的思想界 二 权德舆思想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权德舆的儒学思想渊源 一 秉承中庸思想,主张守正持中 二 主张正本清源,守经弃传 三 主张尊王削藩,严肃礼制 四 强调士人德行修养,主张整饬士风 五 主张贤能政治 六 主张为政宽和,轻徭薄赋,生人安民 第三节 权德舆和佛、道的渊源 一 权德舆周流于佛道的基本状况 二 权德舆同佛教的渊源 三 权德舆同道教的渊源 四 融合三教的思想倾向 第四章 权德舆文及文论研究 第一节 权德舆文章概述 一 权德舆文集的基本情况 二 权德舆文章简述 第二节 权德舆与古文运动 一 中唐复古思潮的文化心态及时代趋势 二 中唐文风过渡、变革期的古文理论 三 权德舆的文论主张 四 权德舆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 第五章 权德舆诗歌研究 第一节 权德舆与“意境”说 一 有关“意”、“境”、“象”的论述 二 权德舆与“意境”说 第二节 权德舆的诗歌创作 一 权氏诗歌创作的基本状况 二 权德舆诗歌的基本类型 三 权氏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结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