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圈子村
释义
1 山东胶州市胶东镇下辖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因坐落于两河交汇口外,东南西三面为堤坝围圈,故名圈子。

政区人口

位于胶东镇北部,东临大沽河,西靠胶莱河,北与谈家庄村和刘家店村接壤。截至2005年底,全村有耕地720亩,998人。

经济状况

全村以农业为主,解放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但中全会后,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全村出现了农业机械化、家庭电器化的可喜局面。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村级企业也相继发展,发制品厂、防腐公司,都是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2005年,人均收入达5800元。

社会事业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村里通上了自来水,户户通有线电视,有20余户家庭电脑联入互联网,有私有轿车10余辆,新型医保参保率达100%。

2 山东省莱西市下辖村

村名由来

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周姓由山西迁此建村,因村庄为沟壑环绕,状若圈子,故取名圈子村。

政区人口

圈子村位于莱西市区北端,东靠龙水路,西临莱西湖,地属丘陵。村中居民105户,人口332人,其中周姓占95%,另有12户张姓人家。全村有耕地面积52公顷,村居面积7.6公顷。村庄先后被市政府授予文明村庄、模范村委会等称号。

经济状况

2004年,全村有工商户30多户。村集体固定资产33万余元,全村有养殖户、种粮大户七八户,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

村居建设

至2004年,村投资60000多元,拆迁住房,拓宽街道380米,绿化大街200多米,实现了村内主要街道常年有专人负责管理,保持了清洁卫生,无生活垃圾。

3 河南霸州市南孟镇下辖村

政区概况

圈子村位于霸州市北8公里,距京开公路0.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村廓呈块状,南北较长,总面积1068亩,有耕地997.4亩。总人口791人,多为汉族,姓氏以王、李、周姓氏为主,其它为杨、马、张、邵、谢等姓氏。

建制沿革

该村建于宋朝初期。此地原地旷人稀,全村只有杨、马两户居住,过着放牧的生活,因离牤牛河较近,宋朝在此地养马以供军队作战之用,取名为“养马圈”,直到明朝,山西洪桐县老螺窝村的居民前后迁居于此地,村民姓氏才逐渐增多,后改为圈了村。

历史事件

“七七”事变后,人们遭受刀兵之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永固霸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于当年6月份成立抗日政府,人们挖地道、交通沟,和敌人展开了你死该活的斗争。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还乡团对该村进行报复,反攻倒算,该村革命干部王印清、王展荣、王展峰、周西陵、郑万春、周展峰等六位同志被敌杀害,英勇牺牲,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社区建设

1993年,建圈子村大队部,投资8万元。

1995年修村东西公路一条,1500米,投资15万元。

1999年,修村街南北砖路一条500米,2000平方米。

2000年,修村街南北砖道一条500米,3000平方米。

2001年,打机井3眼,投资1万元。

2002年,打村吃水井一眼,投资4万5千元。

近年来,圈子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齐头并进,在农业方面,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布局。根据市场需求,由原来的玉米、小麦转种植西红柿、黄瓜、菜椒、果树等经济作物,由原来的向耕地要产量改为向耕地要效益,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变化极大,现全村有汽车四辆,四轮拖拉机四辆,“75”马力拖拉机两辆,农用三轮车126辆,为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现任领导

党支部书记、委会主任:李爱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