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邱金发
释义

邱金发 (1911—1985) 福建龙岩人。1929年夏参加红四军,长征中任连指导员,带领“尖刀连”抢渡乌江。参加了解放战争,受伤十三次,身上留有九颗子弹头。在抗美援朝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五站长,授予大校军衔,享受副军级待遇。


 邱金发同志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强渡乌江的“二十二个红色英雄”之一,可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一、乌江天险 1934年年底,中央主力红军突破敌四道封锁线,到达黔东南。红一军团首长面告:“进抵黔北,夺取遵(义)、桐(梓),发动群众,是我军当前的战略方针”。 遵义是黔北重镇,是贵州第二大城,乌江是贵州的第一道大川,为遵、桐南面之天然屏障。位于遵、桐之间的娄山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欲下遵、桐,必先渡此江。军委命令第一军团第一、二两师,强渡乌江。 由刘亚楼率领的红二师在攻占老黄平后,一面向乌江进军,一面侦察情况,进行政治动员。 1935年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渡江战斗开始的第一天,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率领的前卫团已逼近江边之江界(渡口)进行威力侦察。这里江面宽约250米,两岸渡口东西两旁都是悬崖绝壁。天险乌江真是名不虚传! 敌人在渡口(大道旁)配有连哨。渡口上游约500米处有条极小的横路,与渡口大道相通,勉强可走人;但登岸很难,敌人并配备有排哨。江岸敌人筑有工事。离江边2华里敌配有团预备队;其总预备队约一个团则在离江边5华里之半山上。 前卫团决定: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之羊肠小道。 二、渡江英雄 2日,前卫团派8位战士泅水过河,因白天强渡,敌人火力猛烈而失败。 杨成武等接受了白天强渡失败的教训,决定夜晚偷渡。 黄昏后,担任偷渡的第四团第一营集结在江边。勇士们神情严肃,虎彪彪的,都是连队里优秀的干部和战士。在强渡勇士的行列里,有一位强壮结实、面容削瘦、英俊的青年,他就是连指导员邱金发。 杨成武政委宣传突破乌江的意义:“突破乌江,拿下遵、桐,完成先头师的战斗任务,打到遵、桐去……” 邱金发等渡江英雄攥紧拳头,口中低语:“乌江再险,也拦不住红军飞渡!” 第一连的5个战士首先登筏,并约定靠彼岸后用手电筒向南岸示光;然后等渡过一排人,再开始向敌警戒袭击。第一筏偷偷向江中划去,敌人没有发觉。 此时,邱金发和连长毛正华带轻机枪兵3人带机枪一挺,速登上第二筏,往江中划去…… 第三、四筏预定在前者登岸后再出发。 第一筏出发已20多分钟,还不见电光显示,过一个钟头后,第一筏的5个战士沿南岸回来,说水流太急,黑夜里无所指向,划至江中,被冲下两里许靠了南岸,才弃筏沿岸边摸索回来。 邱金发乘坐的第二筏,在2日晚上竟然靠了彼岸。 在离敌只二三十米的情况下,打手电筒容易被发觉。邱金发他们用火柴示光,但因火光微弱相距太远,南岸我军并未看见。 他们隐蔽在敌人脚下。 邱金发知道后续部队一定会打过乌江,决定等待机会再动作。 此时,听到敌兵在谈话说:“红军真厉害。隆冬腊月,竟敢泅水过来,好在昨天上午没有过来几个,否则糟糕!”“听排长说:这是他们的先头队伍,再过两天大队来了,更会不得了!” 战士听到敌人如此恐慌,更充满了信心。邱金发招呼战士们紧紧围在一块,迎着刺骨冷风,忍冻过夜。 3日上午9时,前卫团指挥强渡又开始了。我军对大渡口仍然只以小部队佯攻。渡口上游500米处,载着轻装战士的3个竹筏(共10余人),在前卫团密集的火力掩护下,向敌岸划去。敌人拼命向渡筏射击,但在前卫团猛烈火力扫射下,3个竹筏的战士在划到中流以前,均未伤亡。3个筏子离敌岸不远了,敌人更加慌乱,射击得更猛。 当强渡的3个竹筏快接近岸边时,邱金发、毛正华带领3位战士爬出石崖,端起机枪向敌阵地猛烈扫射,又扔出手榴弹把敌阵地轰坍。邱金发他们迅速占领了敌军事哨,接应了竹筏上的部队迅速登岸。 邱金发等会合了强登岸的十几位战士后,迅速扩展战果,继续向敌排哨佯攻。在邱金发、毛正华指挥下,连接几阵手榴弹后,在轻机枪掩护下,战士们便与敌人拼刺刀。敌人一个排死伤过半,排哨抵抗线被夺取了。这时,敌增援部队反击,关键时刻,前卫团后续部队赶到,把敌人全线击溃。 乌江,就这样被英雄的前卫团突破。最先过江的只有22人,后来称他们为“二十二个红色英雄”,当然,邱金发是当之无愧的。 在抢渡乌江的战斗中,邱金发带领勇士们强渡过江,首先攻占了对岸敌军的前沿阵地,保证了红军大部队顺利渡过乌江,他因此得到了红军总部的嘉奖。 三、战斗一生 邱金发生于1911年,是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雁石岩星人。1919年在龙岩加入红军。漳平出击战中,右臂挂彩,不下火线,顽强战斗。1930年6月,红四军“汀州整编”后,在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部特务大队当战士。不久被调往朱德总司令身边做保卫工作。1932年,任总司令部传令排班长、代理排长职务。1933年9月,由王稼祥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到达陕北后,邱金发加入抗日先遣队,奔赴抗日前线。后奉令打入国民党阎锡山军队搞兵运工作,并组织决死队,扩大抗日队伍。1945年,在晋绥对日作战中,身负重伤,伤稍愈后又重返战场。抗战胜利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邱金发积极参加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建设。1950年调任青海团级干部速成学校副校长。此时,美帝国主义把侵略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邱金发迅速返回部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5站站长,指挥6个汽车团军需运输任务。志愿军凯旋,邱金发奉令在东北组建防空部队。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大校军衔,享受副军职待遇。 邱金发是祖国人民的好儿子。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南征北战,驰骋沙场,身负重伤。临终时,身上还留有9颗子弹。先后获勋章、军功章和八一奖章等。 1985年3月4日,这位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走完了人生旅途,病逝于沈阳军区医院,享年74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7: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