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丘文才
释义

丘文才原籍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南杭村。丘氏始祖穆公七十四代裔孙丘文才,官拜千户侯。1276年,临安失守护卫南宋皇帝一路南撤。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随张世杰部攻雷城兵败渡琼,宋亡后迁徙海南澄迈(今海南省澄迈县),落籍澄迈县内阁堂。谥乘云丘念七十三公。衍传至今三十世。

临危受命

1276年,临安失守,南宋太皇太后率宋恭帝投降后,陆秀夫、张世杰等官员退至温州,后来在福州重建宋廷,立益王赵昰为帝,即宋端宗,改元景炎。丘文才以平海卫奉诏卫帝,在文天祥宰相部下任参军,坚持抗元。不久,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撤泉州。

次年,广州降元,宋廷迁至井澳(今广东珠海市附近小岛)。景炎三年(1278)初,赵昰死,群臣又拥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部),继续组织抗元。祥兴元年(1278)下半年奉张应科命令进攻雷州,虽英勇善战终寡不敌众,三战均败。丘文才同王念三、李念七义结金兰,随张世杰、陆秀夫护宋帝,在崖山与元军决战,崖门水上之战为元军所败,陆秀夫负帝投海而亡。丘文才怀义渡海至琼,以图再举。卜居澄迈县长安坊(镇)上山村,

迁琼肇基始祖

妻王氏生二子:丘学基、丘学成,安家创业,成为丘氏迁琼肇基始祖。但他因怀念故乡心切,不顾路遥途险,一去未返,杳无音信。子孙念其功德,在长安坊南洋村为他立了衣冠冢,立碑纪念,但在1957年,坟墓遭毁。丘文才裔孙历经数百年,繁衍播迁,成为海南丘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占了一半,约有15000人。

后继有人

丘卓云(1889—1978),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原名馀光,字越卿,广东澄迈人(现海南省澄迈县长安)。毕业于法国陆军高级学校,历任黄埔军校第六期战术教官,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宪警教导大队上校大队长,训练处少将处长,中央宪兵团少将团长。抗日战争时期,调任陆军第五师十五旅少将旅长,第五十二师副师长、师长,参加对日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军政部第十五军官总队少将副总队长,陆军训练司令部处长。1948年调任国防部征购司少将副司长、翌年升为中将司长。1949年去台湾后任中将主任。

丘海云 别名余德 广东澄迈人(现海南省澄迈县长安) 毕业于广东法政专门学校。 早年加入同盟会及国民党从事革命活动。1913年,毕业于广东法政专门学校,后任广州潮梅地方审判厅书记官推事。1914年,袁世凯窃国,弃官参加讨袁工作。1919年,龙济光部袭掠琼州,他组织讨龙军,直捣其巢。1921年,桂系粤督莫荣新阻挠革命,奉命在琼崖组织护法军,驱逐桂系驻琼部队。后奉令讨伐陈炯明,与邓本殷部力战于琼崖各地。1938年被任命为白沙县县长。1940年,日军攻占琼州,澄迈告急,改调澄迈县县长,兼澄迈、临高、儋县、昌江、白沙五县上校游击指挥,编练团队,攻击敌人。1941年春,敌人集中主力进攻儋县重镇那大市,他率部抗击敌人,敌不支溃退。旋白沙县告急,遂出奇制胜,白沙得以转危为安。

丘宗武(1899-) 别名余秀,号发堂,广东澄迈人(现海南省澄迈县长安人)。,由家乡的私墅转入澄迈现立高等第一小学,开始接受新思想。曾任广东澄迈第四区第二高等小学教员及学界职。广东海军学校肄业。1924年春由中国国民党第一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前驻粤桂军总司令,中央直辖广东西路讨贼军总司令刘震寰介绍投考黄埔军校,1924.5.15由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毕业,时在广东政界供职的符和琚先生介绍加入国民党。投考黄埔原因求军人之高尚智[知]识及技能以改造社会与国家。同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1924年9月12日,孙中山先生率部赴韶关督师北伐,丘宗武作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135名学生之一,在队长文素松带领下,随军并侍卫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北上韶关。就在这一年,广州城内发生了商团叛乱,参加平叛。在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中,他首次上战场,很勇敢,奋勇向前,受到了锻炼。1924-1927毕业后历任入伍生队排、连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营长,预备第四师团附。1933.7年任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第一总队上校总队附、代理总队长。1940年初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学习同年秋毕业,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议。苏鲁战区第四游击挺进纵队副司令 第十一战区干训团教育处长。1949年任国民革命军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南部防守区副司令员。

丘岳宋 1904-1987 又名丘敌,中国国民党,海南省澄迈县长安人 黄埔军校二期,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海南特区长官乡署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