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颞叶癫痫 |
释义 | 导致癫痫发作的神经元放电或损害影响到整个或部分颞叶的局限性癫痫。这种形式的癫痫包括基本感觉(听、嗅或味觉)或运动(扭转或失语)发作,也可有精神(精神性癫痫发作)、精神感觉(错觉性或幻觉性发作)或精神运动(自动性癫痫发作)症状。同:精神运动性癫痫。 疾病名称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 疾病症状颞叶癫痫的特点是简单部分发作,通常为部分发作以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或这些发作的混合,常见有发热发作病史和家族史,可能发生记忆缺损。在代谢的成像研究上(例如PET),经常观察到低区域代谢,在EEG上经常呈现单侧或双侧颞叶棘波。 提示诊断的一般特点有: ①单纯部分发作的典型特点是具有植物神经的和(或)精神的症状以及某些感觉(如嗅和听)现象(包括错觉在内),最常见的是上腹部(多数是上升的)感觉。 ②复杂部分发作往往以运动停止开始,随后典型地出现口?消化自动症,也经常随之发生其他自动症。发作持续时间在1分钟以上,经常发生发作后意识混乱、发作后遗忘。 发作间歇期头皮脑电图可以正常,可表现为背景活动轻度或显著不对称,也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同步或不同步的颞叶棘波、尖波和(或)慢波。 海马发作是最常见的形式及发作的特点为上升性上腹部不适感、恶心、植物神经症状及体征,如肠鸣、嗳气、面色苍白、面部发胀发红、呼吸停止、瞳孔扩大、害怕、恐怖以及嗅幻觉。 外侧颞叶简单发作的特点为听幻觉或错觉或睡梦状态以及视觉性感知障碍。若累及优势半球时,出现言语障碍,若累及内侧颞叶或颞叶以外,则可演化为复杂部分发作。 临床表现颞叶癫痫发作是脑高级功能障碍的结果,常有意识障碍,多见于复杂部分发作。临床表现主要有: (1)语言障碍:部分失语或重复语言; (2)记忆障碍:曾相识感或不相识感,或对熟悉事物产生没有体验过的感觉,或对过去经受过的事物的快速回忆; (3)识别障碍:包括梦样状态,时间感知的歪曲,不真实感,分离状态; (4)情感障碍:在发作中表现为非常愉快或不愉快的感觉,带有自卑或被遗弃感的强烈抑郁; (5)错觉:表现在自觉物体的大小、距离、外型发生变化; (6)幻觉:即在没有任何外界变化的情况下可有视、听、味、空间感及物体成像等方面的变化。 又称精神运动性发作,因其病灶多在颞叶,故称颞叶癫痫。分娩时所造成的脑损伤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除此之外,还有脑炎、脑外伤、肿瘤、脑血管病等。 本型的发作特点在于有意识障碍,表现为在感觉、运动等症状的基础上与更为复杂的症状,如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这些症状可单独或相继出现,也可扩散形成大发作而终止。 (1)仅有意识障碍:多见于儿童,又称颞叶性失神或假性小发作,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两眼凝视,面色苍白,全身呈虚脱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后恢复。有的患者出现阵发性兴奋躁动,外出乱跑,毁物伤人等,可持续数天,一般不超过3周。少数病例发作时呈恍惚、呆滞、注意力不集中等。 (2)精神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呈先兆症状出现。包括:特殊感觉性发作、内脏感觉发作、精神感觉性发作、思维障碍发作、情感障碍发作和自动症。 疾病诊断1.一般资料:男12例,女18例。年龄18~47岁,平均28.6岁。病程3~8年,平均5.4年。本组均经神经内科医师确诊,并经2年以上正规内科治疗,癫痫控制效果不佳,每月发作4次以上,发作形式多为精神运动性发作。 2.脑电图检查:本组患者均经脑电图检查,包括头皮脑电图,睡眠脑电及24 h动态脑电,术中均接受皮层及深部EEG检查。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 李艳芬提醒脑电图检查是确诊癫痫的是很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 3.MRI检查:本组患者均行MRI检查,若普通MR检查结果正常则接受针对海马区域所进行的检查,发现是否存在有海马硬化等改变。本组诊断海马硬化标准如下:海马体积萎缩(由于当前尚无国人海马体积的标准值,本组采用双侧海马体积比较,以一侧海马体积小于对侧海马体积的30%作为判断海马体积萎缩的标准);海马信号增高。 4.癫痫灶的定位:当MR上所发现的病灶或海马硬化与EEG所发现的癫痫灶位于同侧颞叶时,对此侧颞叶实施手术治疗。当MR无阳性发现,则行多次EEG检查,要求多次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确定主痫灶侧。 辅助检查1.EEG检查:28例病例为单侧TLE,2例EEG检查为双侧颞叶痫样放电,结合MR检查获得定位。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卵圆孔电极检查,3例提示有颞叶内侧放电。 2.影像学检查:30例病例中,13例病例MR发现有颞叶蛛网膜囊肿、软化灶等病变。17例普通MR检查阴性的病例接受海马区域扫描,结果14例提示海马硬化改变,其中一侧海马小于对侧50%者6例,一侧海马小于对侧30%~50%者8例,行Flair序列扫描有信号增高,诊断为“海马硬化”。另3例MR检查无异常发现。 3.病理学检查:胶质增生5例,软化灶5例,低度恶性胶质瘤2例,蛛网膜囊肿2例,瘢痕2例,海马硬化14例。 4.手术治疗:15例MR上提示在颞叶内侧存在包括海马硬化在内等病变的病例接受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其余15例病例接受前颞叶切除术,行颞叶切除术时切除范围为左侧颞极后4.5 cm,右侧颞极后6 cm。 5.随访结果:术后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期由半年~3年;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手术治疗结果以谭启富的标准如下:满意: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每年偶尔有1~2次发作;显著改善:癫痫发作减少75%;良好:癫痫发作减少大于50%;较差:癫痫发作减少25%~50%;无改善。手术疗效满意:18例;显著:11例;良好:1例。 注意事项患者和家属都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恼怒和情志刺激,消除恐惧和自卑心理。 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过劳、受凉和发热,不宜打牌、下棋、玩电子游戏机,以防诱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食生、冷食物和萝卜、茄子、辣椒以及油腻过重食物。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提示癫痫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这对于癫痫病的治疗是很帮助的。 不宜饮浓茶、咖啡和有兴奋作用的饮料。禁烟、酒。因癫痫发作时,意识突然丧失,故应选择适当职业,不宜操作机器、开车、涉水、登高、接触电器、毒物及易燃易爆物品等。 癫痫注意,不要生气。不能过度劳累。不能高空作业。不能长时间看电视,不能开车。睡眠充足。 手术治疗TLE是较为常见的癫痫类型,部分病例经正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而成为难治性癫痫,其中一些经严格选择的病例,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以往对TLE灶的定位主要依靠EEG,并要求3次以上结果一致。然而,在癫痫发作间期EEG异常率和癫痫波的检出率受到如病因、病程、癫痫波扩散的范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检出率仅为46%,而最终能明确定位的病例数则更少。Thadani等依靠EEG对一组110例非继发性TLE进行术前定位,结果只有22例获得定位并接受手术治疗,其中82%病例术后癫痫发作消失。另一方面,脑深部电极及硬膜下电极等检查虽能提高定位的阳性率和准确率,但因其创伤性而难为患者接受,其应用受到限制。 MR应用于TLE已有多年,但在只有20%~30%的病例发现有肿瘤、发育异常和血管畸形。利用MR对海马硬化的诊断来帮助TLE的研究,为TLE定侧诊断提供极大的帮助。研究证实MR不仅对海马硬化作出诊断,而且MR所发现的海马萎缩程度与实际组织学所发现的神经元丧失的结果相吻合。本组17例常规MR检查未发现异常的病例中,有14例对海马MR检查发现海马硬化,术后病理证实海马存在胶质增生、神经元细胞减少等硬化改变,表明MR可对海马硬化作出诊断。从治疗结果看,如果MR无其它异常改变而显示有一侧海马硬化,同时EEG又发现有此侧颞叶痫样放电,则强烈提示此侧颞叶为痫侧颞叶。在14例依据此方法定位并接受手术的病例中,术中皮层EEG和深部电极检查均发现有痫样放电,并以颞叶内侧放电更为明显。切除海马结构后痫样放电显著减少,术后患者癫痫发作控制满意,表明MR对海马硬化的诊断可协助EEG对TLE的定位,减少以往反复多次的EEG检查。一结果与国外学者报道类似,Garcia等报道采用EEG结合MR对海马硬化的诊断进行术前定位,结果术后96%患者的癫痫发作得到满意控制。Kilpatrick等采用MR海马扫描与EEG结合对34例患者进行定位,术后85%患者癫痫发作消失。Jack等报道术前MR发现有海马硬化的病例术后97%患者癫痫发作得到满意控制,而术前MR未发现海马硬化的病例术后只有42%癫痫发作得到控制。为此,Watson等提出MR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不仅可协助EEG对TLE的定侧,而且经二者定侧的病例其手术效果更优良。 手术是治疗顽固性TLE的重要手段。TLE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前颞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但如何选择这2种手术方式尚无定论,后者在手术时只切除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等颞叶内侧结构而保留颞叶外侧皮质,使颞叶的正常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存,避免因损伤颞叶外侧与语言有关皮层而造成失语等并发症,近年来为许多学者所采用。以往对此术式的选择主要依赖脑深部电极检查,但因创伤性而难为患者所接受。我们依据MR结果选择手术方式,对MR发现有海马硬化或其它颞叶内侧病变的病例,考虑癫痫灶位于病灶附近或其本身就是癫痫灶,采用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从15例病例随访情况来看,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对MR无阳性发现,而EEG提示痫灶位于颞叶外侧皮层或MR示微小病变位于前颞叶皮层,EEG亦证明该侧有放电者我们提倡采用前颞叶切除。 当前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入路主要有经颞叶外侧皮层、经侧裂及经颞底。其中经颞叶外侧皮层入路因其对颞叶造成的创伤大,近年来已较少被使用。侧裂入路[9]和经颞底入路[10],近年来应用较多,它们具有暴露直接,在切除癫痫病灶的同时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颞叶皮质的生理功能,使语言、记忆以及视觉功能损害极小或不受影响。但前者手术时操作空间小,有可能损伤邻近血管,同时对颞叶与额叶、基底节、丘脑等联络纤维——颞干造成损伤。而经颞底入路暴露海马时对颞叶牵拉较重,同时需要剪开天幕,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我们设计出经颧弓颞底入路,从15例病例应用情况来看,此入路具有以下特点:(1)去除颧弓,骨窗尽可能接近颅底。扩大了术者视野并减少对颞叶的牵拉;(2)保全颞叶外侧皮层的功能,避开对颞干的损伤,保持术后颞叶与其他脑叶之间功能联系的完整性;(3)无需切开天幕游离缘暴露Ⅲ,Ⅳ颅神经及PCA、PCoA和ICA,从而避免手术本身对血管神经的影响及血性脑脊液进入脑池而对血管神经功能造成干扰;(4)无需打开侧裂池,减少手术对侧裂血管的干扰。因此,我们认为该手术入路值得进一步探索,使之完善。 中医治疗一、 治则概述癫痫一病,多属本虚标实,以上盛下虚的证候为多。在发作期虽有本虚的见症,但多以风阳、痰热、气逆、络阻的"标实"症状较为突出。风痰浊邪蒙蔽脑窍,壅塞清阳之气,元神失控致上盛的症状比较明显。按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先以祛邪为主,可用开窍醒神,平熄肝风,清化痰热,活血通络,通腑泄热转气等治法。此时邪气亢盛,证候偏实而病程短暂,所以治无缓法,应迅速的祛除病邪为好,可针药并用,中西医并举。 至休止期以后,证候多由实转虚,是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上盛下虚而侧重在"下虚",其虚多见气虚与阴虚,但以脾肾两脏证候为主。按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应以扶正培本为主。因有血瘀,痰浊阻络的标实症在,故治疗方面最宜标本兼顾,而健脾化痰,益气活血,育阴通络,滋阴潜阳,填精补髓等都是常用的治法。事实上,癫痫发作期多为时短暂,规律性的治疗难以按病期考虑,治疗的时间以休止期为主,所以对休止期的辨证治疗十分重要。 总之,癫痫总的治疗法则是消除病因,平降逆气,稳定脑神以控制发作,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消除病因要有针对性,有热清热,有痰逐痰,有瘀化瘀,有风熄风,有惊镇惊,有积消积,有虫驱虫;平降逆气,要抓住运脾,平肝,通腑,因逆气之骤生、多因肝气上逆,脾胃转输紊乱;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要重在调理脾胃。 另外由于癫痫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所以在临床上还应注意以下的治疗原则。 (一)病证结合,标本并图 痫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在发作期和休止期,不同的病人会有不同的病理变化。因此中医治痫以辨证论治为基本治则。如明王肯堂所云"所因不同,治疗亦异,如惊者安神,痰者吐之,火者清神"。痫症为患,不外乎风、痰、火、瘀、虚,病之初起和发作之时,邪气有余,多为风、痰、火、瘀标证,当以治标为要。痫证日久和在休止期,应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还应辨别病邪轻重缓急,或以熄风清热化痰为重,或以活血平肝,滋补肝肾为重。至于痫病日久,正气亏乏,虚象明显者,则应以培元扶正为重。在治疗手段方面,不仅重视内科药物的系统治疗,还应结合中西医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对癫痫病的治疗要中西医辨病辨证的结合,不同的痫证其临床表现不同,疾病转归有别,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样会更切合病情,减少失误,提高疗效。清 ·李用粹《证治汇补·痫病》指出"阳痫痰热客于心胃,闻惊而作,若痰热甚者,虽不闻惊亦作矣,宜用寒凉;阴痫亦本乎痰热,因用寒凉太过,损伤脾胃而成阴痫,法当燥湿温补祛痰"。在明·鲁伯嗣《婴童百问·惊痫》中也有相关记载,认为阳痫,多为初发,治以熄风涤痰泻火为主;痫证病久,多属阴痫,以调补脏腑气血为主。在中医辨证治疗上,我的体会是应该在确立中医病名诊断的基础上,重视证类诊断,而诸如胎痫等的病类诊断仅是对多种类似证类的一个概括,对指导治疗极不全面。证类诊断是最基本的诊断,要辨证出病性、病位、病势和病机转化。同时一定要结合西医诊断和分类。中医依据症状诊断看来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分不清痫病的证候特征,把类似痫病的一些疾患定为痫病,不但对患者和家属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其治疗和预后也区别很大。 (二)治痫宜早,贵在辨证准确,用药持久 早期治疗,这是临床治疗癫痫非常重要的环节,只要诊断为痫病就要马上用药。即使一时尚不能确认的抽搐病人,也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及时处理,坚持治疗,千万不要延误。 正确用药,首先要辨证准确,在这个基础上选择确有疗效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方药。现在不少治痫方中用朱砂、铅粉或巴豆等有毒之品,千万注意勿过量,勿久服,需要长期服药者,一定将有毒之品去掉。一般初期或病重者可用汤剂,长期服用则以片、散、丸、丹为宜。用药宜简不易繁,不要多种方药混治。如果已经加用抗癫痫西药,一定不能骤减、骤停,这是必须遵循的治疗原则。 由于癫痫是慢性病,病程相当长,在确定治疗方案并取得效果之后,不要随意更改,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服量都要固定。当然若治疗无效或病情发生变化,还需要随证变化治疗方案。 长期治疗,中医和西医都认为癫痫是难治疾患,所以务必坚持长期治疗。我的经验是发作期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休止期是治疗的重点,恢复期还需要巩固治疗。一般说,一年不犯病,脑电图及各项检查报告均已恢复正常,可开始减药,三年不犯病则可停药。若遇特殊情况,如青春发育期、月经初潮期易诱发时,还需要延长用药时间。 要取得病者与亲属的信任。首先要患者及其亲属了解癫痫方面的医学知识,取得他们的合作,坚持长期、规律性给患者服药。对懂事的儿童,要耐心作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坚定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同时需要家属掌握相关生活调护方面的知识。我处编有《新健康》月刊,有很多关于癫痫预防、护理知识,可来函免费索取。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既要千方百计控制癫痫发作,又不能以此为最终目的。因为某些顽固性癫痫,在目前医疗条件下,中、西药物均难控制发作,能想方法减少其发作,减轻病人痛苦,就达到一定的目的。相反,任意加大用药量或使用不恰当的、带有毒性的药物,即使控制一时,也可能因为药物中毒,给患者带来危险。日本和田丰教授曾经说过"因为癫痫是一种终生疾病,治疗的目的归根到底在于使患者生活得正常些,愉快些而不是单纯的'控制发作'。具体说来,对于难于控制的病例不要因控制发作而使药物的副反应无法接受。应在副反应可以耐受的条件下,力争最大程度的控制发作。"他的话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治法勿庸置疑,临床以提高疗效为最终目标,因此多年来,我从临床观察和总结有效病例入手,积极探索和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与方药。兹结合临床所见,对癫痫病常用治法简要论述之。 (一)扶正镇痫疗法扶正镇痫疗法采用现代基因工程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不仅提高中药药用价值,还能增强治疗效果,可在短期内明显提高抗惊厥阈值和神经调节自律性,快速控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以中医辨证论治:以醒脑开窍、祛痰解痉为主,并修复受损脑细胞,促进新细胞再生,并摆脱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达到癫痫康复的目的。 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北京施恩癫痫病医院以李艳芬教授为组长带领的癫痫病科研组的专家们以基因药物调控改变和功能修饰为主要研究方向,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大胆改变传统用药模式,运用现代基因工程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专家组终于成功研制出治疗各种类型癫痫病的“扶正镇痫”疗法。 (二)祛邪平癫法 “祛邪平癫”疗法是采用中医药治疗癫痫病的中医癫痫疗法。“祛邪”祛除体内的邪气,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平癫”打通人体血脉,提高血液含氧量,恢复新陈代谢功能,清除异常细胞的功能,从而达到平癫目的。 祛邪平癫疗法创始人--北京广济中医院癫痫病专家、癫痫病研究团队带头人梁瑞芳教授,根据祖国医学“风、水、疾、惊、淤、虚”是致癫之病因,痰火内闭、风痰闭阻、气血淤滞之病机,得出科学的结论,运用传统的中医与现代神经内科相结合,推陈出新的新一代治疗癫痫的特色疗法。运用了细胞生物学技术和遗传基因技术,不但提高中药的治疗作用,还能增强治疗效果,可在短期内明显提高抗惊厥阈值和神经调节自律性,快速控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皇帝内经》提到“实则泻之”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而有发表、攻下、清解、消导等不同方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以醒脑开窍、祛痰解痉为主,并修复受损脑细胞,促进新细胞再生,并摆脱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达到癫痫康复的目的。 祛邪平癫疗法以“舒肝理气、熄风定惊、化痰开窍、清心宁志、养血安神”的治疗原则,通过影响中枢神经元,减少癫痫患者病理性过度放电,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减弱病灶兴奋的扩散,从而达到癫痫病的治疗和防复发的目的。我们本着以中医治疗癫痫病的理论为基本原则,辨证施治,分型、分类、分期治疗,针对疾病治疗期,巩固期,恢复期分三步治疗。 (三)醒神开窍定痫法 清代尤在泾有中风治疗八法,验之临床对癫痫病治疗也颇具指导意义。其中之开关即是开窍法,癫痫神昏窍闭当以开窍法救急,这是共识,但如何开窍认识并不统一。有人主张芳香开窍,有主张豁痰开窍,有的认为勿需单用开窍药,而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我的经验是遇痫发急症,要针药并用,中西医并举,迅速止痫,保护脑髓神机免遭持续受损是为目的。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至宝丹皆是常用之品,现在临床脑病科常用的中药如醒脑静、清开灵注射液,皆可辨证应用于痫病的临床治疗,特别是发作期的急救。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剂型改革和针灸治痫的广泛应用,静点给药清开灵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等的应用越来越多,扩大了中药给药途径,提高了临床疗效,扩大了痫病急诊的中医用药和抢救手段。我认为癫痫病发作期,无论病机如何,有否意识丧失,皆是清窍蒙闭,无神失控而发病,因此在救治过程中,醒脑开窍是使脑神稳定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在临床上只要是属于癫痫发作,必先开窍,除中药选用麝香、冰片、菖蒲、郁金等开窍之品外,无论何种类型发作,有否意识丧失,安宫牛黄丸用之无误,事实上,在癫痫发作期中,无论何种类型,只是窍闭程度深浅和邪扰部位之别,因此均可应用此法,同时配合针刺治疗,使窍闭者其窍开。 (四)活血化瘀法 此法对于颅脑外伤,或小儿难产,颅内出血所造成的癫痫更为适宜。癫痫发作时,人体脏腑气血失去了平衡而发生紊乱。气机紊乱必然导致血流不畅,这是因为气和血有密切的联系。气滞以后血流瘀阻,血瘀以后气机更加不利。所以在治疗癫痫时,尤其是治疗外伤性癫痫时,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常用活血药物有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等。痫病日久,久病入络,有舌质紫暗者,病在脑髓,部位较深,可用破血通络的药物。使用这些活血药时要注意,妇女月经过多或妊娠期间禁用。 中医学有"久病多瘀"之说,对于癫痫,有瘀血症状者,应用活血化瘀法当属无疑,但对于部分痫证,有时瘀阻之象不明显,但病久难愈,用其它治法效不显著时,也可配合使用活血通络治疗,往往可收到较好疗效。 明·鲁伯嗣《婴童百问·卷二·惊痫》对因瘀致痫论述较为详细,他认为"血滞心窍,邪风在心,积惊成痫",此后王清任力倡活血化瘀法。近十几年来,活血化瘀法在痫病治疗中已得到了普遍重视。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对其机理作了探讨。根据本人大量病例分析,癫痫病血瘀证是客观存在的,因虚致瘀是癫痫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随着对癫痫病机认识的不断深入,运用活血化瘀通窍法治疗痫病的报导日益增多,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学者认为该病以瘀血为基本病理基础,以痰瘀热结,蒙蔽脑神为基本病机,在治疗上应重在祛邪,采用破血行瘀,通经活络为主要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五)化滞通腑,清热止痫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医所说的"食痫"、"热痫",食痫即由于饮食失节而诱发的癫痫病,小儿痫病用此法者较多 。癫痫发作时多数伴有胃肠道的症状,如嗳气打嗝,脘腹胀满,纳呆厌食,或反复呕吐,或阵发性剧烈腹疼痛。常用消食化滞药物有山楂、槟榔、麦芽、鸡内金、神曲、莱菔子等。这些药物必须同祛风、化痰、镇惊、清热等方法同时应用才能取效。 在癫痫频繁发作期多数病人以实证、热证为主。因为肝风可以化火,痰浊可以化热,所以病人除有神昏抽搐的症状以外,还可伴有面赤唇红、口干燥渴、心急易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脉象弦滑有力、舌质干红、少津等症状,主要表现为邪热充斥。对这些癫痫病人除了运用祛风、逐痰、镇惊等治法以外,还必须加以清热通腑祛邪。可选用大黄、芒硝、黄芩、黄连、山栀、生石膏、知母、青黛、寒水石、龙胆草等药。 钱仲阳先生制方,对痫风祛邪多配攻下之品,张从正更是崇尚汗、吐、下三法,给痫病实证者的治疗有很大启发。近年来,通腑法已成为脑病治疗大法之一,不少学者对通腑的作用机理,应用宜忌、临床疗效观察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认为一可直折肝气之暴逆,令"气复反",迅速截断血瘀脑络之病理环节,使上壅之痰随气而化,随火而降,热结痰火消散,病势自然缓解。其二,推陈出新,邪有出路,硝黄同用,可祛痰化瘀,荡涤腑实,使伏火风痰得以降除,浊邪不得上扰脑神,克服气血逆乱而防止内闭。因此在痫病发作期通腑法运用得法,往往成为病情转归的决定因素。 关于通腑法的作用范围,不论是在发作期或休止期都可用通下法,且下之宜早不宜迟。若有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脉实则更是必用之征。临床上通腑使大便泻,腑气通为度,不宜过量,同时还需根据正气之盛衰,病机之兼夹,灵活配伍化痰、平肝、活血、补益等法。 (六)祛痰止痫法 "无痰不作痫",清·程国彭《医学心悟·癫狂痫》认为痫证"虽有五脏之殊,而痰涎则一",故逐痰,豁痰是治疗癫痫很重要的方法。癫痫病人或是由于有形之痰闭阻肺络,出现喉间痰声漉漉,口吐痰涎,或者由于无形之痰蒙蔽脑窍而致意识不清、神无所主、颠三倒四等精神症状。这些痰证有的是由于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所化的寒痰、湿痰为患。也有的是因为热邪炽盛,炼液成痰,形成热痰、燥痰所致。清代医家喻昌云"治痰之法,曰祛,曰导,曰涤,曰化,曰涌,曰理,曰降火,曰行气",可谓之治痰之法的要领。验之临床,当因患者痰邪性质不同,分别选用清热化痰,燥湿化痰,理气化痰,搜风化痰等法。 患者面色萎黄、食纳不佳、痰稀色白、肠鸣泄泻,更兼上述诸症者为湿痰。可用温化的药物如半夏、制南星、白附子等药,以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明李梃《医学入门·痫》云"痫本痰热挟惊,宜寒药清心降火化痰为主",如果见有痰证,并有面目红赤、口渴烦急、大便干结等热象时为热痰,应选用清热化痰的瓜蒌,贝母、天竺黄、竹沥、竹茹、青礞石、海浮石之类。 明·龚信在《古今医鉴·五痫》中提出治痫应"宜豁痰顺气"。临床上在治痰时酌加一些调气的药物,如陈皮、青皮、枳壳、厚朴,则祛痰的效果更好。 另外在痰热很重的时候,多伴有大便干结,肚腹胀满,舌苔厚腻等症状,可以用攻下的办法,在清化痰热的药物中加大黄、槟榔以起通腑逐痰的作用,使祛痰的效果更好。 痫病有邪实壅于膈上而成者,当以涌吐之法。张从正《儒门事亲·痫》中治疗痫症"发惊涎潮,搐搦如拽锯,不省人事,目瞪喘急"者,主张用稀涎散吐之。明虚抟《医学正传·癫狂痫症》也指出"痫宜乎吐"。吐法多用于临床身体壮实者,且为治标之策,吐后当根据病情调治。 临床上痫病日久,痰瘀同病者颇为多见,津疑为痰,痰瘀互结,痼结窍络,因此痰瘀同治更为治痫常法。 (七)祛风解毒止痫法 本法适用于因风邪而引起的癫痫。风邪有外风和内风的区别。外风多是指风寒或风湿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风邪阻于经络可以见到剧烈头痛、肢体麻木等症。内风则是由于肝阳上亢或阴虚内动、风挟痰浊瘀血上扰神明而引起癫痫抽搐。临床上发病迅猛,变化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或出现全身强直抽搐,摇头动肩,口眼震颤,肢体肌肉抖动,或两眼上视或斜视,头晕目眩,脉弦劲有力。 外风宜疏散,风因风寒所致者可选用羌活、防风、藁本、细辛药物,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头痛性癫痫。风湿外袭者,可用菊花、蝉蜕、蔓荆子、柴胡等。 内风宜平熄,对于抽搐有力,属于肝经实热动风的病人,可用羚羊角粉,生石决明、钩藤,地龙等药,不仅能熄风止痉而且可以清泄肝热。如果久病癫痫、体质虚弱、抽搐力小或者局限性发作者,应选用止痉作用和缓的天麻、白蒺藜、僵蚕诸药。倘若频繁抽搐,可用止痉作用大的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以加强祛风通络的功效。 癫痫病机以肝肾不足,气血两亏为本,素有瘀血,痰浊内停,而发病的直接原因为"内风",内风多动直接影响癫痫的发病进展及缓解的过程。治疗在滋补肝肾,气血双补,化痰通络等法兼顾的基础上,重点应在治疗"内风","内风"生于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而行在血脉之中,为"血中之风",血中之风当散,当祛,治疗当以"散血中之风"为首要大法。经云"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所以临床上在癫痫休止期除根据患者体质选用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以靖风动的药物外,另多配合选用荆芥、防风、薄荷、生茜草等祛风药,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本经》载"下瘀血,除湿痹"。用以散风邪,逐瘀血。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肝、脾经。《本经》戴"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本草汇言》载"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痹痫痉等症"。用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能发邪从毛窍出,用以散风通经、熄风化痰。薄荷味辛性凉,归肝、肺经。《本草备要》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以轻清宣透,散风清热,清利头目。生茜草性寒味苦,归脾经。《本经》载"主寒湿风痹,补中"。《本草纲目》载"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用以活血散风,通利经脉。诸药配合,共奏散风活血,祛风化痰之功,宣散血中之风。 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祛风止痫宜与养血、活血的药物同用,这样治疗的效果更好。 外邪入侵,郁久化火为毒,解毒清脑也为治痫常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火郁发之,民病呃逆瘛苁",湿热火毒之邪,与风合侵犯脑髓,当配用连翘、菊花、僵蚕、薄荷等以解毒祛邪。现在对中医学毒邪概念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其临床致病作用的认识日益重视,不少学者已经开展这方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可能在毒邪致病的病因学说方面能有所突破。 (八)镇惊安神调气止痫法 常因惊恐等精神情志因素过极而诱发的癫痫病人适用此法。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气血逆乱上犯脑髓,情志过极,心肝火盛,邪热上扰则神不守舍而致惊痫抽搐。在癫痫发作时伴有惊叫,惊惕不安、肌肉跳动、喜笑失常、神魂不宁。平时胆怯易惊、躁动不安、少眠多梦。可以用镇惊安神的药物。 属于实证的病人可以选用质地重镇的金石药及介类药,如灵磁石、琥珀、龙骨、牡蛎、朱砂等。应用时还须配伍一些清热泻火,平肝潜阳的药物,则效果更好。如属于心血不足或肝阴亏损的病人,可以用养心安神、柔肝敛神的办法,选用炒枣仁、柏子仁、白芍、女贞子、远志、夜交藤、生地诸药。 情志发病,其发在脑,情志在病,其伤在脑。如因情志过极,大怒发痫者,可用行气解郁的五磨钦;如果情志不畅,神志呆滞者可用调气解郁的逍遥散,胆火旺盛见烦躁目赤,耳鸣眩晕者可用丹栀逍遥散。心脾亏虚,神不守舍者,配合使用补益心脾的方法。 (九)补肝肾填精髓法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髓主脑,伎巧出焉。凡是由禀赋不足所引起的癫痫,诸如原发性癫痫,或由于遗传因素或是大脑先天性缺损所致者,都可以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另外癫痫大多患病日久,穷必及肾,肝肾之间关系密切,也就是常说的"肝肾同源",肾水不足则肝阴必然亏损,肝肾两虚,就可以形成虚风内动,引起惊痫抽搐。如明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癫痫总论》云"由肾中阴火上逆,而肝主之",所以补肾也就可以养肝,肝阴(血)充实,肝风自可平熄。常用的补肾药有熟地、何首乌、山萸肉、女贞子、龟板、鳖甲、紫河车、枸杞子、杜仲、五味子等。这些药物也经常是在癫痫的缓解期应用。在抽风频频发作时,应该祛风、逐痰、清热、镇惊、治其标证。待风平熄,痰热已清,再用补肾养肝的药物,缓治其本。由于癫痫为久病,多难速愈,在滋补肝肾时,宜选用性平力缓之品,以图守方徐图,日久见功。 (十)健脾补气止痫法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痫病》谓"因用寒凉太过,损伤脾胃而成",这种方法常在癫痫休止期使用。尤其病人见有面色发黄、形体消瘦、经常出汗、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较为适用,或是轻微抽搐、间隔时间较长、局部肌内抽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健脾益气虽然不能直接祛风、化痰,但中医认为培土可以抑木,就是说脾胃强壮了,可以抑制肝风的蠢动。另外脾胃健旺了,湿痰也可以减少。所以在临床上应用健脾的药物后,可以看到病人面色逐渐红润、精神好转、食量增加、体质增强,从而使癫痫的发作次数慢慢减少。常用的健脾药物有党参、黄芪、茯苓、白术、黄精、玉竹、山药、薏苡仁、甘草等。 中焦脾胃功能失调是癫痫发病的病机要点之一,临床调理脾胃非常重要,大凡临床治痫常用的益气、行气、降逆、化痰、消积、清热等法,均有赖于中焦脾胃功能的调理。另外饮食调护也是中医治痫的重要内容,临床不可小视。 补益法多用于痫病的休止期和发作期以虚证为主要证候表现者。其中以益气法和滋阴法运用较多,且常与化痰、活血、通腑、熄风等法合用。如果发作期或病情发展出现脱证多以参附汤、独参汤急煎鼻饲或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点等。 补虚之法在癫痫的治疗中可以观察整个治疗过程,且多攻补兼施,调补结合,以平补、清补为补虚常法。 综观痫病的治疗原则和中医治法,是临床实践的总结,在痫病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在休止期攻补兼用。虽然治法的运用依据证候不同各有侧重,但从整体是以调整气血升降,清理内风产生之源头,从而获得良效。 以上主要是内科药物治疗的常用方法,在临床上要结合非药物手段,综合治疗。 [颞叶癫痫有什么特点]癫痫灶位于颞叶的癫痫称为颞叶癫痫,其表现可为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发作、继发性全身发作以及它们的组合。此种患者常有热性惊厥及家族癫痫史,可以有记忆缺陷。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cT)检查常示代谢低下。脑电图示单侧或双侧颞叶痫性放电。 提示诊断的一般表现有: 简单部分发作有典型自主神经及(或)精神症状,并有某些感觉,如嗅觉与听觉异常症状,最常见的为胃气上升感。复杂部分发作,常以运动停止开始并继以口一消化道自动症。发作持续时间常在1分钟以上,通常有发作后状态。 发作间期的常规脑电图可以正常。常有背景波的不对称,单侧或双侧、同步或不同步的颞叶痫性放电。如安放颅内电极则可获得局限于颞叶的阳性结果。 源于颞叶内海马杏仁核的发作特点为上升的上腹不适感、恶心、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及体征,如肠鸣、嗳气、面色苍白、面部发涨或充血、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恐惧及嗅味幻觉等。源于外侧颞叶的简单部分发作,特点为幻听、错听或梦样状态或视错觉;如累及语言优势半球则有语言障碍;如放电扩及内侧颞叶或颞叶以外,则可演化成复杂部分发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