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苏六朋东山报捷图
释义

东山报捷图是由清代苏六朋所作,此图取材于东晋淝水之战的故事。丞相谢安在东山松树下与客下棋,胸有成竹地等侯捷报,远处山间一骑兵急驰前来报捷。

作品简介

【名称】清苏六朋东山报捷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博物馆广州美术馆藏

人物简介

苏六朋为清代画家。 纸本,立轴,纵238厘米,横117厘米。

作品赏析

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雅与宁静。山间一隅,树木葱茏,一道清泉逶迤婉转,自山石之间缓缓流下,水声淙淙,使画中环境显得更加寂静安宁。对弈的二人神情专注,仿佛心无旁骛。画家通过对人物形体、姿态与服饰的具体描绘区分出二入主与客的关系。主人谢安的身体全部展现在观众面前,他神态高雅,气度雍容,衣冠线条宛如行云流水,简洁酣畅。客人的身体有一半被掩映在树后,他给观者的只是一个侧面,作者采用了这样一种对比的方式,有意弱化客人的形象,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画中主人的地位,从而使谢安的形象不言自明,虽是少许变化,却是别具匠心。

作品另外一个非常巧妙的地方,就是在画面的右上方,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一匹战马风驰电掣般飞奔而来。这一处微小的安排恰恰是这件作品的关键,战马上的特使是刚刚从战场上归来向谢安捷报的,这正是这幅《东山捷报图》的主题所在。作者有意把这—人一骑安排在这样的—个角落,是为了避免纵马狂奔的强烈动感破坏了画面的整体和谐与宁静。观者在看至挞匹奔马的时候,仿佛能够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使画面在舒缓与寂静之中平添了一种紧张与躁动,能够在—幅作品中处理好这种动与静的强烈对比是需要深厚功力的。整幅作品结构严谨,造型生动,笔法细致,设色淡雅。在山崖的晕染中,十分注重水分的应用,使崖石显得滋润透亮,如同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水气,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秀美华滋的韵味,色彩明快清爽,淡而不薄。树木的勾勒皴擦细腻精到,法度森严,颇有唐寅与仇英的遗韵。

西晋末年,由于上层贵族阶级的贪婪与腐败,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了东晋,并且先后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在北方,由氏族人建立的前秦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之后,又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逐步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遂决意荡平偏安于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这支声势浩大的军队“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称他的军队就是把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使长江断流,这就是成语“投鞭断流”的出处。危急的形势震动了东晋朝廷,晋孝武帝任命谢安为大将军,与侄子谢玄一起率众迎敌。谢安曾官居丞相,后来一度辞官,在浙江会稽的东山隐居,此次受命复出主持全局,这也是“东山再起”典故的由来。当时,晋军只有8万人马,双方实力悬殊。谢安受命之后从容调度,沉着应对,最终突出奇兵,把苻坚的百万大军彻底打垮。这场以少胜多的战争就是军事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据史料记载,战争胜利后,前方派特使向在后方坐镇指挥的谢安报捷,当时,谢安正在和朋友下棋,他看过捷报之后,神情如故,随手把捷报在一边,依旧专注在棋盘上。对弈的朋友问他前方的战事如何,他只是漫不经心地说了句:“没什么,小孩子们已经把敌人打败了。”这样的沉着与镇定,确实令人折服。苏六朋的《东山报捷图》,就是对这场重大战争的一个侧面描述。

作者简介

苏六朋,生卒不详,基本的活动时间大致是在清嘉庆至光绪初年。字枕琴,号怎道人、罗浮道人、南水村老等,广东顺德县南水人。他是近代岭南著名的画家,平生以卖画自给。善画人物以及风俗画,早年作品以宋、元画法为主,工整细致,所作山水多为青绿重彩。晚年专攻意笔人物,逸笔草草,神完气足,颇有黄慎遗风。他的一些带有讽刺意味的风俗画作品,开创了近代漫画创作的先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