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石涛山水清音图轴
释义

清代画家石涛在《山水清音图》轴作品中用了他最擅长的“截取法”,在丛林中截取了幽阁深藏的一段景致,以特写的手法绘出,虽则画的的是一段小景,却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作者笔墨画法多变,善于用墨,这幅图上墨气浓重滋润,湿笔较多,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使山林的清润深幽被尽致地表现出来。此作是石涛的代表作之一。

基本信息

【名称】《山水清音图》轴

【作者】石涛

【年代】清代

【类别】书画

【材质】纸本、水墨。

【规格】纵103厘米,横42.5厘米。

【收藏机构】上海博物馆收藏

画作介绍

在《山水清音图轴》右上方,画家以隶书、行书自识:“山水清音,石涛济。”作品钤“膏肓子济”白文方印。此画无年款,无法判断创作年份。后人根据画上的“石涛济”款和“膏肓子济”印,推断此画为石涛中年之作。也有人说,粗笔山水画多为石涛晚年之作,故而此画可能是他晚年所作。不管它是何时所作,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石涛多次登临黄山后创作的。图上仅题有画名,与画家多题长跋的作品不同。画面左下角钤“搜尽奇峰打草稿”长方印,这是石涛画论中的名句。他将其题在此画上,可见他对此画是何等满意。画面右下角题款“真州元贡夫收,丹徒王文治鉴”,钤“王氏禹卿”朱文印。

作品赏析

欣赏石涛《山水清音图》轴,能感受到一种勃发的生机。这得自作者对造化独到而真切的体会。在石涛看来,“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自然万物,生生不息,运动不止,故他笔不的山水,亦不作静态的描绘,而着意于运动的态势,表现出对布势和笔墨和非凡驾御能力。《山水清音图》不作上留天、下留地的程式化构图,而是截取崇山峻岭之一段,通天贯地,满布整个画面。而以拾级而上的石阶,飞流下泻的清泉,为画面添一份回环流转的律动,使其郁勃而不迫塞,于茂密中得空灵之致。山石以粗豪逆笔勾勒,朴拙酣畅。披麻、解索、荷叶、折带,各种皴法交织使用,依山势而盘曲交错,“峰与皴合,皴自峰生”,令山川骨脉纷然。又以尖笔剔丛草,劲挺柔韧,富于弹性,加之满山的浓墨重点,巧拙互生、粗细互补,枯湿浓淡兼施、轻重疾徐并用,构成一派点与线、笔与墨的交响,浑沌氤氲。向左偃伏的茸草,逆势右出的虬松,浓密茂盛的竹林,不同的笔势,营造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撼人气势与壮美豪情。尤其是那满繁密的打点,更是作者特有的笔墨。就如石涛本人所概括的:“点有风雪雨晴四时得宜点,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千点万点,点出了峰岩重列、山川掩映的浑厚华滋,使画面蒸腾着墨气溟濛、淋漓苍莽的生生之气,令观者回肠荡气、心旷神怡。

画家简介

石涛(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清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7: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