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皮 |
释义 |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性味苦,寒。清热燥湿中药。主治:清热燥湿、清肝明目、平喘止咳。用于热毒泻痢、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药材来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出自《神农本草经》、陶弘景:秦皮,俗云是樊槻皮,而水渍以和墨书,色不脱,微青。且亦殊薄,恐不必耳。俗方惟以疗目。《唐本草》:秦皮,树似檀;叶细,皮有白点而不粗错。取皮水渍,便碧色,书纸看背,青色者是。俗见味苦,名为苦树。亦用皮,疗眼有效。以叶似檀,故名石檀也。《纲目》:秦皮,其木小而岑高,故因以为名。人讹为桪木,又讹为秦木。或云本出秦地,故得秦名也。 “苦枥白蜡树”,又名:梣木、苦枥木、石檀、苦树、盆桂、樊鸡木、秦木、秤星树、大叶栲、大叶白蜡树、花曲柳。落叶乔木,高10米左右。树皮灰褐色,较平滑,老时浅裂;小枝亦平滑,皮孔稀疏,阔椭圆形;芽短阔,密被褐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轴光滑无毛;小叶通常5片,罕有3或7片,小叶柄长5~15毫米,光滑无毛;叶片卵形,罕有长卵形或阔卵形,顶端1片最大,长8~11厘米,宽4.5~6.5厘米,基部一对最小,长4~6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略呈圆形,边缘有浅粗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脉下部之两侧有棕色柔毛。花与叶同时开放,或稍迟于叶,圆锥花序生于当年小枝顶端及叶腋;花小,花萼杯状,4裂;无花冠;雄蕊2,外露;雌蕊2,心皮合生,柱头2裂。翅果倒长披针形,窄或稍宽,长约3厘米,先端窄圆或窄尖。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于阳坡或阔叶林山坡。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地。 “小叶白蜡树”形态与上种相近,主要区别点为:小叶小,卵形或圆卵形,长2~4厘米,宽1.5~2.5厘米,最下一对小叶不较其他小叶小,或微小;叶两面光滑无毛。有花冠,花瓣线形,淡绿色。花期5月。果期9月。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秦岭白蜡树”落叶乔木,高达20米。冬芽具锈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叶柄极短;叶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锯齿,下面中部或其基部具锈色绒毛。圆锥花序长大,顶生;花白色,萼大,4裂;花瓣基部线状,渐向先端扩大为匙形;雄蕊与花瓣等高。翅果线状匙形,长2.5~3厘米。花期6月。生于山坡或沟岸。分布四川、湖北、陕西等地。 药材信息药名:秦皮 汉语拼音:Qín Pí 英文名:CORTEX FRAXIN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F.Chinensis Roxb.var.rhynchopylla(Hance)Hemsl.] 2.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F.ChinensisRoxb.var.acuminata Lingelsh.;F.caudata J.L.Wu;F.Rhynchophylla Hance var.huashanensis J.L.WuetZ.W.Xie] 3.Fraxinus chinensis Roxb.[F.Chinensis Roxb.Var·rotundata Lingelsh.] 别名:岑皮(《淮南万毕术》),梣皮(《别录》),樊槻皮(陶弘景),秦白皮(《药性论》),蜡树皮(《中药志》),苦榴皮(《全展选编·皮肤病》)。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水洗。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剥取。晒干。切丝。生用。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晒干。 栽培环境要求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黄壤、黄棕壤等土壤上均能生长。 栽培技术用种子及扦插繁殖。种子繁殖:3月份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h,或混拌湿沙在室内催芽,待种子萌动后,可条播于苗床内,每1hm2需种45kg。苗床管理注意适量浇水、中耕、除草、施肥。一般每1hm2产苗30万~45万株,当年苗高可达30~40cm。 扦插繁殖:在春季萌芽前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截成16~20cm小段,在苗床上按行距30cm开沟,深12-15cm,每隔6~10cm扦插1根,插条的顶芽露出床面,压实土壤。插后经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抹去下部的幼芽,保证顶芽正常生长,一年生苗高可达40~50cn。苗高80~100cm。左右,即可移栽造林。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煤烟病,防治需注意通风、透光。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等,可用石硫合剂喷杀。糖槭介,6~7月用50%杀螟松稀释1000倍液喷洒。 栽培加工〖植物/动物形态〗 1.苦枥白蜡树 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裂皱浅细。小枝粗壮,皮孔棕色。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7,通常5,卵形,先端渐小或骤凸,边缘具粗锯齿,叶背中肋基部及叶轴关节处密生锈毛。雄性与两性异株;花萼杯状,不规则齿裂;无花瓣,或稀具1--4花瓣;雄花雄蕊2,两性花柱头浅裂,2叉状。翅果窄长倒披针形。花期5--6月份,果期8--9月份。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地。生于山坡、沟谷和丛林中。 2.尖叶白蜡树 小叶3--5,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锐锯齿,背脉有毛;花萼钟状,不规则4--5裂;无花瓣;柱头2深裂;翅果倒披针形。分布于陕西省、甘肃省、湖北省、四川省等地。生于山坡路边或林中。 3.宿柱白蜡树 小叶3--5,长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上面中脉疏生短柔毛;花萼广钟状,4中裂;花瓣4;柱头2浅裂;翅果披针状匙形,通常具副冠状宿存花柱。分布于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等地。生于山坡林中。 4.白蜡树 小叶先端钝尖或渐尖;雌雄异株;萼不规则齿裂;花柱细长,柱头长棒状;翅果匙状。分布于四川省、贵州省、安徽省、云南省、广东省等地。生于田埂、低山坡地,多栽培。 〖药材产地〗 苦枥白蜡树树皮为东北秦皮,产于辽宁省、吉林省。尖叶白蜡树树皮、宿柱白蜡树树皮分别为陕西省秦皮和陕西省白点秦皮,产于陕西省。白蜡树树皮为四川省秦皮,主产于四川省。 〖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黄壤、黄棕壤等土壤上均能生长。栽培技术 用种子及扦插繁殖。种子繁殖:3月份份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或混拌湿沙在室内催芽,待种子萌动后,可条播于苗床内,每1hm2需种子45公斤。苗床管理注意适量浇水、中耕、除草、施肥。一般来说1hm2产苗30--45万株,当年古高可达30--40厘米。扦插繁殖:在春季萌芽前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截成16--20厘米小段,在苗床上按行距30厘米开沟,深12--15厘米,每隔6--10厘米扦插1根,插条的顶芽露出床面,压实土壤。插后经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抹去下部的幼芽,保证顶芽正常生长,一年生苗高可达40--50厘米。苗高80--100厘米左右,即可移栽造林。病害有煤烟病,防治需注意通风、透光。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等,可用石硫合剂喷杀;糖槭介,6--7月份用50‰杀螟松稀释1000倍液喷洒;天牛,可用棉花球蘸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15--20倍液塞入虫孔毒杀。栽培研究进展:略 〖采收加工〗 裁后5--8年,树干直径达15厘米以上时,于春秋两季剥取树皮,切成30--60厘米长的短节,晒干。〖药材炮制〗 除去杂质,入水略浸,洗净,润透,展平,切成2--3厘米长条,顶头切0.5厘米厚片,晒干,筛去灰屑。炮制研究进展:略 〖药材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成分1.大叶梣的树皮含马栗树皮甙(aesculin),马栗树皮素(aesculetin)。预试还含生物碱。 2、尖叶梣的树皮含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秦皮甙(frax-in),东莨菪素(sopoletin),2,6-二甲氧基对苯酿(2,6-dimethoxy-p-benzoquinone)和微量的N-苯基-2-萘腔(N-phenyl-2-naphthy-lamine)。 3.白蜡树的树皮合马栗树皮素,秦皮素(fraxetin)。4、宿柱梣的树皮含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秦皮甙,丁香甙(syringin),宿柱白蜡甙(stylosin)。 药理作用1.消炎、镇痛作用大鼠腹腔注射马栗树皮甙10mg/kg,对角义菜胶性、右旋糖酐性、5-羟色胺性及组织胺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抑制的强度分别为35,28,20,8%。也有报告,马栗树皮甙对甲醛 性关节炎亦有抑制作用,但弱于对角义菜胶性者,而对右旋糖酐性关节炎的抑制不明显。马栗树皮素在大剂量时对角义菜胶性关节炎亦有抑制作用。马栗树皮甙能抑制大鼠的肉芽肿形成(棉球法),对豚鼠紫外线照射背部引起的红斑反应,也有抑制作用,马栗树皮素之作用较马栗树皮甙更显著,两者都有显著抑制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Bradykinin引起的,不起作用),马栗树皮甙还有微弱的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如以吗啡皮下注射5mg/kg的效力作为100%,则马栗树皮甙口服10mg/kg之效价为l4.8%。 2.对尿量及尿酸排泄的影响早年报告秦皮甙有利尿作用,能促进家兔及风湿病患者尿酸的排泄。马栗树皮甙在大鼠及兔的试验中,各种给药途径均可增进尿酸的排泄。在家兔静脉注射马栗树皮甙后,最初半小时内尿量增加,此后血中尿酸浓度即见上升,半小时后尿量即逐渐减少,而尿中尿酸的排泄却不断增加。尿量之增加,仅指给药后短期而言(可能系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所致),给药3-4小时后,尿量仅为给药前的1/2。尿酸排泄增进之作用原理,据分析,系兴奋了交感神经系统;而且马栗树皮甙对肾脏也有直接作用,即抑制了对尿酸的重吸收所致。血中尿酸浓度之增高为肝中尿酸生成增加的结果。也有报告,马栗树皮甙对正常大鼠并无利尿作用,而对小鼠却有较显著的利尿作用 3.其他作用马栗树皮甙对其他器官的作用一般皆不显著。对兔的血压、呼吸、肠管皆无作用。对豚鼠离体小肠、子宫、膀胱、胆囊及离体蛙心以及对兔在位子宫、兔耳血管、蟾蜍下肢血管亦无作用;亦不影响兔颈动脉、股动脉的血流量。马栗树皮素对兔有轻度升压作用,还能抑制离体蟾蜍心脏及离体兔肠,轻度收缩蟾蜍下肢血管,离体蟾蜍腓肠肌之兴奋性亦略有降低。秦皮煎剂还有某些抗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马栗树皮甙的化学结构与双香豆素相似,故有某些抗血凝作用,其4%溶液能吸收紫外线,故能保护皮肤,免受日光照射之损伤。 药代动力学马粟树皮甙口服后在小肠上部吸收,胃与大肠不吸收;注射后可出现于胆囊及尿中, 肾上腺、睾丸及肾中很早即出现,亦可至脑中。大鼠无论口服或静脉注射,尿中及大便中皆有排出,以原形为主,豚鼠则主要在体内破坏。七叶甙口服后在小肠上部吸收,胃与大肠不吸收。3H-七叶甙给豚鼠静脉注射后,发现在肾上腺、肾脏、睾丸中含量较高,特别是肾脏含量最高。大鼠静脉注射之后,肾髓质的线粒体在给药后4小时含量最高,依次为细胞核、微粒体。还可出现中胆囊及脑中。无论口服或静脉注射均由尿及大便中排泄,以原形为主。豚鼠则主要在体内破坏。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 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无臭,味苦。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有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及龟裂状沟纹。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显微鉴别大叶梣树皮横切面:木栓层为5-10余列细胞。栓内层为数列多角形厚角细胞。皮层较宽,纤维或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环带。韧皮射线宽1-3列细胞;韧皮纤维束成层排列,每层2-10列纤维,纤维壁极厚,胞腔点状,纤维层中有时伴有石细胞。该品薄壁细胞含多数淀粉粒和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1.取药材少许,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检查马栗树皮甙和马栗树在素) 2.取粉末1g,加95%乙醇10ml,回流10min,滤过,取醇溶液2滴入试管中,加水10ml稀释,在反射光下显天蓝色荧光(检查马栗树皮甙)。另取醇溶液1ml,加1%三氯化铁试液2-3滴,呈暗绿色,再加氨试液3滴,以5倍水稀释,对光观察显深红色。(检查马栗树皮素) 3.薄层色谱取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放冷,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栗树皮甙和马栗树皮素,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乙醇(3:4: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80℃干燥至恒重的秦皮甲素对照品20mg,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适量,振摇使溶解,必要时可微温加热,放冷,加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30μl、50μl、70μl、90μl与110μl,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沿硅胶G薄层板的起始线分别点成3~5cm的长条(据点样量的多少而定),以正丁醇-氯仿-甲苯-甲酸(8:1: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定位,分别刮取对照品条斑置具塞锥形瓶中。同时刮取同一薄层板下端与条斑等面积的硅胶G作为空白,置另一具塞锥形瓶中,各瓶均精密加入乙醇10ml,45℃水浴小心加热30分钟,放冷,滤过,取续滤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A),在33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取该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0μl,沿硅胶G薄层板的起始线点成5cm的长条,另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点于供试品条斑一侧间隔1。5cm处,作为对照。以正丁醇-氯仿-甲苯-甲酸(8:1: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刮取与对照品色谱中斑点相应位置上的供试品色谱中的条斑,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置具塞锥形瓶中”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秦皮甲素的重量,计算,即得。 医学作用【化学成分】 1. 苦枥白蜡树 树皮含七叶树甙(七叶甙,马栗树皮甙,秦皮甲素)及七叶树内酯(马栗树皮素,七叶树素,秦皮乙素);预试尚含生物碱.七叶树甙白蜡树甙 2. 尖叶白蜡树 由树皮分得七叶树甙、秦皮甙(梣皮甙,白蜡树甙)七叶树内酯、莨菪亭和2,6-二甲氧对苯醌,并分得微量成分N-苯基-2-苯胺. 3. 宿柱白蜡树 树皮乙醇提取物中含七叶树甙、七叶树内酯、秦皮甙、宿柱白蜡甙和紫丁香甙. 4. 白蜡树 树皮提取物用稀酸水解后得七叶树内酯和秦皮素(秦皮亭,白蜡树内酯),又谓含虫白蜡,虫白蜡含酯类、游离酸、游离醇和树脂等. 【理化鉴别】 1. 该品粉末、水浸液或乙醇浸液在荧光灯下均显蓝色荧光.溶液在日光下亦显较弱蓝色荧光. 2. 10%水浸液中滴入三氯化铁试剂显暗绿色. 3. 10%乙醇浸液中加少量石灰水,显深黄色;滤液再滴加三氯化铁试剂先显暗绿色,后转暗黑绿色,稀释后现明显蓝色荧光. 4. 薄层层析(1)秦皮(2)秦皮(3)秦皮(4)秦皮甲素(5)秦皮乙素 样 品 液:该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回流10分钟,放冷,过滤,滤液作供试液备用. 对照品液:取秦皮甲素与秦皮乙素,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展 开:甲苯-醋酸乙酯-甲酸-乙醇(3:4:1:2) 显 色: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80℃干燥至恒重的秦皮甲素对照品20mg,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适量,振摇使溶解,必要时可微温加热,放冷,加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30μl、50μl、70μl、90μl与110μl,沿硅胶G薄层板的起始线分别点成3~5cm的长条(据点样量的多少而定),以正丁醇一氯仿-甲苯→甲酸(8:1: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定位,分别刮取对照品条斑置具塞锥形瓶中.同时刮取同一薄层板下端与条斑等面积的硅胶G作为空白,置另一具塞锥形瓶中,各瓶均精密加人乙醇10ml,45℃水浴小心加热30分钟,放冷,滤过,取续滤液,在33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法:取该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乙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是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0μl,沿硅胶G薄层板的起始线点成5cm的长条,另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点于供试品条斑一侧间隔1.5cm处,作为对照.以正丁醇一氯仿一甲苯-甲酸(8:1: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刮取与对照品色谱中斑点相应位置上的供试品色谱中的条斑,照标准曲线的制各项下的方法,自“置具塞锥形瓶中”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秦皮甲素的重量,计算,即得.该品含秦皮甲素(C15H16O9)不得少于1.36%.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秦皮煎剂用含药平板法,1:5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1:20对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显示,秦皮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2. 抗炎镇痛作用:七叶树甙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并有微弱的镇痛作用. 3.对“痛风”等关节炎的影响:七叶树甙、七叶树内酯、秦皮素、秦皮甙等都有增加尿量和增加尿酸从组织中排出的作用,故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 4. 其他:七叶树内酯7.5×10-6mol/L能对抗抗原攻击引起的致敏豚鼠肠系膜血管灌流量的减少,提示七叶树内酯对过敏反应释放白三烯引起的血管收缩有对抗作用.七叶树甙七叶树素有止咳、祛痰作用,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5.毒性:秦皮甙、秦皮素灌胃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11.5g/kg,2.39g/kg.抗炎镇痛作用:大鼠腹腔注射马栗树皮甙10mg/kg,对角叉菜胶性、右旋糖酐性、5-羟色胺性及组胺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对甲醛性关节炎模型的抑制作用比角叉菜胶引起的关节炎作用弱.七叶树甙及七叶树内酯对豚鼠红斑病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能减低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小鼠热板法试验证明,七叶树甙有微弱的镇痛作用. 临床运用1.治疗细菌性痢疾: 秦皮煎剂:每40ml含生药6钱,治疗小儿菌痢共50例。1岁以下每天8-10ml,1-3岁 10ml,3岁以上15ml,分4次口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9天;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平均为8.1天;21例粪便培养至第3天以后均转为阴性。服药后有5例发生呕吐。 秦皮素:各家所用的剂量不一。有人按每日口服50mg的剂量,制成合剂,不论年龄大小,分4次服。治疗66例(成人30例,小儿36例),有肯定的疗效,但与对照组用合霉素及四环素者相比,效果较差。有人按50-100mg/kg/日的剂量,分2-3次服,疗程5-6日,并按病情需要,配合各种对症处理,治疗77例,有效率在71%以上。有人用秦皮乙素按5mg/kg/日的剂量治疗67例,痊愈者41例,进步11例,无效15例。 2.治疗慢性气管炎:取苦枥白蜡树树皮制成1∶1浓度的喷雾液,用气雾发生器射入气雾室,每次吸入30分钟,每日1次,每次2ml;或制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3g),每日3次,每次2片内服。均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530例,其中气雾组422例,经二个疗程,近控86例(20.3%),显效140例(33.2%);气雾组另58例,经五个疗程,近控24例,显效23例;口服组50例,经三个疗程,近控3例,显效29例,部分患者的咳、喘、痰三症在服药第1天即见效,气雾组治疗3天内三症见效者占60%左右。对喘息症状与哮鸣音的近期控制尤为明显。 3.湿热泻痢、带下。该品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用,如《本草汇言》方。 4.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该品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苦枥白蜡树树皮中含马栗树皮素(七叶素,秦皮乙素,Aesculetin)、马栗树皮甙(七叶甙,秦皮甲素,Aesculin)等香豆精类及鞣质. 白蜡树树皮中含有马栗树皮素、秦皮素. 小叶白蜡树树皮含秦皮素(秦皮亭,Fraxetin)、秦皮甙(Fraxin)、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等多种香豆精、鞣质、皂甙. 尖叶白蜡树树皮中含有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秦皮甙、莨菪亭(Scopoletin)、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imethoxy-p-benzoquinone)及微量的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alene amine). 宿柱白蜡树树皮中含有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秦皮甙三种香豆素、丁香甙(Syringin)和一种香豆素的多糖甙,即宿柱白蜡甙(Stylosin). 药理作用:1. 镇静、抗惊厥、镇痛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 腹腔注射和灌服秦皮乙素、马栗树皮甙均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对小鼠的睡眠时间.腹腔注射秦皮素对小鼠电休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可延缓士的宁及戊四氮引起的惊厥作用;该品尚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比可待因弱. 2. 抗炎作用 腹腔注射秦皮乙素对大鼠蛋清性及右旋糖酐性脚肿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表现为踝关节的肿胀减轻及消退加速,秦皮乙素对此两种病理模型的作用较水杨酸钠强.马栗树皮甙及秦皮甙能显著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对缓激酞引起者不起作用.秦皮乙素和马栗树皮甙对紫外线照射豚鼠背部引起的红斑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前者的作用更强.大鼠腹腔注射马栗树皮甙 10mg/kg 对角叉菜胶、右旋糖酐、5-羟色胺及组胺所引起的脚肿有抑制作用,对甲醛性脚肿也有抑制作用,但弱于对角叉菜胶性脚肿.马栗树皮素在大剂量时对角叉菜胶性脚肿也有抑制作用.马栗树皮甙能抑制大鼠棉球性肉芽肿.大鼠腹腔注射秦皮甙 10mg/kg 有抑制角叉菜胶、右旋糖酐、甲醛、组胺所致脚肿的作用,其作用较马栗树皮甙更显著,但抑制5-羟色胺和缓激肽所致脚肿的作用则比马栗树皮甙要弱.有报道指出,秦皮乙素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兴奋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3. 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腹腔注射秦皮乙素悬浊液和马栗树皮甙水溶液,对氨水喷雾引咳的小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秦皮乙素和马栗树皮甙还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实验证明: 秦皮乙素对豚鼠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气管平滑肌及对抗组胺的作用. 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秦皮乙素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而马栗树皮甙则使离体蟾蜍心脏略显兴奋.秦皮乙素和马栗树皮甙给麻醉猫和兔静脉注射,能使之血压轻微上升,升压时对呼吸无明显影响.秦皮乙素对离体兔耳灌流无明显作用,但对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有血管收缩作用.有报道指出,秦皮乙素对过敏反应释放白三烯(LTS)引起的血管收缩有保护作用. 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实验表明: 秦皮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苦枥白蜡树皮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力和黄连相近.马栗树皮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链球菌、奈瑟双球菌有抑制作用.马栗树皮素对链球菌、奈瑟菌亦能抑制. 秦皮对病毒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6. 对尿量和尿酸排泄的影响 秦皮甙有利尿作用,能促进兔及风湿病患者尿酸的排泄.大鼠、家兔酚红排泄试验表明: 马栗树皮甙和马栗树皮素均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兴奋了交感神经系统以及对肾脏直接作用,即抑制了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所致. 7. 其他作用 秦皮乙素对大鼠肝微粒体过氧化有抑制作用.秦皮乙素(1:2500)对兔离体肠肌和大鼠的离体子宫均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收缩幅度减小,弛缓期延长,频率减少.而七叶树甙对平滑肌的作用不明显. 选方1.治热痢下重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开,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伤寒论》白头翁汤) 2.治慢性细菌性痢疾:秦皮四钱,生地榆、椿皮各三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3.治腹泻:秦皮三钱。水煎加糖,分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一大两。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眼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近效方》) 5.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三钱,大黄二钱。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 6.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两,丹皮二两,当归身一两。俱酒洗,炒研为未,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7.治小儿惊癎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灯心廿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8.治牛皮癣:苦榴皮一至二两。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处,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药液温热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为止。(《全展选编·皮肤病》) 9.治急性肝炎:秦皮9g 茵陈、蒲公英各30g 黄柏9g 大黄9g.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10.治伤寒病热 毒气入眼 生赤脉、赤膜、白肤、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见光 痛毒烦恼者:秦皮、升麻、黄连各一两.用水四升 煮取二升半 冷之 取汤以滴眼中 须臾复用 日五六遍乃佳.忌猪肉、冷水.(《外台》引张文仲秦皮汤) 11.治肝经风热 目赤睛痛 隐涩难开 经久不瘥:秦皮(去粗皮)、黄柏(去粗皮)、黄连(去须)、甘草(生用)、五倍子各等分.口父咀 每用一大匙 水一中碗 入砂糖一弹子大 同煎至八分 绵滤令净 乘热洗至冷 觉口中苦为度 药冷再暖 再次洗.(《杨氏家藏方》光明散)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文献论述1.《纲目》:秦皮,治目病,惊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此药乃惊、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 2、《本草汇言》: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故仲景用白头翁汤,以此治下焦虚热而利者,取苦以涩之之意也。《别录》方止男子精虚,妇人崩带;甄氏方又治小儿惊癎身热,及肝热目暗,翳目赤肿,风泪不止等疾;皆缘肝胆火郁气散以致疾,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浊气分清,散气收敛。故治眼科,退翳膜,收泪出;治妇人科,定五崩,止血带;治大方科,止虚痢,敛遗精;治小儿科,安惊癎,退变蒸发热。 3.《淮南子》云:秦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又《万毕术》云:秦皮止水,谓其能收泪也。高诱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谬也。 4.《神农本草经》:“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5.《本草纲目》:“梣皮,色清气寒,味苦性涩,乃是厥阴肝、少阳胆经药也。故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涩而有补也。” 栽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