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钦州学院大学生绿色文化社 |
释义 | 简介(前身 宗旨 绿色文化社职能机构 专家委员会 指导部门 指导老师 顾问委员会 常务理事会 理事会 执行部门 2012年更新的机构:) 简介钦州学院绿色文化社(简称绿社),是北部湾河畔上年轻的NGO学生团队。绿社,原来是由原广西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专业的教授、讲师、学生及全校热心于环保事业的志愿者发起,于1993年组成的学生社团,是系属的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历经近20年的风风雨雨后,2010年6月,联合钦州学院东校区环保协会,成立钦州学院绿色文化社筹备组,并于2010年10月20日,正式改组重建,并命名为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绿色文化社。多年以来,在全校师生以及众多关心环保的有识之士的参与和支持下,绿色文化社始终围绕着 “传播绿色,弘扬环境道德,提高文化素质,培养绿色青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这一理念,为不断开拓“绿色文化”活动,为提高师生的环境道德,做了大量工作。以下是绿社最近一年来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纪实,及其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前身绿色文化社,最初于1993年在原钦州师专环境与经济学系成立,当时由全国知名环境伦理学家、原钦州师专环境与经济学系创始人:邝福光教授发起,组织辅导并开展活动;以《环境伦理学教程》为环境理论基础;十多年风雨兼程,以“敬畏自然,关爱万物,循环生产,绿色消费,永续发展”为口号,传播绿色理念,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宗旨如今,绿社秉承“自主管理,自我培养”,“倡导绿色文化,培养绿色青年”,“服务北部湾地区、服务社会”的理念;由全校师生、关心支持环境工作及社会知名人士和相关团体自愿结成的非盈利性、兴趣性、志愿性、传播型、学术型、实践性、多元化发展的校园文化团体(即学生NGO);是我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联系广大绿色工作者、环保志愿者的纽带和桥梁,是我国发展环境保护事业重要的学生力量。 绿色文化社职能机构专家委员会邝福光教授、梁铭忠博士、欧其文、韦棠 指导部门资源与环境学院党总支 指导老师党支部第一书记:彭仁之 顾问委员会历届社长组成:高开涌 常务理事会设“四大领导”职务:社长、副社长、秘书长、副秘书长。 理事会社长、副社长、秘书长、副秘书长 执行部门(2011年4月更新) 设“四大部门”执行机构:综合部、基金部、研究部、项目部。 综合部:管理社团人事档案,组织社团大小会议,建立社团友好关系; 基金部:管理社团的会费,筹集、管理社会赞助费及捐款,组建人际信息库; 研究部:探讨绿色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策划、组织开展“绿色征文暨社长奖学金”等主题活动; 项目部:组织开展校内外、社会环保项目联系活动。 2012年更新的机构:把原有的四大部门更名为:秘书部、外联部、项目部、宣传部 秘书处职能: 管理协会的人事档案和活动档案。联系成员举行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活动期间人员协调调用。全权处理社团财务管理工作。 外联部职能: 负责与校内外各社团组织的联系,负责社团举办活动所需要的社团赞助经费。锻炼学生的组织、交际能力,提高同学们对网络知识的认知度。 宣传部职能:对各项活动做前期宣传(海报、宣传单等)。对各项活动做后期反馈、总结、汇报(海报、专栏、活动照片展等)。 项目部职能: 组织开展校内外、社会环保项目联系活动。 干部名单2010年--2011年理事会职务 姓名 社长 高开涌 副社长 陈 兴 秘书长 蓝小胜 副秘书长 林晓萍 社长助理 周玉兰 社长助理 罗蔚华 综合事务处 岑小连 绿色文化研究中心 劳乃定 环境与发展项目规划 覃 静 环保公益基金会 韦慧红 综合事务处指导社长:秘书长 蓝小胜 部 长 岑小连 组长 秘书组 杨彩云 宣传组 陈 勇 社团发展组委会 组员 秘书组 陈春静 黄思廷 蒋雅婧 邱琬婷 宣传组 阮家辉 陈 航 曾庆锋 苏桂民 绿色文化研究中心指导社长:社长助理周玉兰 部 长 劳乃定 组长 生存技能组 韦富荣 学科交流组 徐彩兰 红学组 陀龙剑 组员 生存技能组 甘文益 覃榆婷 曾绍才 学科交流组 林 伟 李宝祥 红学组 农文武 王秋秋 秦天成 环境与发展项目规划部指导社长:社长助理罗蔚华 部 长 覃 静 组长 环保志愿者组委会 窦章铭 卫生监督组 利林清 电池项目组 李忠日 组员 环保志愿者服务组 闭琳琳 卫生监督组 黄光书 电池项目组 徐东东 环保公益基金会指导社长:副社长陈 兴 部 长韦慧红 组长基金管理组 秦红珍 外联组 李玲芬 网络运营组委会 组员 外联组 陈富财 卜陈浩 冼星佑 基金管理组 唐文强 梁淇锋 吴 迪 蒋 慧 第二届干部 社长:陈兴 副社长:陈锦东 副社长:李玲芬 秘书长:胡云利 宣传部长:邱琬婷 外联部长:陈航 项目部长:农文武 项目部副部长:张强 2011-2012年,绿色文化社 第二届干事会员名单 秘书处:干事 :符上珍 兰丽芳 卢翠燕 王耀文 黄云杰 韦宗相 会员 :邓文清 韦海锋 何倪珍 王艳婷 外联部:干事 : 谭叶玲 邓万良 黄婷 陈慧萍 温翔予 王燕 会员 :程伟斌 莫洪阳 彭芸芸 李有轰 黄晓萌 李中回 何梦华 苏庆丽 梁扬敏 项目部:干事 :陈志才 苏彦丹 梁艳玲 谢芬芳 梁文燕 会员 :韦军保 丁浩晟 潘忠华 陈华斌 祝明瑞 龙鑫 李枝勤 罗明晓 牛山川 杨月玲 易柳杏 阙子警 廖振森 韦吉弯 谢燕金 宣传部:干事 :邓惟天 刘淑敏 会员 :曾风帆 蒙振思 陆崇霖 严业茵 活动记录诞生过程我校的学生环保社团几度发展。最初在1993年,原广西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由相关地理专业教授、讲师、学生,因为热心于环保事业、志愿发起组成的学生社团。在此基础上,2010年6月,联合钦州学院东校区环保协会合并成立钦州学院绿色文化社筹备组,2010年10月20日正式成立,全名为: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绿色文化社。一直以来,在全校师生以及众多关心环保、有识之士的参与和支持下,绿色文化社围绕“传播绿色理念,弘扬环境道德,提高文化素质,培养绿色青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这一工作中心,不断开拓“绿色发展”局面。 其中在暑期期间,我们设计出了绿色文化社的会徽、个人名片,以及专用牌匾。下面作概述: (一)2010年6月25日,成立“绿色文化社筹备小组”,开展申请工作 2010年6月伊始,几经关系找到成立“钦州师专绿色文化社”的指导老师:邝福光教授,大家很投入,感觉振奋精神来。接下来,联系到东校区环保协会负责人,交流的重点放在:东校区环保协会要注销了!我们可以放心进行下面的活动了!我们都感到莫名的伤感,但也给我们给了成长的空间,有些欣慰。当我跟其他几个好朋友聊起绿色文化社筹备工作的时候,他们都在怀疑几个问题:1993年真的就有了绿色文化社了吗?怎么会东校区还要有环保协会,而且要注消环保协会呢?作为发起人,我也很难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都成为过往烟云,我们几个只能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继续走下去,开始设想未来的社团。我们开始草拟章程、干部管理细则、个人简历、社团申请书。6月25日,在北部湾餐厅二楼北边走廊小房间里,我们27个人(缺席6个人)终于坐在一起,正式成立了“绿色文化社筹备小组”讨论申请社团的工作,初步确定干部名单,安排了申请工作的分工。 6月到7月初,很到同学都专心忙着考试,我们都要抽十二分精神来开展工作。找环经系(资环学院前身)书记:黎树式老师,社联会长:王日红学姐、副会长:王瑞东学长,社联指导老师:郑德威,团委韦丽老师,党委宣传部:任才茂老师。本来说就是一条流水线,应该很顺利的,而在郑德威老师面前,我们都无法摆脱“东校区环保协会‘注销的’阴影”,只能接受历史的现实,重新申请为“资环学院院级社团”,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个现实,只能接受,重新认真定位,慎重规划未来的发展。 (二)绿色文化社第一响:接待、交流广西大学社团总会暑期实践队伍 早在,组建工作的时候,我们联系到广西大学学生社团总会将会组织一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到钦州作一次“北部湾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污染调研活动”,作为东道主,我们理应接待远方的客人。7月15日下午3:30,我们匆匆忙忙在医务楼合班六教室接待、交流,对于还不完善的我们来说,颇有些接待不周。我们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跟调研组的同学交流环保经验。在征得带队负责人王少洋学长的同意下,接下来的4天里,我将一同参与活动中去。当晚,到广西大学第七任社联总会长:李显附学长工作地方,攀谈家常、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参观钦州市河西污水处理厂、到钦州河东工业园进行调查、到钦州市气象站调查,并与站长一同参观环境监测仪器、与钦州市环保局交流、到钦州湾广场,行政广场发放问卷调查、到钦州港深入化工企事业单位作问卷调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此,特别感谢广西大学对我社的大力支持,以及这次活动经费支持。 (二)别开生面的干部交流培训 2010年9月7日,在五号教学楼--408多媒体教室,进行一次“绿色文化社干部培训会议”。原先计划干部们坐在一起,互相交流部门工作、干部工作的,还有请邝福光老师作环境现状讲话、张卓莉老师交流心得。意外的是,我们资环学院的领导老师在一旁开会,他们散会后一同加入我们培训会议中来。互相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 (三)教师节慰问 2010年9月10日,第二十个教师节,绿色文化社主要干部一齐到邝福光教授家中,慰问、促膝攀谈邝老教学生涯非凡经历。 (四)水深火热的招兵买马 9月20日,正值大一新生开学的头两天,原本以为会有许多同学前来报名,不尽人意。到了第二天才陆续有同学前来报名。9月23日晚上我们新老成员在J2503,进行“会员见面会”,大一的开始深入了解绿色文化社。 来了现在,绿色文化社已经成为“北部湾河畔上年轻的NGO学生团队”。一年来我们同舟共进,互相勉励,不计较个人得失,与社团同成长,执著地传播绿色理念,营建绿色和谐校园文化。 (五)绿色文化社正式成立 2010年10月20日,绿色文化社正式成立庆典大会,庆典中邀请到了资环学院邝福光教授,调研员黄再裕,党院办副主任黎树式,以及绿色餐厅韦棠经理,以及各个社团负责人代表,正式聘请邝福光教授为社团的终身名誉会长。庆典大会胜利召开,标志着钦州学院“绿色和谐校园文化”新篇章。 (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010年10月14日,应邀广西大学学生社团总会第七任总会长;李显附,进行绿色文化社、国贸协会、营销协会承办的“大学生职业生规划大赛”主讲,在J5112多媒体教室顺利进行,这也给社团会员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提供了宝贵经验。 绿社人成长过程绿色文化社成立了,接下来就要围绕我们工作中心“传播绿色理念,弘扬环境道德,提高文化素质,培养绿色青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开展绿色文化工作。 (一)2010年的探索 在2010年下半年,因为我们年轻,走了很多冤枉路,特别是经费的不谨慎支出,导致活动经费入不敷出,靠个人腰包来支撑了一年的运转,同时也得到了绿色餐厅韦棠经理大力支持。期间,在绿色餐厅韦棠经理同意下,我们组织会员到绿色餐厅进行了“绿色助学”兼职工作,韦棠经理也很满意会员工作态度和积极性,并以餐厅名誉出资作为社团的赞助。下面作概述: 2010年10月下旬,环保部组织本部门在校园进行“废旧电池回收”活动。 2010年11月13日,社长应邀参加“广西大学第十四届学生社团巡礼”,活动后还与广西区域绿色联盟创始人王坤、广西大学绿色环保协会会长文泽伟进行环保工作交流,增强了友谊。 2010年11月15日,经过慎重考虑召开“社团职能发展暨绿色文化社重组大会”,重新规划绿色文化社执行机构:综合部、基金部、项目部、研究部,并且进行了由基金部主管的“公益基金会”成立仪式。 2010年11月,社长及实习干部李玲芬代表参加社团联合会换届大会,开始参加社联召开的大型会议。 2010年11月下旬,在绿色餐厅里面,社长主持召开理事会,讨论下一个月工作事项,其中有些项目活动,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开展。 2010年12月3日,副社长罗蔚华组织策划“绿色文化社与英华学院爱心社篮球友谊赛”,赛后由绿色餐厅赞助,全体运动员及英华学院爱心社社长、文传学院爱心社社长一起绿色餐厅聚餐,增加了彼此友谊; 2010年12月11日,社长参加“英华学院爱心社关爱金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活动; 2010年12月12日,由研究部策划组织的“和谐钦州,绿色畅游”钦城环保宣传活动,一方面让会员了解钦州历史,一方面对钦州市民进行问卷调查; (二)2011年的前进 2011年将是绿色文化社成长的一年,通过去年的活动经验,大家更有条有理的开展工作。下面做概述: 2011年3月5日,参加了文传学院爱心社承办的“放飞风筝 梦想起飞”活动,并获得了飞的最高第三名。优秀组织奖,开始了校内社团合作活动的开展。 2011年3月13日(因为自购树不能在12号那天种),在韦棠经理的支持下,购买了八棵桃花树,绿色文化社进行了植树节植树活动,绿色文化社正像树木一样茁壮成长。 2011年4月1日,项目部策划组织了“还校园美丽,牛皮清理行动”,每一个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对环境的诺言。 2011年4月5日,我们综合部策划组织会员到小董起义烈士墓进行“文明拜祭暨清明节”。 2011年4月9日,社长应邀参加“广西区域绿色联盟预备理事会”,并与绿色联盟现任会长交流、攀谈今后环保工作。 2011年4月10日,绿色文化社组织干部一起到龙湾进行野外交流会,让每一个会员体验亲近自然的感觉。 2011年4月14日,在文传学院爱心社的协助下,研究部策划组织“钦州市第十小学绿色教育之‘绿色奉献,爱心传递’”课堂活动,上课模式深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也吸引了校长到来,希望今后有更好的合作。 2011年4月18日,在文传学院爱心社的协助下,研究部策划组织“钦州市第六小学金光特殊教育按学校帮扶慰问”活动,主要是同孩子们一起制作爱心手工艺品。 2011年4月15日,综合部策划组织“环保宣传画制作”活动,并在4月22日由爱心社组织的“爱心义卖”活动中义展,旨在迎接地球日的到来,让更多大学生通过别样的漫画方式了解环境污染情况。 2011年4月26日,应邀参加了“文传学院爱心社十八周年庆典”晚会,并有六名优秀干部参加了由钦南区组建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陀龙剑干部代表绿色文化社演唱“孤独”节目,与会人员都很认真倾听,并随音乐一起伴奏,并获得“优秀演员”荣誉。 2011年3月开始,特定的纪念日中,研究部策划组织了多次“环保黑板报出版”活动:有:植树节宣传板报、清明节“绿色清明”主题板报、核辐射知识板报、地球日“绿色消费”主题宣传板报、“五四”中国青年节宣传板报…… 2011年4月30日,在陶行知塑像旁的石桌上,社长主持召开理事会,进行讨论换届改选、颁奖工作,迎接新一代骨干的到来。 2012年5月更新中: 1、2011年9月10号,绿色文化社第二届全体干部,一起看望了我社指导老师邝福光教授,并送上我们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2、2011年9月16日至19日,绿色文化社顺利完成招新会员工作,此次招收新会员共50人。达到预期的成果。 3、2011年9月25日晚上,绿色文化社成功召开新会员见面会,让会员了解了社团发展情况及社团组织机构,并解答了会员各种疑问,增进了大家间的了解。 4、2011年10月9号到11号,绿色文化社响应中国环促协的号召,在钦州市钦南区的部分地街道以及单位,进行中国公民环保科学素质评价问卷调查,共发出120份问卷,收回100份,出色完成任务,此次共得到环促协赞助绿色环保资金940块。 5、2011年10月10日,绿色文化社第二届干事招聘,此次从50多名会员中,选出18名干事,为下一届干部作准备。 6、2011年10月15日,绿色文化社全体成员,首次到钦州港进行环保调研,取得圆满成果,加强会员与干部之间的交流。 7、2011年10月26日,干事梁艳玲、刘淑敏代表绿色文化社与国贸协会成员一起参观了第八届东盟博览会的商品展览。 8、2011年11月17日,绿色文化社全体成员,在校园,进行一次大型的“环保校园公益活动之废品回收”,得到广大老师与学生的支持,部分老干部还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此次活动,共得到绿色环保基金463元。 9、2011年11月26日,绿色文化社代表蒙振思、谭叶玲等代表到广西大学与广西大学绿色环保协会,进行环保友好交流。 10、2011年12月7号,绿色文化社顺利举办第一届大学生绿色文化社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表彰上一年为绿色环保付出汗水与作出贡献的社团成员。 11、2011年12月24日,绿色文化社为表示对大家一学期的努力与付出,社团每人送出一份小礼物,祝福社团成员们平平安安过平安夜晚与圣诞节快乐。 12、2012年3月7号,在女生节来临之际,绿色文化社为社团所有女生送出一份精美礼品,以表示对她们的祝福; 13、2012年3月10号,绿色文化社举办“种下是希望,收获是绿色”的环保植树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与赞扬。 14、2012年3月14号,社长陈兴、副社长陈锦东,代表绿色文化社参加广西高校环保社团联席会议。 15、2012年3月30号,应该爱心社邀请,参加“寄于未来”爱心环保时装秀活动,并且获得了三等奖。 16、2012年4月11号晚,我社几位成员一起与泰国留学生谈论身边的环保,环保无国界,他们都很支持我们的行动。 历年成绩回顾2010年一年的成绩时光如梭,白驹过隙,转眼之间两个学期工作奉献即将过去,这一年里,我们从无到有,在过去的两个学期里,绿色文化社在资环学院党总支以及各部门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在各理事,干部及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绿色和谐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现对一年里的活动工作作如下分析概括。 (一)组织从无到有,全体会员的环保道德修养与专业环保技能培训得到了提高 从最初筹备小组会议开始,到社长主持召开召开理事会,由理事会讨论决定实行的一个个环保项目活动的开展。我们自主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真正实现了社团“自主创新,自主开发”的宗旨。同时,经过邝福光教授主讲的干部培训交流会、在成立庆典大会针对钦州现状环境主讲的主题报告会、李显附学长主讲的大学生职业生规划演讲,大大地提高了全体会员的环境道德修养和专业的环保技能。 (二)组织交流,扩大钦州学院品牌影响 从最初的广西大学暑期实践队伍交流,到广西大学绿色环保协会交流,再到广西区域绿色联盟交流。大大地提高绿色文化社在广西的影响力,同时也宣传扩大了钦州学院“绿色和谐校园文化”这一个特色品牌的影响。 (三)对校园文化建设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光是学习还不够,绿社组织开展精彩有趣的环保活动丰富了会员的第二课堂,培养高尚的情操,围绕“提高文化素质,培养绿色青年”中心开展工作,从最初的废旧电池回收,到绿色文化宣传出版,再到小学生的绿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同时,也让大学生去奉献自己的技能,影响更多小学生,正如别人常提的“环保,要从小抓起”一样,树立良好的社会环境道德意识,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了增强学习氛围,但从自愿加入绿色文化社后,通过活动认真学习绿色文化,环保文化,了解了更多环境污染的知识。干部会员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收集资料,认真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拓展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把知识扩大到了人文社会学、理工学科,以及人口、经济、政治、资源、环境、文化等领域,大大增强了学习氛围。 (五)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在80年代初,大多学者认为“经济靠企业,环境靠政府”,如今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政府、企事业单位,而且也要公民的积极参与,才能很好的落实开展政府环保政策。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精神表现,大学生素质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文化素质。通过绿色文化社的管理培训以及环保项目活动的开展和落实,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了“爱城如家”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提高了个人文化素质,丰富校园文化,营造绿色校园和谐文化,而且大大地推动了和谐城市文化和绿色城市的营造。 历年绿色文化社的前瞻大学生绿色文化社背负着的不仅是创建“品牌社团”的使命,还是创建“绿色和谐校园文化”的先锋,以及创建“绿色和谐城市文化”的先锋,前方道路任重道远,仅此提出我们对绿色文化社未来建设的几点设想和希望: (一)完善社团管理体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匹配一套严格管理体系,形成“路径依赖”。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建立起我们绿色文化社“路径依赖”的同时,又如何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路径”而规避“路径依赖”,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文化,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二)探索发展模式,继续加强沟通 大学生绿色文化社立足于校园,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学校各部门、领导、老师、同学们的支持,特别是作为院级社团,未来的路还很长,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有损自己的尊严。任何伟大的团体,都需要经过特殊的磨练,希望我们都能够记住这句话“个人成长,同社团一起成长”。唯有加强沟通,加强了解,学校才能信任我们,同学们才能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探索绿色青年培养模式,形成绿色文化社的特色 会员都是大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社团的核心是人,加入社团的会员,要有成就感、归属感。我们聚在绿色文化社一起,要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从不同科学领域学习。既要学习环保文化,学习绿色文化,更要提高个人道德文化素质,最终成为绿色青年。这就是我们绿色文化社的特色。 (四)探索绿色文化项目活动模式,形成绿色文化社核心 活动,是一个社团的灵魂。没有活动的社团,会显得苍白无力。一个项目的成功举办,会彰显全社团人的精神活力。环保是一个无国界的事。绿色文化活动,不仅应该在校园开展,还需要到社会,到国外进行交流,形成全面、科学的绿色文化项目体系。 (五)作真正的绿色青年,做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栋梁 大学生的使命,就是建设未来新中国,传承中国人的先进文化,甚至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人,不可以无家;家,不可以无国;国,不可以抛弃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大学生应该尽自己的努力,锻炼自己,作绿色青年,做社会有用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1]邝福光.环境伦理学教程(修订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 [2]邝福光.广西社会科学专家文集邝福光集[M].北京:线装书局,2010.7. [3]学生环保社团管理条例.四川大学. [4]黄志斌.绿色和谐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 [5]东盟志愿者读本.2010. [6]陈曦. 论大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研究.中南民族大学. [7]广西高校校级学生社团基本情况统计表 2009. [8]李朝阳.大学生社团开放性建设初探.江苏高校,2003(3):107-109. [9]李志仁:大学精神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10]杨鲜兰: 论大学精神的培育,高等教育研究[J],2004年第2期,第20-23页 [1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47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