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瘴疟
释义

瘴疟(西医病名:恶性疟疾) 因感受山岚瘴气而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每日发作或间日发作,烦闷身重、昏沉不语。或狂言谵语。类於恶性疟疾。 瘴疟之名出《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山瘴疟候》。 瘴疟指发无固定时日,有神志昏迷,或黄疸等病情严重之疟疾。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恶性疟疾。

诊断依据

1.好发于岭南及海南岛,以夏秋之季为多见。

2.急起寒战,壮热持续不退,烦躁不安,或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昏迷,或

四肢厥逆、抽搐,或身目黄染,小便色黑如酱油样。

3.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大单核细胞增多。贫血。血液涂片可查到疟原虫。

4.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略高,蛋白质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5.骨髓穿刺涂片可查到疟原虫。

鉴别诊断

1.暑温[瘟]:亦好发于夏秋季节,但多见于小儿。急起持续高热,昏迷抽搐,一般无寒战,无贫血,血液涂片与骨髓穿刺涂片均查不到疟原虫。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特异性IsM和IgG抗体测定、单克隆抗体反向血凝抑制试验均呈阳性。 2.疫毒痢:以急起高热,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神昏谵语,四肢抽搐为特征,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大便镜检可有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大便培养可有痢疾杆菌生长。 3.肝瘟:以黄疸骤起,迅速加深,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皮肤斑点,吐血衄血等症为特征,血清胆红素日内上升大于170μmol/L,ALT升高、浊度试验阳性,白/球蛋白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辨证论治

1.热毒内陷证(热瘴);寒战壮热,烦躁口渴,面红目赤,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神昏谵语,或四肢抽搐,或皮肤黄染,小便短赤或色黑,舌绛苔焦黑,脉洪或弦数。清热解毒截疟。 治疗秘方:A-826号。 2.寒毒内闭证(冷瘴):寒战较甚而热微,嗜睡,胸闷呕吐,或神昏不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厚,脉沉细。温阳散寒、辟秽化浊。 治疗秘方:A-121号。

其他治疗

1.抗疟治疗:

(1)蒿甲醚注射液,,80~100mg/次/天,首次加倍,连续5天,肌注。

(2)磷酸咯萘啶注射液,3~6mg/k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入或分

次肌注,疗程2~3天。

2.对症治疗:高热应及时降温,抽搐可酌用镇静剂如安定或氯丙嗪,脑水肿应及时

脱水,并及时抢救呼吸衰竭与休克。

3.耳针疗法:取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等。

4.单方验方:

(1)鲜马鞭草100~200g(干品减半),水煎服。

(2)鲜青蒿200g,水浸泡15分钟,煮沸3分钟,分两次服。

(3)柴胡、常山、槟榔、黄芩、半夏、乌梅、山楂炭、生姜、红枣。水煎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