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桥柱 |
释义 | 桥柱乡 广东省普宁市桥柱乡 系中国大陆人口最多的陈姓同宗族人聚居地 地区概述桥柱乡是传统称呼,现指普宁市占陇镇的东部地区的陈氏族人聚居地。 桥柱本地: 核心村落:埔栅村、四德村、杉铺村、旧地村、西楼村、洪厝寨、新寮村 其余:北沟陈、石港陈、两东村、两西村、涂寨村、占陈村 外围地区: 青洋新寨、青洋老寨、南陂村、南陇村、大陇村、白慕洋村、神山村、横浚村、六营村、鸡笼埔 另有散居在惠来、陆丰、潮阳等地。 历史渊源桥柱开基先祖为 陈铁峰 生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岁次壬寅正月初一寅时 卒于:明正统七年岁次壬戍二月十六卯时 陈氏第一代,陈国国君,胡公满开始,所谓“颍川旧家”,就是当今河南省的淮阳市。第30代先祖陈平公,任汉朝丞相,封户牖侯(今河南省兰考县), 第43代先祖陈实公,任太丘长,德高望重,名倾天下,朝野钦服(今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 第47代先祖陈润公(西晋永嘉二年公元三0八年由河南光州固始县渡江入闽居福州)。 第58代先祖陈迈公(公元六一六年领泉州兵马镇莆田),潮汕地区大多数四点金或下山虎,都有“莆田家声远,太邱世泽长”的壁联,含义就在此。 第76代先祖陈原父,宋高宗绍兴年间出知海丰县令,生四子:陈雷、陈蒙、陈功、陈焕。这是繁衍当今海丰、陆丰、惠来、普宁大部分陈姓后裔的始祖。 77代先祖贤斋公,绍兴时举进士第,官吏部尚书,遭诬陷,卸仕归田,隐居洪山。生三子,添兴、谷佐、昆佐。 第78代先祖谷佐公,生一子曰文英。 第79代先祖文英公,生二子,正老公、正功公,这就是桥柱的开基始祖铁峰公和安仁岐石的开基始祖梅峰公。 桥柱派世系:1 陈满—— 2陈临——3 陈怀琳—— 4陈浴常——5 陈公儿——6 陈衮—— 7陈真( 南安县尉)——8 陈荛(封大理寺评事,赠礼部侍郎)——9 陈赠 ——10 陈义明——11 陈祉——12 陈晃——13 陈枢─14陈沆──15陈仁璧── 16陈竦(大理寺评事)----17陈世基----18陈之邵(寿州佥判)----19陈原父(海丰县正堂)--20陈贤斋【吏部尚书】--21陈提点---22陈文英---23陈铁峰 地名由来据《桥柱陈氏族谱》开篇介绍 我祖铁峰府君因世变乱,自闽游学义安,见三阳俱风城属邑而潮阳山川备美,风俗淳厚,于是有意于潮为家,直诣棉邑,尤以城域乃集处,之所竟就里都而迁择焉。行至戍都之首与洋贵相盘卫,山川媲美,水陆通邑,潮汐时原野淳沃,东以贵山都、青洋山左关,以南洋乌都浮屿山为右,顾兼以青洋板桥枢纽为水口,永作长江砥柱。卜宅此处因而居焉名其里曰:桥柱溯。 一世祖祠堂,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岁次癸末,曰:敦本堂。 族人辈序十一代后(含十一代),辈分如下 宗得启泰士 进达大廷,裕朝之章, 茂毓英秀,左辅君良, 伟德献瑞,宏道光昌, 万邦克正,奕世景扬。 (曰)得启泰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