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一号叙事曲 |
释义 | 第一号《叙事曲》(作品23号),肖邦在他的一生中共写过四首叙事曲,大约完成于一八三一年至一八四二年之间。这四首《叙事曲》均可列为肖邦的杰作。肖邦在这四首作品中创造了一种非常自由的新形式与新内容,超越了传统叙事曲那种较为固定的曲式。肖邦自己表示,这四首叙事曲的内容来源于同乡诗人密契维兹的诗。 简介g小调 后人认为有可能是当肖邦读了这些诗时,把主观的情绪吐露在抽象的曲子中,并且在节奏上采取了三拍子(类似"波兰舞曲")的叙述笔法而创作了这些作品。这便是肖邦《叙事曲》的特质了。 g小调 第一号《叙事曲》(作品23号),肖邦在他的一生中共写过四首叙事曲,大约完成于一八三一年至一八四二年之间。这四首《叙事曲》均可列为肖邦的杰作。肖邦在这四首作品中创造了一种非常自由的新形式与新内容,超越了传统叙事曲那种较为固定的曲式。肖邦自己表示,这四首叙事曲的内容来源于同乡诗人密契维兹的诗。后人认为有可能是当肖邦读了这些诗时,把主观的情绪吐露在抽象的曲子中,并且在节奏上采取了三拍子(类似"波兰舞曲")的叙述笔法而创作了这些作品。这便是肖邦《叙事曲》的特质了。 这里只介绍肖邦四首《叙事曲》中最为有名的第一首。本曲虽被称为《叙事曲》,但其中绝无"标题音乐"那种对事物的写实性质的描写。 乐曲的构成是一种变形的奏鸣曲形式。开始时是类似提琴齐奏的叙唱风格般庄重的最缓板,4/4拍, 八小节的序奏犹如在说:"啊! 故事会如何呢?请听我说吧! "之后乐曲转为中板,6/4拍子,开始叙述优美的故事(片段1)。乐曲中包含着极其复杂的钢琴技巧,并且多次运用了色彩性转调。结尾部分约三十小节洋溢着扩散中的狂暴热情,带给人全曲中最惊奇的印象。这里是被充分戏剧化了的地方,可以看出大事件的终结。此曲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反映了青年时代肖邦的性格特征。 肖邦 变形的奏鸣曲这里只介绍肖邦四首《叙事曲》中最为有名的第一首。本曲虽被称为《叙事曲》,但其中绝无"标题音乐"那种对事物的写实性质的描写。 乐曲的构成是一种变形的奏鸣曲形式。开始时是类似提琴齐奏的叙唱风格般庄重的最缓板,4/4拍, 八小节的序奏犹如在说:"啊! 故事会如何呢?请听我说吧! "之后乐曲转为中板,6/4拍子,开始叙述优美的故事(片段1)。乐曲中包含着极其复杂的钢琴技巧,并且多次运用了色彩性转调。结尾部分约三十小节洋溢着扩散中的狂暴热情,带给人全曲中最惊奇的印象。这里是被充分戏剧化了的地方,可以看出大事件的终结。此曲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反映了青年时代肖邦的性格特征。 有趣的插曲对于这首曲子,有一段有趣的插曲:舒曼有一次遇见肖邦,当面对他表示自己在肖邦的全部作品中最喜欢这首g小调叙事曲。肖邦听后经过一段沉思默想,才以夸张的语调回答说:"哦! 我真高兴,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后来舒曼还曾在书信中提到:"这真是令人兴奋的曲子,但是在他(肖邦)的作品中还不算是最伶俐的,而应当算作最粗犷的、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写作背景肖邦的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关于他的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一首——《g小调叙事曲》(作品23),许多肖邦的研究者都认为是在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写作的。 《康拉德.华伦洛德》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叙述十四世纪时立陶宛人反抗日耳曼武士团的斗争。立陶宛人倭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俘,在日耳曼武士团的抚养下长大。在战争中同时被俘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倭尔特。倭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酝酿着复仇的大志。后来他被立陶宛人俘虏过去,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夫妻二人以身许国,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幸福甚至生命和荣誉,来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二人悄悄离开立陶宛,来到聂门河的对岸。阿尔多娜自愿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里,直到死去。倭尔特改姓换名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日耳曼武士团,在对摩尔人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中立了功,取得了武士团的信任,被任命为武士团大总管。掌握了大权以后。他在处心积虑的密谋策划下,干了许多倒行逆施的事,使武士团虚耗国帑,失去有利的作战机会,弄得民穷财尽,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在倭尔特以叛逆罪被处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 悲壮的史诗气氛《g小调叙事曲》的开头是缓慢的引子,两手齐奏一个庄严的曲调,这是讲故事者的开场白,它把我们引进了悲壮的史诗气氛中去。第一主题是一个典型的叙事性主题。一开头就听到一个余音袅袅的音调,好象说唱的老艺人哈尔班在拨动他的四弦琴。沉着而忧伤的旋律,时时发出叹息的声音,好象是在讲述一个被奴役的民族的苦难的历史,以爱国思想来哺育在敌人营垒里长大的倭尔特。下面的连接部是第一、第二主题之间的桥梁。连接部不断地发展着一个短促的音调。这个音调的痉挛式的节奏,表现出焦急不安的情绪,并且热情渐渐高涨,变得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第二主题表现了另外一种境界:温和、明朗、充满抒情气息,象一首优美的歌曲。它好象是立陶宛少年倭尔特天真纯洁的心灵的写照。结束部是第二主题的补充。进一步抒发了婉转亲切、富于诗意的柔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