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学文 |
释义 | 学者简介1975.7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阿系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1977.9—1979.7 公派留学也门萨那大学文学院专修阿拉伯语言文化和历史。 1981.9—1983.12 伊拉克从事翻译工作。 1984.8—1987.8 也门从事翻译工作。 1987.9—2003.1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世界研究》编辑部工作。 2000年— 上外中东研究所校内专职研究人员。 主要科研成果(一)著译 作类1.独立翻译阿拉伯中篇小说《弃婴》,10万字,收于江苏人民出版社《译林》杂志社编辑出版的《走向深渊》阿拉伯文集中); 2.《海湾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研究》,20.5万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当代沙特阿拉伯王国社会与文化》,25.8万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简明阿拉伯伊斯兰史》,23万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中东、里海油气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69.6万字,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二)参著类1.《扎希尔·欧默尔》,参著《世界历史名人传记》,1980年版; 2.《转型期的中东》,与朱威烈合作,参著《制度变迁与国际政治》,1999年版。 (三)论文类 共计50余篇,主要有:1.《耶路撒冷史》,载《世界历史译丛》1980年; 2.《90年代中东日本关系之回顾与展望》,原载《阿拉伯世界》,后获1996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上社证字第188号); 3.《论海湾六国安全防卫三轴心》,原载《阿拉伯世界》,人民大学《国际政治》1998/6期转载。 4.《埃伊在海湾地区安全中的关系浅析》,原载《阿拉伯世界》,后被人民大学《国际政治》2001年第10期转载; 5.《沙特的瓦哈比主义》,载《阿拉伯世界》2002年第3期。 6.《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和中东、里海油气》,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7.《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若干对策建议》,收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界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 8.《新安全观视野下的中阿安全合作》,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2期。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7年1月收载。 9.《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中阿合作》,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0.《中东油气和中国石油发展的战略思考》,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3期 ; 11.《中国参与中亚里海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载《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5期; 12.《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载《国际观察》2008年第1期; 13.《Maintaining Cooperation within Competition: The Inevitable Path of China’ Energy Cooper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in Asia) 2009/1期,美国发行; 14.《中国参与中亚里海能源合作的问题及对策》,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2期; 15.《新世纪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 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6期; 16.《开展海外能源合作,确保中国石油供应》,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第3期 ; 17.《冷战后中国对中东国家的外交政策研究咨询报告》,于2009.5提交外交部; 2009.6被采纳; 18.《中国对伊拉克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取向》,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第2期。 作为主持人承担的研究项目(一)已完成结项的1.《现代中东日本关系研究》,教育部“八五”社科研究项目,1992年5月批准立项,该项目已完成结项; 2.《中东、里海油气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2001年2月获准立项;该项目已完成结项; 3.《中东、里海油气和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2年6月获准立项,该项目已完成结项。 4.《冷战后中国对中东国家的外交政策研究》,教育部基地基金重大项目,2006年12月批准立项,2009年7月申请免检,12月获准结项。 (二)尚在进行的5.《中东恐怖主义根源探索》,2006年上海市社科项目。 6.《中国在中东(西亚关非)地区的国家利益研究》,教育部基地基金重大项目,2009年12月批准立项。 教学情况1.本科生:《阿拉伯伊斯兰史》、《当代中东热点问题》、《中东比较政治》、《伊斯兰文明史》、《中东政治与外交》; 2.硕士生:《阿拉伯文献选读》、《当代中东》、《中东能源》; 3.博士生:《伊斯兰概论》。 参加学术组织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上海国际关系学会会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