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弃妇 |
释义 | 弃妇就是指被丈夫因某种原因所抛弃或者遗弃的妇女。大多是因不守妇道、丈夫有外遇想重组家庭等因素造成的。弃妇处境大多悲苦凄凉。中国古代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描述。 中文名:弃妇 外文名:deserted wife;divorced wife 弃妇:因某种原因所抛弃或者遗弃的妇女 词语“弃妇”基本信息【词目】弃妇 【拼音】qìfù 【词性】名词 【释义】同“弃妻”。 【英文】deserted wife;divorced wife 详细解释被丈夫遗弃的妇女。 唐顾况《弃妇词》:“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遣妾何处去?” 清钱谦益《嫁女词》之三:“况我非弃妇,何能不汍澜?”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宋无名氏《九张机》,自是逐臣弃妇之词,凄婉绵丽,绝妙古乐府也。” 唐诗《弃妇》作品信息【名称】《弃妇》 【年代】晚唐 【作者】刘驾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弃 妇 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 路旁见花发,似妾初嫁时。 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 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 作品鉴赏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一位弃妇被赶出门的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女主人公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倾诉了她遭受遗弃的哀怨和痛苦。语言朴素无华,感情真挚深厚。 这位女子的独白是从出门时开始的:“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这是她哀戚的触发点。作为一个妻子,她无端被丈夫抛弃,内心是十分痛苦的。而一旦真要回车离去的时候,其悲切之情就更加难以形容了,所以说“心更悲”。开头两句总摄全诗。因为下面所要抒写的内心活动,都是发生在欲上回车之时;一个“悲”字,又是贯彻全诗的感情线索,突出了事件的悲剧性。接着,这位女子讲述了几件事情,表明自己是不该被驱赶的。其一,她说自己正值芳龄之时,也曾有过如花的容貌:“路旁见花发,似妾初嫁时”。以花喻貌,不为新奇。但这里是就眼前的景物触发出来的联想,十分贴切自然,既符合人物的心情、活动场景,又巧妙地暗示出女子的容貌。女主人公表白,自己也曾是如花美眷,如今竟无端遭到抛弃,实在令人伤叹。其二,她说自己又是个擅长操持家务的人:“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既能“养蚕”,又能“织素”,其精于养织的本领和勤劳朴素的品格,不言而喻。其中“已成”、“犹在”等词语正显示出其辛勤不辍的情形。女主人公觉得,自己又能勤俭持家,如今竟无端被遣,的确令人伤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要遭抛弃的呢?这位女子哀叹道:“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画蛾眉”,古代女子以黛色画眉,细长如蛾须。即言女子妆饰。表面看,这是弃妇以猜度的心理作出的推论。实际上,此为反话正说:做妻子的,不管能怎样勤于持家都没有用处,只要整日着妆打扮就行了!这里不仅暗含着对其丈夫耽于美色的批判,而且更主要的是,表明这位女子虽平日并未更多注意打扮,但是她具有一种纯朴勤劳的品质,在各个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从而,“见妇之不当弃也”(《唐诗别裁集》)。《全唐诗》收此诗时,最后还有四句道:“昨夜惜红颜,今日畏老迟。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但细吟之下,倒使人觉得《唐诗别裁集》将其删掉后,全诗含而不露,诗的韵味更加醇厚了。 刘驾是晚唐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这首诗写得婉转含蓄,蕴藉自然,非常细致地描写了弃妇的内心活动过程,展示出弃妇的“怨而不怒”(《唐诗别裁集》)的满腹苦情,令读者产生无限同情之感。与此诗相比,中唐诗人顾况的《弃妇词》,则写得又怨又怒。既有“物情弃衰歇,新宠方妍好”的哀怨,又有“余生欲有寄,谁肯相留连”的决绝,更有“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的话。这在倡导温柔敦厚的沈德潜的审美目光里,刘诗自然“高于顾况之作”(《唐诗别裁集》)。其实,这两首诗展现了两个不同性格的弃妇形象,表现出作家的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 作者简介刘驾 (822—?)唐代诗人。字司南,江东人。与曹邺为诗友,俱以工于五古著称,时称“曹刘”。初举进士不第,屏居长安。公元849年(大中三年),唐王朝收复河、湟失地,刘驾献《乐府》十首表示祝贺。公元852年(大中六年)登进士第,官终国子博士。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李金发《弃妇》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衰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赏析弃妇,在过去是被丈夫抛弃的女人,那时没有离婚一说,夫妻散伙只有老公休妻一途,所以也叫“出”,总归是老婆犯了大错,才被逐出的。一般地,弃妇只能回娘家,而娘家人因为她而丢脸,也不会怎么待见她,所以实际上,弃妇也就是被社会抛弃了的人。 新文化运动以后,至少是出于博爱、平等新观念,弃妇、妓女、乞丐等弱势人群开始进入文学作品,而弃妇作为被社会抛弃的、或者主动与社会对立的人的形象——其实也就是他们自己的心理形象,不少人都写过。 这首诗中,弃妇的形象是:“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长发遮面,表示落魄;同时,长发也是她仅有的保护,替她隔断世人对她的蔑视和世界的惨苦——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弃妇以这个动作表示,世界对她毫无价值。当然,这样的一个保护是极其微弱的,世界仍在不断地骚扰她,下面就要说到“蚊虫”的狂呼。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蚊鸣虽弱,但仍然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刺激,如同震撼了成吉思汗的“荒野狂风”。小声音有大刺激,宋代大诗人黄山谷也写过:“马(齿乞)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马吃草的声音到了午睡人的梦中,居然如暴风巨浪,这是个心理学问题,有人研究过。何况这样的声音发生在耳后,给人的震撼就更大了,李金发在《寒夜之幻觉》还写过:“耳后万众杂沓之声/似商人曳货物而走”,耳后的声音真的是更吓人一点。 弃妇生活在无人的山谷里,“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山泉、悬崖、红叶”都是“空谷”的分写,所谓“与上帝之灵往返”只是自我解嘲而已,只说明她的哀戚无人可诉。 无人可诉是最难受的事情,弃妇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当然只有人才能解决,把烦恼用火烧掉,行不?不行。“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这是一个很神妙的句子,“烦闷”当然不能用火烧掉,更不可能染在乌鸦的羽毛上,因为乌鸦自己已经够黑了,不可能再承载了。这说明弃妇的烦恼不可能解脱。值得注意的是,乌鸦也是不吉利的家伙。 但这个乌鸦还算够意思,他陪着“弃妇”,“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我觉得这个乌鸦就象是诗人自己,他不能替她解脱,只能陪她“静听舟子之歌”,他们在心理上是相通的。 最后一节,表示了弃妇与人世的绝决,“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犹如鲁迅《死》中说的,“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这样的弃妇,算是从头硬到尾了。 这首诗是李金发的代表作,也是最为人垢病的。朱自清在《新文学大系诗集序》中虽然对老李有一些批评,但选诗的时候,仍然尊重他的江湖地位,好象中有十几首,仅次于闻一多。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朱自清先生的雅量,比如当代大诗人艾青,他与李金发一样,都是留法学美术且后来都以诗出名的人,艾青在他早期名作《马赛》中也有也有与李金发此诗类似的“弃妇”意像和句法: 烟囱 你这为资本所奸淫的女子 头顶上 忧郁的流散着 弃妇之披发般的黑色煤烟 但他后来在写《中国新诗70年》时特地举老李这首诗,刻薄地批评道:“他的很多诗是在外国写的,也好象是外国人写的;但他却爱用文言写自由体的诗,甚至比中国古诗更难懂,例如《弃妇》……” 相关电影《弃妇》基本信息 中文名:弃妇 英文名:Divorcee 类型:剧情 时长:110分钟 国家地区:中国 导演:李泽源 侯曜 编剧:侯曜 主演:王汉伦 制作公司:长城画片公司 故事概述 丈夫王其伟喜新厌旧,抛弃了芷芳。芷芳企图自立,进入书局工作,并把丫头采兰送进女子学校。上级的骚扰,同事的嫉妒,采兰遭受的歧视让芷芳辞掉了工作,专门从事女权运动。另一面,王其伟不能满足新欢的挥霍,二人分手后重又找到芷芳。此时芷芳已是女子参政协会会长,不愿再回到牢笼。其伟恼羞成怒,勾结劣绅诬蔑协会是过激党,芷芳是逃妇。芷芳为社会所不容和采兰逃入空谷,结果又遇盗匪。芷芳身心俱疲,最后怀着梦想在尼古庵死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