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遍语法理论 |
释义 | 概述20世纪80年代初,乔姆斯基和其他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也称为原则与参数理论。他们认为,普遍语法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知识体系,存在于正常人的大脑中。根据这一原则和参数体系,普遍语法包括一套普遍原则,利用这些原则,可以不断合成短语,同时也可限制移动α原则过于强大;普遍语法还含有一系列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和指导普遍原则更好地操作。 普遍语法原则普遍语法原则是一组广义的限制性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格条件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名词短语必须要有格,而且通过动词或介词才能标明格的宾语位置,或通过助词标明格的主语位置。这一格条件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名词短语为什么只出现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当名词短语要移位时,也必须遵循格条件原则,只能向格限制的位置移动。所以,在将句子从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时,移动α规则只能将名词短语移至格限制位置。 在格的搭配上,还要遵循另一个普遍语法原则—毗邻条条件原则,即格的施者和受者必须相互毗邻,这一原则也解释了在英语中为什么动词和其直接宾语之间不能有其它的短语类插入。例如: A: He wrote the article quickly. B: * He wrote quickly the article. A John read the linguistics book quickly. B * John read quickly the linguistics book. 上面的例子说明了,标准的英语句子必须要遵照毗邻条件。但要注意,毗邻条件原则并不是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起重要作用,这就牵涉到了普遍语法的参数。 普遍语法参数普遍语法参数是一组设置在普遍语法广义原则上的句法选项,使得语言呈现出多样性。 例如毗邻参数中涉及到的严毗邻和松毗邻就可以部分地体现不同语言的内在特征。根据毗邻参数,英语是一种严毗邻的语言,动词和其它直接宾语之间不能有其它短语插入;而法语却是一种松毗邻的语言,动词和直接宾语之间可以插入其它成分。 再如方位参数,它涉及到词项的顺序。在英语动词词组类中,词项顺序是VP V NP;而在日语中,词项顺序与英语恰好相反,是VP NP V。所以,方位参数也是区别不同语言内在特征的方法之一。 普遍语法参数的设置及操作使人类语言呈现多样化的系统,揭示不同语言间的共性特征,同时普遍语法参数理论可以为各民族语言之间的差异现象提供满意的解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