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蒲留仙写书
释义

人物简介 蒲松龄画像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原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1)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9),性尤(2)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10)晨携一大磁罂(3),中贮(11)苦茗,具(12)淡巴菰(4)一包,置(13)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5)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6)。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7)。故(8)笔法超绝。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2) 尤: 格外,十分。

(3)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4)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5)或:有时。

(6)已:止,停止。

(7)蒇(chǎn):完成。

(8)故:所以,因此。

(9)落拓无偶:因不随从世俗之见,显得孤傲。

(10) 临:每当

(11)贮:储藏、装着

(12)具:准备

(13)置:放置

注释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④[蒇(chǎn)]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

居( ) 于( ) 置( )

语( ) 是( ) 方( )

2、比较下列各组词的不同意义。

①为 为村中童子师( ) ②故 故笔法超绝( )

凡为足下道者( ) 温故而知新( )

3、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答案:1。在; 向; 放置; 动词,说话; 这样;才

2.为:担任,动词;

向,介词。

故:所以,副词;

旧的(知识),名词。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长期大量的从民间搜集整理素材

蒲松龄在作此书的时候,每天携带一个大瓷器,里面装满浓茶,并带一包烟草,放在行人路过的大道旁,下面用芦席垫着,他自己坐在上面,将烟草摆在席子旁边。见到走路的人经过,必定要拉住(他),和他说话。搜集奇异(的故事),讲说离奇(的事情)。随便(经过的)人们知道什么(都可以);(路人)渴了,则恭恭敬敬地请人喝茶,或恭敬地奉上烟草,一定要使路人尽兴方才让其停止。偶然听到某一件事,回家以后就加以粉饰加工。像这样经历了二十余年,《聊斋志异》这本书才告完成。

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

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不与世俗同流,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己给自己足够了,不需要别人。

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有时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邹弢《三借庐笔谈》)

启示

要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不断积累材料,要用认真的态度去润色.

概括蒲松龄“笔法超绝”原因

(1)搜奇说异

(2)归而粉饰

(3)持之以恒

用四到六字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第一段:蒲留仙简介

第二段:居住乡里

第三段:搜奇异说

第四段:故笔法超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