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莆阳朱氏源流考 |
释义 | 朱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其一源于五帝之一颛顼帝的后裔。颛顼帝玄孙陆终,聚鬼方国君主之女为妻,生六子,第五子名安,赐姓曹。西周时期,周武王分封诸侯,将曹安的后代曹挟封于邾邑(今山东邹城东南26里邾城),人称邾挟。春秋时期,邾国被楚所灭,失国后的邾国子孙以封地为姓,即邾氏。后去掉阝旁,改邾为朱。其二,战国时期,宋国被齐、楚、魏三国所灭,宋国公族子弟中有一支改宋为朱。其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鲜卑族复姓渴浊浑氏和朱可浑氏两个复姓皆改为单姓朱氏。 颛顼传至唐宰相朱敬则已一百零七世。敬则相武后,唐代名臣,是莆阳朱姓各世系之共祖。他的子孙后裔于唐末至北宋年间先后有三支入闽,在福州、莆田、仙游、建阳等地定居开族。一支是朱敬则的六世孙朱氵解(唐太和戊申进士,仕于昭宗光化天复年间,累官工部侍郎曾任袁州司马)。因唐末中原纷扰,率族众从河南南阳入闽,先居侯官(今福州),后迁仙邑香山里党田乡(今仙游县赖店镇玉墩村附近)。现玉墩村大池后有“始祖唐袁州司马朱公土贲。”氵解孙王丑登天佑乙丑科明经进士,授浙右监司,都官郎中。因朱温妄杀朝官的“白马驿变”(公元905年),愤而辞官。以后经人推荐来莆,住石阜仓守。他喜欢石阜山水,就在仓库附近盖房,自仙游党田迁居石阜(今黄石镇东北四脚亭至道美一带)。朱王丑这支朱姓就称为“石阜系”。 一支是朱敬则的七世孙、户部尚书朱光启。他于唐乾符六年初(公元879年),率子玑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乾符六年三月,黄巢逼近福州,闽帅郑镒知玑忠勇,辟为防御团练使。玑出家资招集智勇,分屯要害,巢军莫敢近,郡赖以安。未几,升任古田令。广明元年,黄巢攻入长安,士大夫皆以乱世不乐仕进。玑至莆,看到莆田水南(今黄石镇)山明水秀,就在黄石镇井埔村定居。配萧氏,敕封恭人。今井埔村有“唐古田令朱公祠”一座及其夫人萧氏墓碑一块,文曰:“唐古田令朱公妣敕封恭人萧氏墓。”据谱载,玑在所居亲凿水口一口,水质清沏,其淋如珠,故称“琳井”。所以后世称这支朱姓为“琳井朱”或“古田朱”。 第三支是朱敬则的十五世孙朱松于宋政和八年由江西婺源到福建政和任职。后迁任尤溪县尉,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松子熹生于尤溪。朱熹,号紫阳,列代尊称朱子。今闽北朱姓多为朱松、朱熹之后。 入莆朱姓石阜、琳井两个派系都在水南定居开族,是最早参加水南地区开发的四大姓(朱、吴、陈、余)之一。其人文、经济到宋代已有相当规模,这从参与木兰陂水利工程建设一事可见一斑。据《木兰陂志》载:继钱四娘、林从世两次筑陂失败之后,第三次由李宏应诏来莆建筑木兰陂。因工程浩大,耗资极巨,到后期资金拮据,面临功亏一篑之虞。这时,水南有十四大家响应劝募,共捐资七十万余纟昏助李宏筑成木兰之陂。后来,又捐财在陂南建水闸导水东下。循水道所趋,十四家又献出私田四千九百九十多亩,以浚为大沟七条,小沟一百有九条,备蓄水以灌南洋数十里之田。这十四家中朱姓就占一半,即人们常说的“三余七朱陈林吴顾”。 莆阳朱氏代代科甲联芳,人才辈出。据统计,入莆朱氏历代进士共86人。留名史册的有:朱绂、朱慧虚、朱鉴、朱氵制、朱鸣阳、朱继祚、朱一龙等。 尤溪朱氏迁移情况尤溪朱氏迁移情况 唐高宗年间(650~683年),朱元福入闽居福州侯官。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朱乔年到尤溪为官;其后裔又迁居尤溪二十八都坂面蓬莱山下;第十六世孙朱进福开基尤溪十八都枣坑珍贵洋。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9月,朱兴旺迁居溪尾乡湖山村鹏程自然村龙沙尾。朱德完从西滨华兰村迁居溪尾长华村上七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朱尾福移居樟台坑下七斗;其第五世孙朱文富移回洋中镇联洋村。 五代十国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江西省嫯源县的朱世聪赴任古田县军农事而定居古田;其子朱定礼迁居尤溪坂面乡后塘村。据《沛国谱系·辈公序》载:“粤稽朱姓自唐初孝友先生(字德容),乃宰相敬则之兄,其后裔入闽省择沈溪。(后唐)同光癸未(元)年(923年),朱世聪公肇基后塘由来久矣。”后塘村朱氏第九代孙朱楚大迁居台溪乡浚口村;明天顺五年(1461年),第十二代孙朱阿郎迁返坂面乡后坑村牛坑;朱阿郎之子朱进通迁居尤溪县中仙乡华口村。天顺五年,朱进道从芹洋村后塘迁居尤溪中仙的华口。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朱璇从芹洋村后塘迁居尤溪坂面上坂。尤溪坂面京口村岩兜朱氏也是芹洋村朱氏裔孙,以朱新芳、朱新见、朱尚泰为开基始祖。尤溪坂面京口村巫山朱姓也是芹洋村后塘朱氏后裔,以朱惟贤为开基始祖。尤溪坂面大坪朱氏和肖坂朱氏则由坂面京口迁入定居的。如今,坂面乡朱氏已有1839人,主要分布在芹洋村后塘、京口村巫山,京口村岩兜、大坪村、肖坂村和坂面村的上坂、后玉田、后洋坪。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河南汝南府光州固始的朱文昌任剑南州尤溪县尉承事;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朱文昌之子朱秉从尤溪城关迁居新阳镇坎里村黄沙坪上,建盖“锦屏堂”拓展基业。如今,新阳镇朱姓已有1100人,主要分布在坎里村黄沙,下桥村,夏阳村岩坑,池田村东街等地。 宋嘉定五年(1212年),朱炳(万一)出任宁化知县,举家迁居宁化。(见见广西溪吉大乡《朱氏族谱》)但台湾高雄朱氏族人认为朱炳为朱熹第六世孙,生于元代,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任宁化令,居宁化;后传五世为朱十七郎迁居龙岩,为龙岩朱氏开基始祖。另一支朱姓是在明嘉靖年间,由朱兴隆从泰宁迁居宁化;下传第六世至朱必禄由建宁迁居宁化南田凹,其后裔迁至台湾。 北宋中叶,朱锷的第六子朱亮,原居豫章南昌府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市),后迁居福建泰宁朱口水茜(朱口街金坑),开基泰宁朱口朱氏一族。(见泰宁朱口水茜《朱氏族谱》) 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朱允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卜居于今南平王台东汾;其第五世孙朱留康迁居沙县的高桥桂岩,后裔分支沙县富口等地。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朱癸七由平和县九峰镇经漳州、龙岩、漳平到大陶洋奇河定居,是为小陶、洪田朱氏始祖。据永安小陶《沛国郡紫阳朱氏族谱》载,朱癸七郡望为吴郡,为朱松后裔。 宋末,原居江西省于都的朱旺禄从于都迁徙至建宁县的白眉(现朱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定居邑东梅田。建宁县大都朱姓尊朱旺禄为开基始祖;其后裔播迁全县各乡,以金溪、溪口、里心、黄埠为主要聚居地。 元代至元年间(1271-1294年),朱癸七的长子朱庆五迁居清流县;朱庆五的次子朱小八又从清流移居永安洪田、黄龙村,后迁热西。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朱癸七的次子朱庆七的第九世孙朱法旵移居沙县一都。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朱癸七的第三子朱庆九的第七世孙朱宗宁,由奇河移居永安县衙,后又于明嘉靖年间由大陶洋下枫窟迁沙县富口镇。朱宗宁之子朱元五移居永安洪田湍石村上埪。明嘉靖年间,朱庆九的第八世孙朱仲富、朱仲贵由永安大陶洋下枫窟迁徙沙县车头;朱仲政移居永安洪田镇黄焦(大科村)。(永安小陶《沛国郡紫阳朱氏族谱》) 元代,朱栋、朱奇、朱定三兄弟同叔父朱有因房屋被盗贼焚烧,从洋中高坪自然村迁居尤溪洋中的联洋,为联洋朱姓先祖。明嘉靖十年(1531年),联洋朱氏的朱进定的长子朱财用迁居西洋华兰村上坑林尾底;第三子朱尾福迁居溪尾乡章台坑。 明永乐二年(1404年),有一支朱姓从邵武迁入建宁屯田定居。 明弘治十年(1497年),朱元成从沙县镜墩梁坑迁徒至尤溪四都(西城镇凤元村罗埔头)。 明正德七年(1512年),原居宁都的朱丙郎之孙朱友诚迁居宁化余塘。据江西石城(小姑)《沛郡朱氏族谱》载:朱丙郎的先祖朱柏,原居安徽婺源,北宋天圣无年(1023年)为官入福建长汀,卒于任所,其子孙落籍当地。朱柏的季子朱贞生子为朱启,由汀州卜居宁都。传至明代时,朱启一支有裔孙朱丙郎、朱章郎。明正德十年,朱章郎的裔孙朱成崇迁居小姑,朱成凤、朱成辇迁居宁化兴善里鱼龙伍家坊。后来,这一支的子孙分衍浙江、四川、广西等地。 明嘉靖二年(1523年),泰宁朱思远的第三子朱隆作生意迁居宁化中沙,越十余年后又迁居宁化下沙窑上。据宁化中沙(下沙)《朱氏族谱》载:朱思远的先祖为唐代的朱敬则。传至朱伟一由永城迁居江西吉安。第二十五世孙即是朱思远,居泰宁。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朱春闱由玉叶坑(今三明岩前乡百叶坑村)移居贡川延爽罗家峰村。据永安贡川《沛国朱氏家谱》载,朱春闱为理学鼻祖朱熹之苗裔;其先祖由建阳考亭迁泰宁,后移居玉叶坑。 明正德至嘉靖年间(1506~1566年),朱瑞与其子朱福缘从梅列(今梅列区列东)迁居尤溪十九都吴坑。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朱瑞裔孙朱新起从尤溪十九都吴坑迁居十五都尤溪(今龙洋);朱瑞的第四世孙朱天有、朱天富兄弟择地于龙洋宝坑坊坑头樟树下肇基启宇,繁衍后代。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朱应兰(字尔镛)从龙洋村迁居洋边。朱尤英、朱尤易兄弟从龙洋迁居后楼村洛洋。光绪年间(1875~1908年),龙洋朱氏的第十四世孙朱龙跃(字允云)迁居尤溪西滨镇西洋村。 明代时,原居尤溪四十九都的朱九九迁居大田一保(今建爱),这一支朱氏郡望沛国。(大田建爱朱氏口传) 明末时,永安朱氏朱宗宁的后裔朱品迁居明溪胡坊,后移居明溪盖洋。据明溪盖洋《沛国朱氏族谱》载:朱品的先祖为朱松,由江西婺源入闽,初居福建政和、尤溪一带,后定居建阳考亭。朱松后裔朱铚迁居上杭。朱铚有2个儿子:次子朱濂迁民福建和平;长子朱涛的儿子朱癸七迁居永安小陶。朱宗宁为朱癸七的第八世孙。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朱宗宁的儿子朱继文从永安迁居沙县。迁居明溪的朱品即为朱宗宁的第七世裔孙。(见明溪盖洋《沛国朱氏族谱》) 明末清初,浙江建宁府牛栏角朱氏迁居沙县的郑墩村。 清初,朱必禄从邵武建宁场林乡迁居宁化龙上下里南山下。据宁化南山下《沛郡朱氏重修族谱》载:朱必禄的先祖为朱子受,原籍江南太平府当涂县宝塔畲,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迁居福建邵武建宁场林乡。朱必禄是朱子受的第六世孙。 清顺治六年(1649年),永安贡川朱氏的朱光聪迁居永安大湖益溪定居。1953、1971年,又有朱启森、朱启财分别迁居三明忠村、眉山。(永安贡川《沛国朱氏家谱》)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朱什一迁居沙县。朱什一后裔分为福、禄、寿三房;其中寿房移居沙县大洛镇陈山村。清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原居福建漳平的朱正九迁居大田丰田。(大田县丰田《朱氏族谱》) 民国34年(1945年),江西省一支朱氏迁居尤溪新阳的池田村东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