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脾脓肿
释义

脾脓肿(abscessofspleen)是一种少见疾病。脾脏是血液中微生物的高选过滤器和吞噬活动中心,具有抵抗局部感染的免疫能力,一般不易发生感染。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绝大多数有发热,热型不定,以后逐渐出现腹痛等症状。早期诊断不易,极易误诊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晚期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而脾脓肿的病情反被掩盖。

致病机理

脾脏的化脓性感染一般都是继发性的,但其原发病灶大多不明显,因为脾脓肿本身的症状可在原发感染消失后几周乃至几个月后才出现,故患者对过去的前驱感染往往不复记起。脾脓肿的常见感染原发病因有:①最常见的是由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经血运播散至脾,约占病例总数的75%~90%。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心内膜炎和产褥热,是脾脓肿最常见的前驱病,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化脓性感染都可能作为脾脓肿的前驱病灶,播散一般经由动脉,但腹腔内的感染也可经由门静脉进入脾脏。②脾脏的损伤或梗死,约占脾脓肿的10%~25%。即使较小的外伤也可形成脾脏血肿,并因继发感染而导致脾脓肿。脾脏梗死可因脾动脉结扎、栓塞后引起,病理性血红蛋白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或镰形红细胞性疾病)也可发生脾脏梗死,而梗死的脾脏更是细菌沉着或繁殖的理想病灶。③邻近脏器感染也可以直接侵入脾脏引起脓肿,但临床较少见,占脾脓肿发病原因的10%以下。肾周脓肿、膈下脓肿、急性胰腺炎、胃与结肠的肿瘤等均有可能直接侵入脾脏引起脾脓肿。④免疫抑制或缺陷如危重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艾滋病患者可能发生脾脏的感染与脓肿。此外,脾囊肿可继发感染而转变为脾脓肿。脾脓肿通常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或沙门菌引起。在广泛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其致病菌谱也有些改变,目前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厌氧菌感染也较为常见。阿米巴脾脓肿则极为罕见。

诊断检查

脾脓肿(abscessofspleen)是一种少见疾病。脾脏是血液中微生物的高选过滤器和吞噬活动中心,具有抵抗局部感染的免疫能力,一般不易发生感染。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绝大多数有发热,热型不定,以后逐渐出现腹痛等症状。早期诊断不易,极易误诊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诊断:继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发生败血症现象后,如病人有左季肋部疼痛、触痛,左肩有放射痛以及左侧膈肌运动受限、脾脏阴影增大等表现者,应疑有脾脓肿的可能。然而术前确诊很困难,因脾脓肿罕见,有上述病症时往往误诊为左膈下、左叶肝、左侧肾等的脓肿感染,鉴别诊断也不容易。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除了详细地了解病史,认真细致地进行体格检查外,一些辅助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常有显著增加,出现核左移,但也可能因长期应用了抗生素而增加不明显。当合并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还可出现减少现象。脾脏严重感染时骨髓可产生幼稚细胞和网织细胞增多。对临床疑有脾脓肿,可考虑在B超或CT引导下行包块穿刺,脾脓肿者可抽得陈旧性积血或脓液。穿刺液应作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进一步的抗生素应用。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显示脾脏增大,脾内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无回声暗区,边缘不平整,腔壁较厚。与脾脏囊肿相比,脾脓肿无回声区边缘回声较强、模糊。无回声区内有散在小点状回声影,可见液平,偶尔有气体回声。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约60%病灶在脾上极,可伴有左胸积液。

脾脓肿

2.胸腹X线平片检查多表现为非特异性征象,如膈肌抬高并有运动受限、脾脏阴影扩大、左胸腔积液以及肺不张等。若在脾脏内出现液平面则为特异性征象,但此种情况较为少见。钡餐造影示胃及横结肠向右前方移位,胃大弯有受压残缺现象。

3.CT检查诊断准确度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到90%。扫描检查发现脾脏外形向外膨隆,脾内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脓肿内可见液平面或气体,脓肿壁与脾实质相等。增强扫描时脓肿壁可增强,但脓肿内容物不增强。脾脏内可见散在的钙化斑。

4.动脉造影敏感度高,最小能够发现2cm以内的脓肿病灶。造影显示脾脏增大,动脉相时脾内有一无血管的膨胀性肿块,边缘粗糙,膨胀使血管移位、变直和分开。毛细血管期,脓肿呈现边缘不规则而模糊的充盈缺损,脓肿周围无染色及血管增加,无包绕血管或血管湖,脾静脉正常。

5.放射性核素脾脏扫描准确性高,可达80%~90%,但不能检出2cm以下的病灶。单发性较大脓肿表现为大片放射性缺损区,多发小脓肿(<3cm)呈放射性核素不均匀摄取图像。

治疗方案

脾脓肿的治疗应包括全身治疗与局部处理两个方面。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应用广谱、高效、敏感的抗生素以及全身支持治疗。一般选择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联合用药,并应注意真菌感染问题。如有细菌学培养结果,则及时调整用药。脾脓肿的局部治疗原则上脾脏如能切除,自应设法切除之,如因脾周围有过多的致密粘连而切除不易,也可以考虑脓肿的切开引流。通常此等病例大概先作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进行探查,将会发现脾脏周围有程度不等的粘连。也可作上腹部的横切口,以减少术后创口崩裂的危险。粘连能分离者应分离之,然后将整个脾脏予以切除。如粘连过于致密不易分离,脾脏切除困难,或者病人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则可以在粘连最多之处(一般即是脓肿最表浅部位)进行穿刺,一旦抽得脓液便可在该处切开引流,将引流物从另一腹壁戳口直接引出体外,而原切口则可以一期缝合。应该再强调:脾脓肿以脾切除为上策,切开引流只有在不得已时偶尔为之。对部分单发脓肿,估计脓液较为稀薄的,可考虑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并每天用生理盐水和抗生素冲洗,待症状、体征消失,脓腔闭合后,拔除引流管。如引流治疗失败,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并发症

脾脓肿患者合并肝、肺、肾等其他脏器脓肿约占25%以上,病情常较重。约34%的患者脾脓肿破裂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或穿入胃、结肠和小肠。脾外伤血肿继发感染的脓肿破裂常合并大出血。

预后及预防

预防

有些细菌抗冻能力很强,可在0℃左右的环境中生存,它们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够继续生长和繁殖,一旦污染食物后就会给人带来一系列病源性疾病如冰箱性腹泻。最常见的嗜冷菌有耶氏菌和李斯特菌。 耶氏菌可引起多种疾病,最常见的是小肠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或出现类似阑尾炎的症状,偶尔也能引起肠道溃疡和穿孔。它还可以引起皮肤多形红斑、结节红斑和关节炎。严重的可引发败血症、脑膜炎、肺脓肿、肝脓肿、骨髓炎等。

李斯特菌可引起新生儿、孕妇、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或缺陷的人发病,可引起败血症,表现为发热、肌痛、腹泻和恶心,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和偏瘫等,约40%的病人还会发生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此外,感染李斯特菌还会引起心内膜炎、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性肠炎、肝炎、肝脓肿、胆囊炎、脾脓肿、关节炎、骨髓炎等。

肉类、奶及奶制品、豆制品、沙拉和水产品都是较易受它们污染的食物,被耶氏菌和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经正常的煮、烧烹制可将这类细菌杀灭。

预后

脾脓肿预后较差,以往的资料显示总病死率可高达40%~50%,相当部分是由于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所致。Linos(1983)总结一组19例脾脓肿患者,仅1/3在术前获得诊断,患者常病情重笃,手术死亡率(术后1个月死亡率)为17%。Cadacz(1985)报道脾脓肿患者总病死率为39.3%,脾切除组病死率为28.2%。死亡原因主要是脾脏以外的脓肿或脓肿并发症。患者年龄和脾脓肿的数量也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关,60岁组患者病死率高达80%,20岁组则为22.2%。多发性或全身败血症性脾脓肿病死率可达87%,而单发性脾脓肿病死率为14%。细菌种类和病死率似无关系。此外,患者合并糖尿病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因素均可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脾脓肿的治愈率有所提高,若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降至7%以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