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天强 |
释义 | 个人简介潘天强,男,1954年出生,祖籍上海松江,成长于江西省南昌市,上大学前曾当农民、工人10年。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影视与新媒体艺术教研室教授,文艺学、电影学硕士生导师。电影学科点负责人。兼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主编,全国马列文论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文艺思潮,影视美学 主授课程马列文论(本科),中外文艺思潮(本科)西方电影史经典影片鉴赏(全校本科人文素质课),世界电影史(本科),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硕士),影视美学(硕士)。 主持研究课题主持人民大学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2006年立项) 主持人民大学教改项目《影视与新媒体艺术课程建设整合》(2006年立项) 主持211项目中文系子课题《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2004—2005) 主持人大社科课题《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名著提要及其思想评述》(2003年12月立项)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形式本体论评析》(1993-1998) 参加研究课题历史唯物史观与当代文艺思潮(04SZD026)陆贵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4-) 当前文艺现象重大问题研究(970BZW001)陆贵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997-2000) 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96AZW001)周忠厚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996-1999) 电影电视批评理论与实践(98BZW003)王振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998-2001) 论著《银海扬帆——电影批评理论与实践》(参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王振民主编) 《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复旦博学文学系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西方电影简明教程》(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06年),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06年)。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史教程》(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周忠厚主编)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陆贵山主编)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陆贵山、周忠厚主编) 《影视艺术鉴赏》(副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金元浦等主编) 《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撰写文艺词条3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唐诗撷英》(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褚斌杰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思潮》(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陆贵山主编) 《人类谋略宝库》(参加,撰写词条,中国广播出版社1992,甘华鸣主编) 《马列文论导读》(参加,作家出版社1991陆贵山等主编) 《人学辞典》(参加,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黄楠森等主编)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陆贵山主编) 《早起的虫儿——柏杨杂文选》(主编,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 论文《中国电影的代际问题》(文艺研究)2009年第12期 《电影〈活着〉:一种超越历史的影像震撼》(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在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之间——中国电影的策略》(文艺争鸣2009年第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9年第11期) 《论英雄主义》(人文杂志[西安]2007年3期)p20-25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p140-146 《论现当代文学中英雄人物的塑造》(江苏行政学院学报07年第2期)p120-126 《电影史回顾:百年的坎坷与辉煌》(《艺术学》丛刊2006年第三卷第二期) 《温柔的军团:论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多面性特征》潘天强、韦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06年第3期) 《英雄主义的历史阐释与消费时代》(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p108) 《电影的第一个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年12月15日4版) 《来如彩云,去如疾风——送04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4年7月5日4版)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现代解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3期p20) 《多媒体时代如何对待审美疲劳》(《光明日报》2004年4月21日B2版) 《一对姊妹一对冤家——谈电影和电视的异同》(文艺报,2004年2月7日第3版,) 《新时期形式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p117) 《片面的深刻与整体的偏狭——对影响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几种形式主义理论的学术剖析》(《南都学坛》2004年第1期p70) 《尺度的差异价值的分歧——新时期文学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6期p62。) 《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谈该不该让孩子出国读书》(中国教育报,2003年11月8日,4版)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依据》(《马列文论研究》13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p50) 《白求恩故居寻梦——人格魅力的现代解读》(中华读书报国际文化版2002年6月5日21版) 《回顾寻根文学》(《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第五卷第一期,2002年,4万字) 《马克思主义文艺形式理论浅析》(《马列文论研究》12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P332-344) 《从思潮和流派的角度看电影发展的历史》(载蒲元振、杜寒风主编论文集《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版,P49-60) 《人生就是连环画/谈摄影文学历时性特征》(《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1/04/25) 《科技美学——21世纪的显学》(大众科技报,北京2001,4,15,6版) 《韩国社会文化的民族性与兼容性》(《东方》北京,1999,第3期) 《敢闯泥潭的左翼文化人》(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坎坷艰辛17年》(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冒险家乐园产生的怪胎》(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一江春水流出风光无限》(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决不重复的张艺谋》(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追求艺术真谛的谢晋》(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把摄影机看到街上去——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奥逊·威尔斯的反叛》(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电影院里的政治黑幕》(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奇遇〉带来的革命》(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从〈现代启示录〉看美国电影新生代导演》(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启斯东的浴盆”——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巴黎大咖啡馆里的幽灵》(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爱森斯坦与他的〈战舰〉》(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明星的价值——鲜为人知的秘密》(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格里菲斯的遗产》(北京晚报,1999,3,7,B17-20版) 《爆竹声声在美国》(中国文化报,文化周末1997,12,5,3版) 《夏威夷的防灾系统》(南方周末,1995,12,25,6版) 《论形势与形式及小说的衰弱》(《文艺评论》哈尔滨1994,第4期) 《世界真奇妙,“卖淫”也有假——〈骚土〉的性文化骗局》(载陈传才、周忠厚主编论文集《文坛西北风过耳——“陕军东征”文学现象透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论现实主义文学形式在当代文学中的发展轨迹》(《浙江大学学报》1993,第2期) 《铿锵的木斧声——读木斧诗印象》(《诗刊》北京1992,第9期) 《论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与多元化》(《阵地》北京1992,第7期)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体系中理解〈讲话〉的精髓》(《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第3期) 《简论新时期文学的文化意识》(《学术界》合肥,1992,第4期) 《寻根文学中的文化意识》(光明日报,1991,4,7) 《〈渴望〉轰动之谜——类型性格与人物命运》(《电影作品》成都,1991,第5期) 《需求、满足、与精神文明》(光明日报,1990,12,4,3版) 《论电影的运动造型特征》(《文学论集》第9集,和平出版社1989) 《高中语文总复习自测题》(北京科技报高中版1987,2,3) 《略论电影的抒情》(《文学论集》第8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西方电影流派概说》(《文艺争鸣》长春1986,第3期) 《硕大的胸怀——青海风情录》(中国人民大学校报1985,12,24) 《标点符号的兴起与发展》(北京晚报1984,3,5,2版) 《电影《活着》:一种超越历史的影像震撼》(TheJournalofJiangsuAdministrationInstitute2009/0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