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胎毛滴虫病 |
释义 | 病因牛胎毛滴虫病是由鞭毛纲中滴虫属的胎毛滴虫寄生在牛的生殖器官而引起的。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也有发生。 牛胎毛滴虫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公牛的包皮腔,阴茎黏膜及输精管等处。在严重情况下,生殖器官的其他部位也有寄生。母牛怀孕后,在胎儿体内,胎盘和胎液中均有大量的虫体寄生,约经数日至数周即导致胎儿死亡并流产。 本病主要以交配传染或通过流产胎儿、阴道排泄物直接接触感染。 症状公牛感染后虫体主要在包皮腔及阴茎黏膜表面繁殖,继而包皮的龟头黏膜上出现红色小结及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有时出现排尿有痛觉及不愿交配的现象,症状不久即可消失,但虫体可侵入输精管,前列腺和睾丸等部位。 母牛感染后虫体首先是在阴道内繁殖,引起黏膜炎症,发红肿胀出现小疹块,1~2周后开始有絮状的灰白色分泌物自阴道排出。母牛受孕后8~12星期内可发生早期流产,胎儿死亡但不腐败,胎衣包裹完整,流产2一4周后可能再发情,再次交配后可能受孕也有再次流产的。当子宫发生慢性炎症以至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时,则经阴道排出脓样分泌物,往往造成发情不正常,不易受孕。 诊断在流行病学上,注意牛群的历史和母牛群有无大批早期流产现象及不妊的情况。床上须注意公母牛有无生殖器官炎症。还必须作阴道排出物、包皮分泌物、胎液和胃内容物等病原体的检查才能确诊。 防治在预防本病中,首先对新引进的牛要进行隔离检疫,以防传人本病;采用人工授精配种,防止交配感染;在流行区内,应在配种前进行普查,根据检查结果分群饲养。对病牛要积极治疗,待病愈后方可混群饲养。 对病牛的治疗,主要是局部的洗涤处置,如0.1%雷佛奴尔液、0.2%碘溶液、0.1黄色素液等。在治疗期间,对牛生殖道排泄物、用具及地面、垫草应进行严格消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