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拉桩 |
释义 | 农历的三月二十日泽州县下村镇大南庄有个古庙会,大南庄的古庙会非常热闹,真可谓人山人海,号称泽州第一庙会,那么究竟为什么周围的村民要来这里赶这个庙会呢?原来这个庙会上要表演一种“牛拉桩”的民间故事。“牛拉桩”究竟怎么个拉法,它又有哪些优美的民间传说,本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节目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00七年五月六日,即农历三月二十,我们前来泽州县下村镇大南庄赶庙会。庙会开始前我们就在路旁看到三辆装扮一新的“牛车”。当地人称“牛拉桩”。 采访:泽州县下村镇大南庄“牛拉桩”民间艺人 李兰奎:早先的牛拉桩呀,是指牛车,桩在牛车上,下边是一根主杆,后边是个车,后边的轱辘是铁轱辘,上边以后就改成铁桩,以前我小时候就听说,以前全部是木头,轱辘也是木头,上边的桩也是木头,在我8岁的时候,1957年我坐的时候,车杆还是木头的,还是那个样子,上面压上沙袋,为了稳定住它,上面太重 ,五六米高 ,六七米高,1957年以后就停办了。 采访:泽州县下村镇大南庄村支书李双珠: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根据群众的反映,说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掉,所以说我们1985年,1986年,把它才恢复起来,恢复起来现在的街道宽了,为了稳固,为了安全,我们设置在汽车上,就是说汽车是铁牛。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下边赶会的给我们提出的建议,说是你这个汽车,说牛拉桩就是牛拉桩,不能用汽车,今年呢,大家一致说,改成直接用牛拉,一个是重量够重了,下边配重不好,害怕影响安全,后来经过深思熟虑以后,说焊制一个铁的,原来是木制结构的,现在是钢架结构,加上液压升降,高度尽量缩小,结果焊下来以后,做下来以后,就是本村村民做的,原来请矿务局的技工,收费太高,村里边会搞电焊的说我们弄,三个年轻人,就是仿造原来的造型,今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搞了这三个桩。 大南庄古庙会,又称“牛拉桩”庙会,国为每年在庙会上要表演牛拉桩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所以前来赶庙会的人特别多,争相目睹“牛拉桩”的盛况。 一般在“牛拉桩”出场之前是故事表演,四邻八村的乡亲们都带着自己早已排练好的故事节目前来助阵。有传统的《唐僧取经》、《抬花轿》、《竹马》、《旱船》等,近年来又加入了不少具有时代气息的节目,如吹打乐、铜管乐、街舞、健美操等。这些精彩纷呈的民间表演,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地方风俗民情,另一方面起着招徕观众、引人入胜的作用,为“牛拉桩”的出场作好了应有的铺垫。 现在“牛拉桩”就要出场了,首先是“鼓王”锣鼓乐队在前方带路,车上载着直径将近两米的大鼓,车后跟着直径一米多的大锣,再加上五、六十人组成的威风锣鼓队,浩浩荡荡,鼓乐齐鸣一时间把大南庄古庙会变成了沸腾的海洋。 “牛拉桩”徐徐向会场走来,身着传统服装的村民,用劲牵扯着打扮一新的耕牛,牛车一般采用独辕牛车,两头牛分别在车辕的两侧拉套前行。车上立有高达六米左右的主桩,由主桩派生出十五支左右的子桩,子桩上坐的是一组戏剧人物。 据传说,“牛拉桩”始创于元代中期,说的是有一年古庙会前,村中社首按姓氏摊派装扮故事,在京城为官的捐了锣鼓二十面,在汉口经商的捐了十乘走装车辆,本地冶铁大户置备了十艘旱船,唯有张家无人资助,筹备不起故事,正在发愁之际,张家有一年轻后生想出了“牛拉桩”。 采访:大南庄村退休干部李守义:大南庄这个牛拉桩呀,相传是在元代中期,我们村上呢相传有一位年轻人,叫张灵,非常聪明,什么活计他一看就会,有一天,大家议论这个3月20庙会,要办这个故事,他就想了个办法,他说咱们可以用牛拉桩,用牛拉桩,办上三出戏,一想以后,他讲了以后大家都同意,他就把方案拿出来以后,那会儿不叫什么方案,拿出来以后就是弄了这么三个桩,三个桩,有主桩,有支桩,像我小时候,我父亲,我和我这家庭的小子女们,都坐过这个桩,每年庙会,这个村人非常多,应该说号称过去的晋城县的第一庙会。 那么选谁坐桩呢?族人都推荐小孩子坐桩,一来是锻炼年轻后生的胆量,二来为节目增添喜庆气氛,按照传统习惯,坐桩人物分为三个戏剧人物故事,分别坐在三辆牛车上,这三个剧目为《天门阵》、《三阴阵》和《黄河阵》。 采访:大南庄村退休干部李守义:三个桩是有三出戏,这三出戏,头一个桩是《天门阵》,那就是宋朝杨六郎破天门不行,最后穆桂英才与杨五郎,把这个天门阵给破了,和辽国打仗,第二桩呢是《三阴阵》,《三阴阵》就是朔阳城那个,就是我们那个唐主,在朔阳城被困住以后,程咬金搬兵让秦瑜去破阵,破他的三阴阵三个阵 ,破了以后把唐主救回来了,唐主救回来了,最后一桩叫什么呢,叫《黄河阵》,《黄河阵》是商周时候,那时候有赵公明,雷震子, 云霄,碧霄,魄霄,姊妹三,最后破了黄河阵。 “牛拉桩”在大南庄古庙会上一亮相,引来了无数乡邻前来观看。张家故事在庙会上一举夺魁,传说当时河南怀庆府有一王员外非常赞赏,也想在家乡仿造。 采访:大南庄退休干部:李守义:我们村的老人,我祖父传说过,河南怀庆府有一家员外,看了我们这个牛拉桩以后,他回去想做,就把我们这儿的张灵请过去,请过去以后就做了两个桩,比我们的低,方圆这个米数都比我们小,后来他弄起来以后,河南这个员外就想让他留在那里,并且想招为家婿,但是他还是回来故乡,河南怀庆府至今流传着:“想看牛拉桩,骑驴大南庄”他说大南庄是牛拉桩的故乡。 大南庄的“牛拉桩”起源于元代,盛行了清代和民国初年,共和国成立之后,村民怀着对新生活的热爱,使“牛拉桩”这一民间故事又热闹过一段,可惜在“文革”中,“牛拉桩”被迫停演。 采访:泽州县下村镇大南庄村支书李双珠:中间停过一段,停过一段以后,我们当时就把戏剧服装呀,牛拉桩上面坐的人物的服装和铁制的东西全部报废了,把那个铁打成其它工具,农具了,那服装呢做了被子了,门帘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地方经济的逐步好转,“牛拉桩”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再度复活,在村民们精心的设计下,“牛拉桩”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了古庙会上。 有多少个故事在大南庄的街道上上演,又有多少掩饰不住的喜悦洋溢在村民们的脸上。在对“牛拉桩”这一民间传统艺术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听取最多的就是“变”,从古老的木质牛车变成了汽车,又从汽车变回到钢架结构的牛拉车,其中体现了多少乡亲们对这一传统艺术的珍视和热爱。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