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牛筋琴
释义

简介

牛筋琴,又称唱词琴,誉称天下第一琴,是温州鼓词的主要伴奏乐器。2007年6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平阳县的牛筋琴制作技艺被列入名录之中,平阳为牛筋琴的原产地。

温州鼓词的伴奏乐器原来只是一面小圆扁鼓,单调枯燥。清光绪年间(1885—1890),平阳著名鼓词艺人陈昌牌在弹棉花师傅弹棉弓的牛筋弦所敲弹出“当、当”声音的启发下,苦心钻研,终于用牛筋弦作琴弦研制出五弦牛筋琴。

牛筋琴问世后获得全面推广和利用,鼓词艺人不断提高和完善牛筋琴艺术表现形式,从五弦增加到七弦,又增至十三弦、十六弦。现所使用的牛筋琴为扁长方形,琴长62厘米、宽32厘米、厚3.8厘米。

牛筋琴采用纯手工制作,包括琴弦制作和琴架制作两大工艺流程。琴弦以牛筋为原料经过选、锤、刮、洗、泡、晾等24道工序才能成品,鳌江镇金可春作坊生产的“金发盛号”牛筋弦最为有名;琴架材料为梧桐板和红硬木,制作过程包括削木、装框、上琴弦、安竹码等几个步骤。

鼓词艺人在演唱温州鼓词时,利用敲、弹、拉、捺、划等技巧演奏牛筋琴,发出宫、商、角、徵、羽五个浑厚、柔美、响亮的乐音,大大增强了温州鼓词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牛筋琴从造型、音质到功能方面都得到曲艺专家的肯定和赞赏,原温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沈维春于2000年9月在陈昌牌与温州鼓词艺术研讨会上发言:“牛筋琴的诞生,是对温州鼓词演唱形式的完善,更是温州鼓词这个曲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可谓是对牛筋琴制作技艺价值的最精辟的概括。

然而社会文化的转型致使牛筋琴制作出现市场效益欠佳、工匠流失、传承乏人等状况,牛筋琴制作技艺面临严重的挑战,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

牛筋琴的制作

牛筋琴的制作技艺传承分琴弦制作和琴架制作两个方面。

琴弦(牛筋弦)制作技艺传承

鳌江镇金可春作坊“金发盛号”牛筋弦制作技艺始于明代,牛筋弦原用于弹棉弓。金氏牛筋弦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3代,第10代金阿昌;第11代金凤龙;第12代金可春;第13代金衍伟、金衍华。自第11代传人金凤龙(又名牛筋龙)开始挑选细牛筋弦当作琴弦用于制作牛筋琴。

琴架制作技艺传承

牛筋琴琴架一般都是圆木师傅制作,水平较高者为昆阳镇水亭莲大村陈洪侩家族。陈洪侩不仅能制作琴架,而且会演唱温州鼓词,鼓词艺人都约他定制。

陈氏琴架制作技艺已传承4代,即陈年顶——陈卯弟——陈洪侩——陈德校。

保护价值及现状

牛筋琴的制作技艺在历史、文化、实用和工艺等方面皆颇具价值。从历史价值而言,自清光绪年间研制成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作为一种重要的曲艺文化载体,为温州地区文明传播和温州鼓词传承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文化价值而言,温州鼓词是浙江和华东地区主要曲种之一,牛筋琴丰富了温州鼓词的演唱艺术。它的诞生,是对温州鼓词演唱形式的完善,更是温州鼓词这个曲种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实用价值而言,牛筋琴是最适合温州鼓词艺人自唱自弹的伴奏乐器,鼓词艺人在演唱表达情节中利用各种演奏技巧,起着烘托效果。同时艺人还利用敲牛筋琴的小竹签,模拟道具表演,使演唱声情并茂;从工艺价值而言,制作工艺独特,全部采用手工技艺制作,其造型、音质与功能皆得到曲艺专家的肯定和赞赏。

由于外来音乐和时尚流行音乐的兴盛,急剧改变了中国城乡大众音乐的欣赏方式、口味和习惯,温州鼓词受到强烈冲击,并正在经受迅速损毁、流失的严峻考验。因牛筋琴的使用局限于温州鼓词,而如今温州鼓词从艺人员为数不多,且一部牛筋琴可使用10至20年,因此市场萎缩,经济效益不佳,致使工匠流失、传承乏人,牛筋琴的制作技艺濒临危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