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宁夏社会科学院
释义

简介

宁夏社会科学院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62年10月成立的宁夏民族历史研究室,1964年3月改建为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66年“文革”开始后即被撤消,1979 年9月恢复重建,1981 年8月19 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研究同意,正式改名为宁夏社会科学院。

领导班子

党组书记

李耀松,男,汉族,1964年7月生,宁夏盐池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宁夏农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学习,1984年7月参加工作,曾在盐池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指导站、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部、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固原市委工作。历任自治区党委政研室主任科员、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政文处副处长、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副处级秘书、正处级秘书、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正处级秘书、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固原市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主任,2010年3月起任宁夏社科院党组书记。

党组副书记、院长

张进海,男,汉族, 195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主任编辑、高级政工师,现任宁夏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宁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宁夏文联常委、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诗词协会会员。现从事新闻舆论研究、高校管理科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副院长

张少明 陈冬红 郭正礼 刘天明

纪检组长 朱鹏云

机构设置

职能部门

办公室

科研组织处

纪检组

机关党委

后勤服务中心

宁夏地方编审委员会办公室

宁夏少数名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

经济研究所

历史研究所

社会学法学研究所

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国史研究所

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

直属机构

社科图书资料中心

《宁夏社会科学》编辑部

《回族研究》编辑部

《新智库》

学科建设

应用经济学

宁夏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学科是我院重点学科之一,经过30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以收入分配与贫困问题、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西北经济研究等为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学科重点研究领域是:

1、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与经济形势分析

2、收入分配、“三农”问题与扶贫开发研究

3、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西部大开发政策研究

4、县域经济研究。

特色研究领域是:能源经济、回族经济、生态经济、宁夏经济史、产业集群与创业研究等。

西夏学

西夏学研究是宁夏社会科学院具有地方特色的优长学科之一。经过20多年的积累,目前已在国际西夏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学科研究方向涉及西夏时期的语言文字、西夏汉文史料、西夏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尤以西夏语言文字和西夏文献的研究方面的成果最为突出,已出版的重要成果有《同音研究》、《宋代西北方音》、《西夏语比较研究》、《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夏汉字典》、《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文献》、《西夏通史》等,目前,正在编辑出版两套大型丛书是《西夏研究》和《国外西夏学译丛》,正在进行的重大项目是《西夏学大辞典》。《夏汉字典》荣获第四界“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西夏通史》荣获第五界“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回族学

回族伊斯兰教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及社会各界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是宁夏社会科学院的特色优长学科之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回族史研究、伊斯兰教研究、中东伊斯兰国家研究以及以期刊出版、古籍整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科群。出版了《回族史论稿》、《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放》、《简明中国伊斯兰教史》、《伊斯兰教与经济》、《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郑和与文明对话》等20余部论著,其中,《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回族史论稿》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2008年,为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出版《回族典藏全书》(235卷)和《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8册),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界的好评。

地方历史文化学

地方历史文化学科在我区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代表性著作有:《宁夏通史》、《宁夏历史地理考》、《宁夏近代历史纪年》、《宁夏史话》、《西北五马》、《董福祥传》、《宁夏志笺证》、《固原历史地理文化》、《历史名人与宁夏》、《全民抗战与宁夏》、《宁夏历史文化地理》、《宁夏日史》等研究成果奠定了宁夏历史文化研究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二十六史宁夏历史资料辑录整理与研究》、《宁夏通志·人物卷》、《宁夏通志·艺文卷》、《宁夏通志·社会科学卷》也已陆续出版。

法学

法学学科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回族法文化、西夏法制和民族区域自治法。

社会学学科主要研究的领域:一是社会调查的社会问题研究,完成了中国国情调查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吴忠卷》、《固原卷》。二是社会理论研究,以《和平的角逐——关于社会竞争的社会学讨论》为代表。三是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语预测。完成了八个年度的《宁夏蓝皮书: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文化学

文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范围是宁夏文化,研究宁夏文化主要围绕基础理论研究、精神文化及传统文化的研究、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研究等四个板块展开。

文化学学科代表性著作有:《2007宁夏文化蓝皮书》、《2008宁夏文化蓝皮书》、《2009宁夏文化蓝皮书》、《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书法五论》、《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鲁忠慧译)、《寻找批评的灵魂》、《世纪之交的文学思考》等。

主要研究领域

民族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书法美学、宁夏地方史志等。现已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优长学科和重点学科,如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西夏历史和语言文字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宁夏地方史志研究、书法美学等。

学者风采

国务院津贴专家

李范文

男,汉族,1932年11月出生,陕西西乡人。中共党员。1949年10月参加工作,1956年7月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藏语专业毕业,1959年9月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1987年7月晋升为历史学研究员。长期从事西夏历史和语言文字的研究工作。1984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杨怀中

男,回族,1934年出生,甘肃靖远人。中共党员。1954年7 月甘肃靖远师范中师毕业,1954年8月参加工作,1958年于陕西师大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回族研究》的主编。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长期从事回族历史文化的整理研究工作。1984年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评选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0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尹旭

男,汉族,生于1942年,山东省邹平县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 1993年被评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专业研究员。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宁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培训中心教授。长期潜心研究美学理论。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美学,兼及一般美学原理、传统美学及文艺美学等。

2000年被中国书协评为“德艺双馨”会员。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004年国务院特殊津贴。

吴忠礼

男,汉族,研究员。1941年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湖滨乡。1965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政史系,原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现任宁夏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宁夏通志》、《宁夏年鉴》副主编、总纂。长期从事西北和宁夏地方史、地方志研究工作。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

陈通明

男,汉族,生于1948年,河南宜阳人。中共党员。 大专文化程度。主要从事编辑工作,兼搞学术研究。1990年初担任《宁夏社会科学》副主编,自1992年起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八五”规划、“九五”规划综合学科规划小组成员和宁夏出版工作者协会期刊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1998年9月获得编审职称,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

1984年12月被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8月获得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铜质奖,还获得宁夏社会科学优秀编辑奖、宁夏社会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等奖励。2000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薛正昌

男,1956年11月生,中共党员。曾任《固原师专学报》主编、中文系主任,现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宁夏社会科学》主编,研究员、编审。主要从事区域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编辑学研究。宁夏社科规划办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社科规划办课题评审专家;宁夏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宁夏文史研究馆特邀研究员,中国期刊协会理事。

1999年获自治区第二届出版系统先进个人,2000年获首届全区十佳编辑称号,2000年获宁夏区总工会、宁夏区教育工会“9·10”奖章。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高校学报优秀主编;2001年获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青年学者

马平 李天明 段庆林 马金宝 张庆宁 蔡伟 丁克家

课题研究

宁夏沿黄城市带产业布局研究报告(2010)

宁夏沿黄城市带人居环境研究(2010)

银鄂榆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10)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与三个示范区发展研

宁夏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的思路和对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的科技人才支撑问题研究

宁夏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报告(2010)

期刊

《宁夏社会科学》

《宁夏社会科学》编辑部主要承担《宁夏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发行。《宁夏社会科学》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主要刊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设有哲学、西夏学、民族学、宗教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等十多个栏目。

《回族研究》

《回族研究》编辑部主要从事《回族研究》刊物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该刊创刊于1991年2月(季刊),是国内唯一一份公开出版的全方位研究回族的综合性刊物,集知识性、学术性与资料性于一体。设有回族历史、回族文化教育、回族经济与社会、回族哲学、回族人物、回族伊斯兰教、文明对话、域外伊斯兰文明、回族知识等栏目。

《回族研究》是广大回族和一切关心回族问题的研究者交流思想与成果的园地,是回族人民学习和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掌握当前本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动态的便捷渠道,是党政部门、各界人士及其他各民族群众获得有关回族方面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窗口。 《回族研究》系中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多家数据库认定为来源期刊;在宁夏四次期刊评比中均名列前茅;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具有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

《新智库》

《新智库》,原名《思想财富》,创刊于2001年。多年来,该报在传播社会科学文明、传递前沿科研信息、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2008年,院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发图强,乘势前进,与中国、与读者一起经历了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的肆虐和金融海啸的冲击,也一起见证了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神七载人航天的壮举,并通过一篇篇饱蘸墨香的文章书写了历史与现实,记载了震撼与温暖、感动与惊叹。

2009年,院报更名为《新智库》。新,意味着新思想,新理念,代表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智库,意味着智囊团、思想、学识、水平。

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加速科研转型、努力将社科院打造成新时期的智囊团、思想库的政策精神,服务于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的宣传,是《新智库》的新理念;“党报职能,本土风格,学术特色”是《新智库》的新定位;“内容为主,策划致胜,当好喉舌,服务读者”是《新智库》的新诉求;坚持正确导向,传递前沿信息,传播社科文明,是《新智库》的新宗旨;“突出报眼、图文并茂、增加容量、调整版块”是《新智库》的新设计。

专著出版

《2010宁夏年鉴》《弘治宁夏新志》

《告别土地——西海固农民工生存纪实》

《成吉思汗与六盘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嫁衣余香录——编辑文化学研究》

《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论文

《中国穆斯林习惯法研究》

成就荟萃

建院以来,我院共出版学术专著18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2000余篇。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古籍整理、学术资料、工具书、译文、普及读物等成果。目前,我院在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承担并完成的国家和自治区科研课题最多,获得全国性和自治区级奖励最多。自建院以来,共承担国家课题(含重点课题基金资助课题和青年基金资助课题)48项,自治区级课题(含重点课题基金资助课题和青年基金资助课题)94项;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两项;获得“五个一工程`一篇好文章奖”两项。在首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一项。在宁夏第1~9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我院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119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0: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