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尼玛扎西 |
释义 | 1 西藏大学计算机专业副教授尼玛扎西 男,藏族,1964年生于拉萨,1988年毕业于上海会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后回西藏大学任教至今。现任西藏大学计算机专业副教授、研究文字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等。 我母亲是人民医院的医生,父亲在拉萨市工商管理局工作,我从小接受的是藏、汉双语教育,很早就可以看汉文版书籍。父母亲对我成长的影响很大,尤其已经过世的母亲,她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做出一番成就,但从不给我任何心理压力,她常对我说一句话:“你一直是很努力的,我们都知道,只要你尽力了,结果怎样没关系”。 我从小就爱看《科学画报》等科普杂志,也喜欢各类科学幻想小说,从这些书中,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计算机这种神奇的机器,非常想了解它。上了大学后,学校组织参观微机房,我第一次接触到多年来盼望一见的家伙。 参观机房的那一天,别提心里多紧张了,想象中的事物就要出现眼前时,我手心里汗津津的。微机高深莫测的构造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我心里一半是畏惧,一半被了解它的渴望所充满。同学们中大部分在中学时学过微机,而我除了它的模样外却再不知道别的。 1988年大学毕业后,我分到西藏大学,拉萨已经有了微机,但是装备较差,我就利用自己所学,制成了西藏大学第一套计算机人事管理系统。当时还比较年轻,第一次出手便成功使我的自信心陡然增加了几分。这也是有代价的。那时,我每天都工作到下班后,甚至深夜还在加班。碰上节假日,我就提上一壶开水,带点干粮,泡到机房里,一干就是深夜。 1989年,西藏大学硬件上装备得还可以,但没有自己开发软件,而市场上的需求量相对较大,社会上虽然有一些开发软件的企业,却因为适用程度达不到要求而难以普及。看到这种情况,我决定先试验,打开局面再说。我在大学里没有专门学过应用软件开发,西藏这方面的资料也很缺乏,一时间真有些手足无措。一次,我到内地出差,逛书摊时偶然发现了一本关于汉字处理的书,大部分都是原程序,说明很少,但是可以借鉴。喜出望外之余,我开始啃这本大部头,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啃完,最后翻烂的书边上全打卷起毛了,拿在手里抖一抖就要散开。心中有数,办事不难。技术性的东西我掌握以后,开发起来就顺利了,1992年10月,研究成果正式通过审定,这就是《TCE藏、汉、英信息处理系统》软件。 这套软件的面市,为自治区现代办公自动化及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西藏大学用这套系统印制了物理、化学、生物等教材,并将其应用于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整理工作。这项成果还应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92中文、多文种信息处理与办公自动化国际展览,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关注。1993年到1997年,作为《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国家标准和《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两个课题的主持人,我和课题组的其他同志进行了长期深入、广泛的研究工作,填补了相关领域的许多空白,先后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交两份编码提案,最终形成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国际一流水平的提案,使《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于1997年7月顺利通过ISO审查,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从而使得藏文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完成国际标准制定的文字。《基本集》1998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行。这两个课题的完成,对于推动西藏下个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领域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妻子央珍和我是华东师范大学时的同学,我们俩同时入校,现在她是西藏大学政治历史系副主任。刚来时,我们住在平房里,平房四处漏风,冬天拉萨冷得很,风一阵阵往里灌,晚上看电视要戴上口罩。天花板上常常有老鼠在跑,央珍戏说那是“邻居家在跳舞”。现在的条件没法跟那时比了,藏大的条件改善了很多,我们也有了安居房,宽宽敞敞的,日子过得舒心多了。 在国家的帮助下,西藏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研究人员到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别看我在西藏工作,我已经先后参加过土耳其、瑞士、美国、芬兰、丹麦等18个国家计算机领域的国际会议,到北京学习的次数记都记不清。在这样好的大环境下,我学到了更多东西,了解到高科技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计算机前沿领域内的知识,还开阔了视野,好处真是说不完。 西藏大学从80年代起开始进行计算机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共有6个人参与了计算机研究工作。我们这些人一边担任教学任务,一边从事计算机研究工作。令人高兴的是,西藏计算机领域发展速度很快,我们越来越觉得前面阳光灿烂。我本人也在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西藏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这个跳跃的过程也许可以看作是西藏高科技领域突飞猛进的象征,因为我觉得自己和西藏计算机事业之间已经以生命为纽带,系在了一起。 2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被提名人尼玛扎西,男,藏族,1979年7月生,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桑日镇颇章村村民。2011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0年3月6日,一辆载有35人的大货车在途径桑日镇颇章村时,因刹车失灵,从山上400米处沿着陡峭的山路冲到山下。车厢内的普布次仁、小次仁和巴桑被从车窗抛出,重伤昏迷,其他乘客也伤痕累累,无法动弹。事故发生后,普布次仁最先从昏迷中醒来,他艰难爬到离出事地点100米左右的地方,呼喊救援。此时,远处山上,尼玛扎西正在拾柴,隐约听到急促的呼救声,忙扔下手中柴火,冲到山下。简单询问了浑身是血的普布次仁后,立即拨通了在桑日县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的哥哥的电话,请他联系急救。 之后,尼玛扎西迅速实施现场救援。由于遭受猛烈冲撞,车厢后栏板被死死卡住,无法打开。听着伤者痛苦的呻吟,尼玛扎西十分焦急,捡起石块使劲砸向车身。车栏板终于被打开了。他翻身跳到车上,将伤者一个个从车厢里背下来,再对他们伤口进行简单包扎处理。当救援队伍赶到时,尼玛扎西体力已经严重透支,但他仍坚持同救援队伍一起救助伤员。就这样,从上午11点一直到下午7点半,尼玛扎西连一口水也顾不上喝。直到把所有伤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他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一下子瘫倒在地上,久久爬不起来。 事后,当被救者谈起尼玛扎西时,总是抑制不住感激的泪水。被救者普布次仁说:“如果不是尼玛扎西相救,我早就和亲人阴阳相隔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像尼玛扎西那样,多做好事,多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来报答我的救命恩人,回报社会!” 尼玛扎西却说:“我只是个老百姓,有的就是那么点力气,如果见死不救,我良心上会不安的!” 3 西藏乌齐公安干部◎ 个人简介尼玛扎西(1973--1995),男,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人,藏族,1992年参加公安工作,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公安处防暴大队任民警,二级警员。1995年1月12日,在围歼持枪杀人潜逃犯罪分子的战斗中,他英勇无畏,在掩护战友向楼上冲去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1995年1月被追任为中共正式党员,1995年4月5日,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 人物事迹尼玛扎西于1973年3月出生在西藏类乌齐县一个农民家庭,1992年1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昌都地区公安处防暴大队。1994年8月晋升为科员。参加公安防暴队工作后,尼玛扎西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公安业务,在警体训练中刻苦认真,一直到每个动作都达到教材标准。日常工作中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1990年10月19日,在贡觉县雄松乡发生了一起以卓约赤列为首的四名罪犯持枪打死5名无辜群众、打伤2人、抢走现金6万余元的重大恶性案件,罪犯10月21日潜逃。卓约赤列一伙又持枪到处作案,经常出没于贡觉三岩地区和四川白玉县的部分地区,先后抢劫周围群众马匹、牦牛等24头(匹),拦路抢劫钱财,多次抢劫群众口粮、开枪打伤群众。公安机关在昌都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先后采取大的行动7次,出动警力200余人次,对负案在逃犯进行追捕争规专项斗争。 1995年1月11日,昌都地区公安处再次组织了26人的特别行动小分队,由处长洛桑泽仁亲自带队,对卓约赤列一伙进行围歼。尼玛扎西奉命参加了该次行动,他与执行此项任务的同志爬山涉水,日夜兼程,于12日凌晨7时许赶到罪犯卓约赤列住处贡觉县雄松乡阿尼村,将卓约赤列包围在房中。小分队分为三个组,一个外围组,两个突击组。尼玛扎西被分到突击组,突击组德任务主要是在外围组的掩护下,随时准备冲进罪犯房内将其抓获或击毙。而穷凶极恶德罪犯被我小分队包围后,公然以强烈德火力向公安干警开枪射击,拒不投降,负隅顽抗。面对罪犯疯狂的射击,尼玛扎西表现沉着冷静,充分利用隐蔽物和有利地形隐蔽自己,同时大声向房内的罪犯喊话,叫罪犯停止射击,缴械投降,然而,丧心病狂德罪犯不但不投降,反而加大火力,继续向干警射击。尼玛扎西怀着对罪犯的万分憎恨,毅然开枪进行了还击。面对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的危险,他面不改色,临危不惧,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机智灵活地与罪犯战斗。由于罪犯房子十分坚固,且居高临下,罪犯利用房子上的多处枪眼射击。经过小分队指挥部研究后,决定由尼玛扎西和另一名干警在外围的掩护下,潜入罪犯房内进行侦察,并适时进行攻击。尼玛扎西和另一名干警冒着罪犯射来的子弹,以奇快的身法越过罪犯房前的一块空旷地,潜入到老百姓房子内。罪犯发现了目标,立即以密集的子弹向尼玛扎西二人射来。尼玛扎西迅速卧倒,并进行了猛烈还击,掩护另一名干警攀上了二楼。经过几分钟的激战,由于尼玛扎西所处的位置十分不利,整个身体几乎全部暴露,犯罪分子罪恶的子弹射中了尼玛扎西的头部,尼玛扎西当即英勇牺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