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开大学文学院 |
释义 | 南开大学文学院是在世纪交替之际组建的实体化学院,于2000年11月16日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庆典。 全院拥有10个博士授权学科(自主设置,国家备案2个)、16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 全院现有教学岗教师108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35人,讲师12人,助教8人;博士生导师24人。最近5年来,全院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达4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者50余人。2004年全院保研和考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7%,毕业生就业率100%。 简介一部一所五中心文学院内设有教学与研究机构共四系一部一所五中心,即中国语言文学系,东方艺术系,传播学系,艺术设计系,文化素质教学部,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词汇与词典学研究中心,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东方审美文化研究中心,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1999年实行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新组建的文学院对应“文学”学科门类,内涵“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3个一级学科。 教学科研设施本院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范孙楼、东方艺术大楼、中心教学楼内设有教师研究室、画室,研究生专用教室、绘画教室,多媒体中心、语音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影视传播实验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录音室、多媒体教室,演播厅、展厅,以及各类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中心现有藏书(含期刊)近6万种,内容涉及语言、文学、美术、书法、音乐、传播等学科,另有音像图书1000余种。 学术活动文学院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十分活跃,聘有兼职教授30余名,每年应邀来院开办讲座的学者、艺术家多达数十人,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或高级研讨班,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以色列、美国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关系,与国内高水平的院系均有密切联系与合作。 奖学金文学院现有本科学生600余人,硕士生、博士生350余人,内含外国留学生80余人。学生专业学习总体成绩突出,本科生免试推荐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颇高。 除南开大学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文学院内尚设有面向本院本科生(部分奖学金种类同时也面向研究生)的多种奖学金,包括“迦陵古典文学奖助学金”、“范氏奖学金”、“叶氏驼庵奖学金”、“吴志明传播学创新奖学金”、“润世奖学金”、“陈介白奖学金”等。努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很高的机率获得各类奖学金。 院系设置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系拥有“汉语言文学”一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21世纪的学术发展和文化进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素养,较强的读说写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本专业研究和教学的新型学术人才和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新闻、出版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为高校师资,新闻出版部门从业人员和政府机关干部。 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应用语言学、方言研究、文学概论、文艺美学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唐诗研究、词与词学研究、宗教与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西方现代派文学、苏俄文学、文学批评、中国女性文学、现代中国小说、中国新诗、现代中国文体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等。 中文学科在南开已有近80年的历史。近年来,中文系不断提高本科专业教育的水准,于1994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同时,为适应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该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其博士学位授权点现已覆盖了中文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所有8个二级学科;继1981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中国文学批评史”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之后,2000年,“中国语言文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博士及硕士授权学科为: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1)先秦至南北朝文学,(2)唐宋文学,(3)元明清文学,(4)中国文学批评史,(5)中国文学思想史,(6)中国小说史,(7)中国戏曲史,(8)传统文化与文学,(9)词与词学;2.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古典文学文献学;3.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1)中国现代文学,(2)中国当代文学,(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4)中国女性文学,(5)中国近代文学;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1)欧美文学(2)比较文学(3)俄苏文学;5.文艺学,研究方向:(1)当代文艺理论,(2)文艺评论,(3)文艺美学,(4)中国画论与古典美学;6.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1)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研究,(2)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类型研究,(3)民族语言专语研究;7.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1)汉语词汇学及语义学(含汉语词汇史),(2)汉语语法学(含汉语历史语法),(3)汉语语音学和方言学(含汉语语音史),(4)汉语语音学和音系学;8.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1)理论语言学,(2)实验语音学,(3)对外汉语教学,(4)语言规划研究。 另自主设置二个博士及硕士授权学科:1.比较语言学,研究方向:(1)汉语与非汉语比较研究,(2)双语及双方言研究,(3)比较方言学;2.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方向:(1)中国文学思想史,(2)唐宋文学与文论。 该系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4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教授30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主要学术带头人在知名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其学术地位为学界所公认。教师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成果丰硕,近5年来,“中文”学科共出版著作200多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科研成果在各类评奖中获奖30余次,其中全国普通高校首届和第二、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1项,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2项。教学成果方面,获国家级重点教材立项4项,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级2项,国家教委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累计有10余门主干课程被评为市级、校级优秀课程。“中文”类专业每年都有10多名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近5年培养硕士学位获得者近400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60余人,其中不少以其高素质成为高校师资。该系人才培养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是:罗宗强教授、曾晓渝教授、陈洪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别获得首届(1999年)、第七届(2005年)、第八届(2006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传播学系传播学系的前身是原中文系的本科专业“编辑出版学”。该专业创办于1984年,在国内高校中开办最早;2001年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 本科专业。两个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胜任平面媒体(书刊、报纸等)和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采写、编播、摄录、主持、评论、策划等业务的高层次编辑出版、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各大传播媒体,部分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工作。 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有:传播学概论、新闻传播学、编辑出版学、报刊编辑学、中国出版现状与对策、图书发行网络与业务、传播法规、图书策划与整合营销、媒体经营与管理、出版美学、统计学原理、网络技术与网络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文艺美学基础、中国思想文化史、现代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史、世界文明史专题、文献检索与利用、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概论、传媒经济学、网络传播、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制作、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栏目策划等。 该系拥有2个硕士点:1“新闻学”,方向为(1)“中外新闻传播研究”,(2)“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2“传播学”,专业方向为(1)“媒体编辑”,(2)“应用传播”。该系在办学理念上,重视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交叉、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广受传播业界欢迎。该系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另聘有国内外知名专家12人为兼职教授。 东方艺术系东方艺术系建于1988年,1991年正式面向全国招生,拥有“绘画(中国画)”一个本科专业,人物、山水、花鸟,白描、写意、工笔,品类齐整,技法全面,尤以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绘画的优秀传统,开创具有人文关怀和现实精神的新的艺术境界为宗旨,体现了综合性大学中艺术系科的鲜明特色。绘画专业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以高水平绘画专门人才为宗旨,要求毕业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强烈的创作意识,有宽博的文化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能独立地进行绘画创作及理论研究。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高校师资、画院专业人才、美术编辑、广告企业从业人员。 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文艺美学基础、中国思想文化史、花鸟临摹、白描临摹、花鸟写生、白描写生、工笔人物临摹、工笔人物写生、写意人物、写意花鸟、山水临摹、山水写生、素描、速写、书法、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古典诗词鉴赏、篆刻、毕业创作等。 该系拥有2个硕士点:1.美术学,研究方向:(1)中国画·人物画,(2)中国画·山水画,(3)中国画·花鸟画,(4)综合材料绘画。2.美学,研究方向:(1)东方美学(2)艺术美学(3)当代美学思潮。研究生教学中以东方美学、艺术美学、传统画论书论为特色方向;同时与中文系的“文艺学”相结合,培养中国绘画理论方向的博士生。该系现有教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拥有多名有较高艺术造诣和知名度的美术家。 艺术设计系该系是为发展应用美术,拓展新的专业领域,扩充南开艺术教育和艺术研究的内涵而建立,自2002年开始每年面向全国招收4年制本科生60人左右,文理兼收,拥有“艺术设计”一个本科专业,其中包含环境艺术设计(含室内、室外、城市景观、公共装饰艺术如城雕、壁画等)、视觉传播设计(含平面、广告、会展、书装、CI、)及工业设计等三大专业方向。该专业依托我校特别是文学院各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致力于发扬本院中国—东方艺术与美学研究的优良传统,使现代意识与东方艺术精神相结合,形成有特色的专业方向;理论研究与设计艺术实践并重,学科建设与面向社会服务互为支撑;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与艺术交流,建立与著名设计院校系所的稳固合作关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设计思想和超前的观念,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胜任各类高层次设计创作的设计艺术工作者。培养方式为1、2年级集中讲授专业基础课程,以使学生打下较宽的基础; 3、4年级根据学生材质和兴趣确定专业方向,着重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和设计实践活动。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域的设计、创意人员和高校师资。 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文艺美学基础、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外美术史、现代艺术思潮、古典诗词鉴赏、造形透视、书法艺术、装饰艺术、二维空间设计、素描造型、文字学、自然美探索、艺术概论、色彩造型、三维空间设计、色彩写生、中国民间美术史、设计史、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雕塑艺术与陶艺、综合材料、篆刻、计算机表现、人体工程学、摄影、设计实践、工程预算、试验性装饰艺术、摄影艺术、毕业设计等 该系拥有“设计艺术学”硕士点,方向为(1)视觉设计,(2)环境设计,(3)服装设计。该系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 文化素质教学部南开大学文化素质教学部是隶属于南开大学文学院,面向全校从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机构,现有专岗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并以中文系、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和东艺系为后援,在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主要承担艺术类(含美术、舞蹈、音乐欣赏、声乐、民族器乐等)、语言文学类(含大学语文、写作、古典诗词赏析等)素质教育课程,同时组织系列讲座,拓展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和艺术竞赛活动。作为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实体单位,致力于落实国家教育部及“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一系列要求,承担着全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负有“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的重任。该部以文学院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为依托,积极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经过3-5年的实践,总结出较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