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京长江四桥 |
释义 |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是国内首座三跨吊悬索桥,是江苏省境内开工建设的第八座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是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之一,是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和重要组成部分。 大桥简介大桥位于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下游约10公里处,起于六合区横梁镇以东与宁通高速公路相交处,经龙袍镇跨越长江,与对岸石埠桥连接,止于沪宁高速公路相交处的麒麟枢纽,接在建的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南环段,全长28.996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约5.448公里,主跨采用1418米三跨吊悬索桥方案,全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跨江大桥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两岸接线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全线设横梁、龙袍、栖霞、麒麟4处互通立交,预留红光、仙林2处互通立交,并建有滁河、七乡河2座特大桥。为保护环境及与周边景观相协调,路线在仙林地区的8.8公里全部采用高架方案,在穿越北象山时采取隧道方案。南京长江四桥的桥体净空高不小于50米,主通航孔净宽890米,5万吨级巴拿马海轮可通过。 大桥于2008年1月6号奠基开工,核批建设工期五年,预计将于2013年建成通车。(南京四桥技术专家组第二次会议上,原计划2013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四桥,将提前至2012年建成通车。) 缆索体系本桥方案为三跨悬吊悬索桥,其主缆分跨为(166+410.2)+1418+(363.4+118.4)=2476m;塔顶主缆理论交点标高234.2m,主缆中心线最低点标高为234.2m-157.50m=76.7m,主缆垂跨比1/9.003。主缆采用高强度镀锌平行钢丝索股(PPWS)组成。每根主缆中,从北锚碇到南锚碇的通长索股有135股,北边跨另设6根索股,在北主索鞍上锚固;南边跨设8根背索,在南主索鞍上锚固。每根索股由127根直径5.35mm的高强度镀锌钢丝组成。 本桥悬吊系统采用销铰式吊索和索夹的结构方案,吊索与索夹、钢箱梁(过渡墩)为销铰式连接。全桥加劲梁共设(26+89+23)×2=276处吊点,每处吊点设2根吊索。 地理位置根据规划,南京长江第四大桥选址在南京长江二桥下游约10公里处,起点位于长江北岸宁通高速公路横梁镇东侧的横梁互通,向南经红光村东、红山窑东、龙袍镇西,于石埠桥附近跨越长江,在栖霞区跨越京沪铁路和九乡河,再向南沿九乡河以东,按南京市总体规划中的预留通道布线,经仙林大学城东,止于路线与沪宁高速公路相交处的麒麟枢纽,按规划的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南环终点。线路全长28.996公里,项目建设工期5年。 奠基仪式2008年1月6日,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枢纽工程———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奠基仪式在南京栖霞区隆重举行。省委书记梁保华为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奠基石揭碑,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罗志军在奠基仪式上讲话。根据计划,四桥将于2013年建成通车。 设计要求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是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之一,是沪蓉国道主干线———南京绕越高速公路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跨江大桥和两岸接线工程两部分构成,北起宁通高速公路横梁镇以东,经石埠桥跨越长江,南止沪宁高速公路,全长28.11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6.25公里,南北接线长21.86公里,全线采用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 建成时间南京市副市长、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协调指挥部指挥长陆冰在奠基仪式上汇报大桥工程概况时表示:“根据工程计划,今年将正式开工建设主桥,2010年完成以主塔为标志的攻坚任务,2011年完成主缆建设,开始桥面吊装,2012年完成全桥合龙实现全线贯通,2013年全面交工完成验收,正式建成通车。” 重要意义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罗志军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的开工表示祝贺,他说,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国家运输主通道的通行能力,完善全省主干线公路网布局,加快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增强南京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国内首座三跨吊悬索桥,建设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严,工程建设面临许多新挑战、新考验。长江四桥北接线规划设立横梁互通、浦仪互通(预留)和龙袍互通;南接线设立栖霞互通、仙林互通和麒麟互通。其中横梁互通位于六合区横梁镇境内,与宁通高速公路相交;龙袍互通位于六合区龙袍镇境内,与沿江一级公路相交;栖霞互通位于栖霞区栖霞镇境内,与宁镇公路(312国道)相交;仙林互通位于仙林大学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近,与仙林大道相交;麒麟互通位于江宁区麒麟镇高井东侧,与沪宁高速相交。 与已建成通车的长江二桥、三桥不同,长江四桥将建成南京第一座主跨1418米的双塔三跨悬索桥,外观类似著名的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但主跨比金门大桥还要长130多米,建成后将更加雄伟、壮观。 主要作用长江四桥在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过江通道———“五桥一隧”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南京“绕越高速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南京市交通集团董事长冯宝椿介绍,四桥将与在建的绕越高速东南段以及宁淮高速、宁洛高速、南京长江三桥,及规划建设的绕越高速东北段形成完整的高速公路绕越环线。它的建成将进一步增强南京过江通道的通行能力,优化南京区段过江交通组织结构,进一步分离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使南京过江设施的功能更加明晰。 看着南京交通规划图,长江四桥将江南沿江公路和江北沿江公路相连,使南京交通更加畅通;宁启高速公路可通过四桥贯通南京城区及南京南方城镇;宁杭高速公路可以通过四桥直接贯通江北公路网;它也为沪宁高速与宁连、宁通、宁淮、宁埠等高速公路的联系提供了另一个方便的途径,同时将大大减轻二桥的过江压力。 交通格局近两年来,南京一直在打造“城内成网、城外成环、过江畅通、八方辐射”的交通大格局,记者从交通、城建等相关部门了解到,在公路的跨江格局上,包括长江四桥在内,捆绑南京地铁过江的大胜关长江大桥、纬七路长江隧道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 在城市路网系统上,新模范马路快速通道将于今年6月左右建成通车,“井字形”快速内环闭合,南京主城的快速内环系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计划到2010年,完成主城内部“井字加内环”快速道路系统和“经六纬九”的主干道网络建设,支路网和节点建设有较大突破,道路网密度有较大提高。 此外,南京正在大力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地铁二号线已经开工,还将陆续启动地铁三号线、六号线等项目建设。按照规划,未来10年将是南京地铁建设高峰期,到2015年,地铁将贯穿江南江北,直达江宁、浦口和仙林三个新市区,使南京老城与周边新市区联系更加紧密。 与此同时,南京要进一步完善都市圈高速公路网络。到“十一五”末,南京将基本形成健全完备的高速公路网、结构合理的干线公路网、规模适度的农村公路网,实现省辖市当日往返,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4小时抵达,都市圈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直通,初步建成“东引西联,南北畅通,两环联动,辐射周边”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 主塔封顶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今天将迎来重要工程节点――主塔封顶。这是从四桥建设协调指挥部获得的消息。 根据工期安排,今天上午8:30,四桥北主塔将正式完成封顶施工。此前,本月8日,四桥南主塔已先期完成封顶施工。南京四桥南、北主塔全部封顶,标志着南京四桥主体工程转入上部施工新阶段。 据介绍,四桥南、北主塔高度均为230米,相当于两座金陵饭店的高度。主塔采用门式空间框架结构,主要由上、下塔柱及上、下横梁和拱梁组成。塔柱施工共分为51节段,其标准节段高度为4.5米,单节最大浇筑方量为303立方米。 南塔于去年11月26日开始施工,今年10月8日封顶,历时316天;北塔于去年12月1日开始施工,今天正式封顶,历时322天。主塔工程累计使用混凝土34768立方米,钢筋5603吨,工期比计划提前26天,创造了4天一个标准节段的新纪录。 南、北主塔封顶后,四桥建设将全面转入上部施工,力争年内开始主缆架设。明年,四桥建设施工重点是主桥主缆及吊机架设;2012年,进行桥面施工并力争具备通车条件。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四桥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0.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7%;累计完成投资30.5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44%。 四桥位于二桥下游约10公里处,全长28.996公里,于2008年1月6日奠基开工,核批建设工期五年,原定2013年建成通车。 吊装桥面12月3日上午,南京长江四桥中跨钢箱梁桥面水上吊装正式启动,标志四桥施工全面进入攻坚决战阶段。南京四桥是目前国内跨径最大的三跨悬索桥,与南京二桥、三桥相比,四桥通航净空由24米提高到50米,可通过巴拿马级5万吨级海轮。由于采用三跨吊,边跨、中跨均可以通航,设计要求钢箱梁吊装从跨中及岸边分别向南北索塔依次进行,边跨、中跨基本同时对称吊装,且施工水域处于南京港口、锚地集中区,水上施工需要不断调整航路,施工安全风险很大。 四桥钢箱梁桥面全长2189.6米,总重达35853.3吨。设计采用全焊扁平流线形封闭钢箱梁结构形式,共分144个梁段。钢箱梁标准梁段长15.6米、高约3.5米、宽38.8米(含风嘴),标准梁段重240吨,其中最大单个梁段重约280吨。钢桥面吊装采用4台缆载吊机分边跨、中跨分别进行钢箱梁施工,其中深水区梁段直接采用缆载吊机垂直起吊安装,南北边跨侧浅水区、无水区梁段采用“临时栈桥存梁法”施工。本次吊装的中跨段为南京四桥最大最重的节段,由两段标准梁段连接起来,最大吊装重量达503吨,两台缆载吊机共同“抬吊”。 截至11月底,南京四桥今年已完成投资约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4%,累计完成投资约51亿元。2012年2月初将完成全部梁段吊装,转入钢箱梁焊接作业,4月底实现全桥贯通,随后拆除猫道,于下半年转入钢桥面铺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