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那坡县
释义

那坡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所辖的一个县。该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余脉六韶山南缘,东南与靖西县相连,西北面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南和西南面与越南接壤,拥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是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八角之乡”荣誉称号。

中文名称:那坡县

外文名称:Napo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辖地区:城厢镇、平孟镇、坡荷乡、龙合乡

电话区号:0776

邮政区码:533900

面积:2230平方公里

人口:20.44万人(2007年)

著名景点:玄武岩群,燕子洞,感驮岩

基本概况

那坡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所辖的一个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邮编:533900。代码:451026。区号:0776。拼音:Napo Xian

该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余脉六韶山南缘,东南与靖西县相连,西北

面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南和西南面与越南接壤,拥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辖2个镇和10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行政区域面积2231.11平方公里。2003年末人口19.7万,其中农村人口17.7万,有壮、瑶、苗、彝等少数民族,人口18.09万人。2006年统计,全县有47878户200859人。耕地面积1.04万公顷,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107公顷,旱地面积5491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58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800公顷。农机总动力9.8万千瓦。有林面积85542.8公顷,森林覆盖率57.3%。等级公路里程31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6公里,主要旅游景点(区)有感驮岩、平孟古炮台、黑衣壮民族风情园和边境少数民族风情园,年接待游客3.6万人次。重要矿产资源有钛铁矿、铝土矿,储量分别为1.5万吨和2619.7万吨。著名地方产品有大红八角、玉桂油、茴香脑、中草药材等。行政区划 那坡县辖2个镇、7个乡:城厢镇 平孟镇 坡荷乡 龙合乡 德隆乡 百合乡 百南乡 百省乡 百都乡。

历史沿革

那坡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古为百粤地。

秦地属象郡,未有建置。汉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属益州刺史南部牂牁郡句町县地(治今云南省广南县)。尚无建置。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地属益州南部兴古郡,郡治在宛温(今云南省砚山县维摩镇)。尚无建置。西晋咸宁元年(275年),地属宁州兴古郡,郡治在律高(今云南省弥勒县竹圆镇)。尚无建置。

南北朝地属南朝宁州西平郡(治今广西西林县西平乡)。尚无建置。

隋开皇元年(581年),地属南宁州总管府辖(府治在今云南省曲靖)。尚无建置。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岭南为东道和西道,岭南西道包括今广西境及云南省东南部。

此时县地属岭南西道的羁縻地。尚无建置。

五代十国地属南汉邕州(今南宁)的羁縻地。尚无建置。

宋皇祜五年(1053年),始建置,称镇安峒(治今城厢镇北侧感驮岩),属邕州。政和元年(1111年),在镇安峒建右江军民宣抚司。政和四年(1114年),镇安峒改为镇安羁縻州,属邕州。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镇安土州改为镇安路。领安德、归顺、上映3个土州和下雷土峒,辖及今那坡、靖西、德保、天等、大新等县地。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王朝以镇安路住地僻远,废路,迁至废冻州(治今德保县),改立镇安府。今那坡称为小镇安。永乐年间(1403~1424年),镇安土府岑天保,奏请以次子岑志英分管小镇安地,授职土知州。属思恩府(府治今武呜县)遥领。

清乾隆八年(1743年),镇安土州改为土巡检司,属镇安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改流官,置通判,称小镇安厅。光绪十二年(1886年),小镇安厅改称为镇边县,隶属归顺直隶州(治今靖西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仍称镇边县,直隶于省。2年(1913年),八月,隶属镇南道(道治今龙州县)。16年(1927年),废道,改称镇南区。19年(1930年),属靖西民团区管辖。21年(1932年),属龙州民团区管辖。22年(1933年),属天保民团区管辖(区治天保县)23年(1934年),改属天保行政监督区。29年(1940年),改属第十一区(区治靖西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1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至1951年6月,镇边县属龙州专区管辖。1951年7月,镇边县属百色专区管辖。

1953年4月23日,经政务院批准,镇边县更名睦边县。10月3日广西省人民政府以(53)省民字第97号文批复同意。自10月27日起将镇边县改为睦边县。属桂西壮族自治区百色专区。1956年3月2日,睦边县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州百色地区。1958年1月25日,睦边县改属百色专区。

1965年1月20日,1965年1月20日,因毛泽东一句话而改名为那坡县。

1971年,那坡县改属百色地区。2002年6月2日开始属百色市至今未变。

行政区划

2000年,那坡县辖2个镇、10个乡:城厢镇、平孟镇、坡荷乡、龙合乡、定业乡、德隆乡、百合乡、百南乡、下华乡、百省乡、百都乡、那隆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015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厢镇 45551 、平盂镇 13251、 坡荷乡 12386 、龙合乡 16481、 定业乡 11649、 德隆乡 16141、 百合乡 13535 、百南乡 8212 、下华乡 6271 、百省乡 7977、 百都乡 11765 、那隆乡 6939。那坡县

2003年那坡县行政区划一览(2个镇、10个乡)

100 城厢镇 辖:镇玉、城北、城南3个居委会;永宁、那赖、百灵、永平、果仁、合群、弄楠、吞岭、弄力、永靖、超群、永乐、弄底、龙华、和平、洞汉、中强、那桑、念甲、念烟、者仲、百林、者兰、隆平、达腊、口角26个村委会。

101 平孟镇 辖:平孟、孟达、弄汤、果梨、旧村、农信、北斗、那万、那珍、念井10个村委会。

200 坡荷乡 辖:坡荷、弄耀、小果腊、果杷、中山、大果腊、那池、果亮、弄约、永安、善合、谦合、弄忙13个村委会。

201 龙合乡 辖:龙合、忠合、两合、智合、信合、德合、果力、仁合、马元、共合、果桃11个村委会。

202 定业乡 辖:定业、明浪、宋平、德灵、弄怀、品端、桂合、惠布8个村委会。

203 德隆乡 辖:德隆、德旺、三章、德康、那造、昂屯、德乐、念头、德孚、平达、团结、文华、德标13个村委会。

204 百合乡 辖:百合、那乐、民兴、平坛、那化、清华、振武、大华、念银、栋英10个村委会。

205 百南乡 辖:百南、规良、上隆、弄明、规迪、上盖、那岜、甲柳8个村委会。

206 下华乡 辖:上华、下华、那翁、那龙、规六5个村委会。

207 百省乡 辖:百省、那孟、百坎、坡荣、坡同、那布、面良、上荣8个村委会。

208 百都乡 辖:百都、者赖、唐昔、果庇、者欣、坡酬、弄化、弄陇、坡金9个村委会。

209 那隆乡 辖:坡芽、芭蕉坪、各门、红坭、政德、感怀6个村委会。

2005年,定业、那隆、下华3个乡分别并入龙合、百都、百省3个乡。

地理位置

那坡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地跨东经105°31′至106°5′,北纬22°55′至23°32′。东及东北部与靖西县相连,南及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平、河江两省接界,西及西北部与云南省富宁县接壤。东从坡荷乡照阳关起,西至百都乡白云山止,横宽直线距离38公里;南自平孟镇汤那山起,北至城厢镇卡腊山止,纵长直线距离67公里。国界线长206.5公里,是广西陆上疆界线最长的县份之一,辖9个乡镇,全县国土面积2231.11平方公里。

现成所在地城厢镇距百色市254公里,距首府南宁405公里,距云南省昆明市700公里,平孟口岸距越南高平48公里,距越南首府河内200多公里。

那坡县行政上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管辖。

区位优势

那坡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东西北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南与越南高平、河江两省接壤,边境线长207公里,是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县内有一个国家二级口岸--平孟口岸。那坡县交通便利,全县已实现乡乡通油路,省道二级公路(新富线)穿越县城,境内沿边三级油路贯通各个边贸点。从县城经平孟口岸南下直达越南和东盟各国。因此,那坡县是东盟贸易区重要前沿位置,是广西乃至全国通往东盟贸易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经济发展

2008年经济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5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21.6%,同比增长6.3%;财政收入701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1.68%,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6.1%,同比增长20.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1.6%,同比增长19.9%;工业总产值完成3.32亿元,同比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5.7%,同比增长16.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2.2%,同比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85元,完成任务数的103.3%,同比增长16.3%。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边防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农业

一是粮食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障,农业产值稳中有升。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早动员,早部署,积极引导群众做好备耕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63万亩,粮食总产量5579.2万公斤,农林渔牧业产值完成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二是农林产业化调整初显成效,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桑蚕产业、烤烟种植取得新突破,2008年全县新增桑园1.15万亩,累计桑园面积达3.1万亩。全年饲养大蚕1.32万张, 2008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0351吨,完成年初计划的100.04 %,同比增长5.91%。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4605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3.82 %,同比增长8.31%。

2008年通过向上级争取和本级财政安排,全县共投入4325.88万元落实15项惠民政策。其中,粮食直补761.71万元;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336.95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0.41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372万元完成31条74.4公里屯级道路建设,解决了18个村1614户7528人的行路难问题;完成了4处400立方米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171户1283人的饮水难问题;投入资金240万元完成贫困村沼气池建设2000座。产业扶持方面,投入 72.9万元完成花椒种植5399亩。扶贫培训工作方面,投入扶贫培训资金25万元,共举办扶贫培训班184期1280人次。社会帮扶工作方面,利用南车集团的180万元帮扶资金,为农户无偿提供800万株桑苗发展桑蚕产业,扶持群众对1000亩八角和油茶低产进行改造,支持建设和平村养殖场,建设2处400立方米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2条5公里屯级道路,帮助解决边远山区小学食堂建设、增添床架和被褥等,举办3期宏志班扶持90名学生、开展师资培训、添置县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室设备。此外,充分利用广东帮扶的76万元资金实施百省乡面良村弄平屯新村建设。

工业

全县工业经济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非公企业增速强劲,为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税金总额1096万元。一是抓好企业技改工作。严格按照高耗能企业准入标准抓好金盛、那坡、鑫隆三个冶炼厂的技改工作。通过技改,冶炼企业得到上级环保准入批复。2008年冶炼企业总产量1.79万吨,同比增长0.5%;总产值12653万元,比上年增加2758万元,同比增长27.8%;企业创税723.7万元,比上年增加202.7万元,同比增长38.9%。缫丝厂技改项目总投资950万元,完成投资550万元。兰田木材加工厂扩建工程总投资800万元,完成投资量的100%。二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外出招商、驻地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会展招商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招商,2008年我县成功引进投资3.2亿元的壮龙幸福新城项目, 投资4000万元的饮食服务公司资产盘活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富满地香料厂,投资2000万元的鑫翊冶炼厂,投资300万元的振霖木制品厂等12个项目,完成市级下达任务10亿元的124%。年内招商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765亿元,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07.58%。

城镇化建设

县城城区规划面积已达到3.2平方公里。二是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7万元维修政协路720米和平整城西区那赖路1.4公里;投入14.5万元修建城南次街道排水沟303米和食品小区水沟125米;投入11万元在城南新区次街道和旧城区背街小巷安装路灯120盏;投入15万元建设广场公厕。三是城西新区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百色长江天成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城西壮龙幸福新城,该项目于2008年9月19日顺利启动,前期投入3476万元,完成征地438.5亩,已进入三通一平阶段。四是城管环卫工作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卓有成效。坚持将“城乡清洁工程”列为和谐那坡年度考评重要内容,组织各乡(镇)和各单位定期不定期开展责任区清扫活动,巩固工程成果,同时,进一步调整充实城管环卫队伍,强化城区日常管理工作。

对外交往

经多方努力,我县平孟口岸升格已提上中越两国政府议事日程,口岸升格工作走在全区同等县(市)的前列。投资150万元新建的平孟岭隘、百南那平、百省那布三个边民互市市场于2008年4月底至5月初相继开市投入使用,为边民提供了便利的互市场所。同时,积极主动与越南邻县及国内周边地区沟通联系,推进交流合作,与云南普阳煤矿签订了铝工业供用煤的意向协议,与越南河江省苗皇县缔结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与越南高平省河广县签订了农业产业合作项目协议,启动了200亩桑园种植项目,互动合作的加强,为那坡县经济提质提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8年全县边境贸易(含异地报关进出口)总额完成27502.29万元,其中:出口10353.73万元,进口17148.56万元;在边境贸易总额构成中,边境小额贸易完成24658.04万元,边民互市贸易完成2844.25万元。

财税和金融

2008年全县营业税收入1425万元,增值税收入561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95万元。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全年共查处偷漏税案件6起,挽回损失37.84万元,查补入库税款930.7万元。积极向上级争取财力补助,缓解财力紧缺状况。全年共争取上级补助收入32045万元。厉行节约,认真执行预算方案。特别是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加大县直各收费部门预算外资金收入治理力度,压缩开支,科学理财,集中财力保证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实现全县财政收支平衡。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701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1.68%,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6.11%,同比增长20.65%。财政支出4234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5.32%,同比增长95.32%。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沟通合作,金融信贷工作运行良好。搞好项目对接,鼓励银行加快业务创新,优化资金投向,支持我县优势产业、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大支农资金投放力度。2008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454万元,同比增长34.5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201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092万元,同比增长40.95%。

教育

全县7-12周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3%,辍学率0.56%;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8.35 %,文盲率0.48%。13-15周岁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95.1%,辍学率2.819%;适龄“三残”少儿入学率76.8%。二是认真实施“两免一补”工作。2008年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450.96万元,全县有15001个小学生和5789个初中生获得国家提供免费教科书和课堂作业,其中免费教科书资金259万元,免费课堂作业资金42.55万元。三是投入6.5万元,解决14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学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补助问题。四是投入625万元实施“兴边富民”项目、中小学校危房改造项目、“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奖励资金项目和改善边境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项目。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投入11万元选送部分学校领导及教师骨干到华东师大及广西师院进修学习。六是共投入59.4万元作为教育教学质量奖励资金。七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8年高考实现百人上本科线的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人数达108人;中考上市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61人,比去年多27人;小学毕业水平测试成绩居全市各县(区)前列。

卫生

卫生工作方面,一是 “新农合”医疗补助工作顺利实施。全县共有38022户156670人参加新农合,完成筹资金额1191.32万元,参合率85.09%,比上一年提高11.56个百分点。有49308人获得新农合补偿,补偿金额750.47万元,新农合群众受益面达31.5%,补偿金额994.87万元,资金使用率86.73%。共投入142.56万元新农合配套资金;投入10.39万元为五保户、特困户10388人缴纳个人参合资金;将国营百合农场医院认定为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将全县有执业资格的82家村卫生室定为村级医疗机构,大大方便了广大参合农民看病就医。二是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投入28.5万元新改建10个示范性村卫生室;投入44万元建设国债乡镇卫生院项目;投入55万元扩建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投入234万元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是有效地处置了手足口病疫情,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得到较好控制。四是投入7.5元帮助在外地服用“三鹿”婴幼儿奶粉而致病的本县患儿减免诊疗费。五是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临床医疗工作扎实开展。坚持“降消”项目财政配套保障机制,切实做好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儿童抢救工作,2008年共有 1536名贫困孕产妇得到救助,救助金额达33.14万元。

2010年经济

2010 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 11.34 亿元,是 2005 年的 2.27 倍;财政收入 8143 万元, 是 2005 年的 2.14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6.53 亿元,是 2005 年的 4.91 倍;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3.92 亿元,是 2005 年的 2.1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314 元,是 2005 年的 1.79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 2599 元,是 2005 年的 1.79 倍。2009 年我县被评为“广西科 学发展进步县”。 一、“三农”工作成绩显著 粮食安全得到保障。2010 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 28.38 万亩,完成全年任务 25.2 万亩的 106.4%,粮食总产量 5.75 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 100%。 农业产业化不断加强。一是桑蚕业进一步发展。通过采取增加财政补贴、推广桑枝栽培 食用菌技术、及时上调蚕茧最低收购保护价等有效措施,激发群众种桑养蚕积极性。

“十一 五”期间,全县累计种桑面积 3.01 万亩,鲜茧产量 149.31 万公斤,销售收入达 3587.59 万 元。二是林业工作稳步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森林覆盖率达 72.6%,比 2005 年 增加 5.6 个百分点; 林改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和农村国债沼气池 项目建设被自治区评为优良工程;完成 10 万亩八角低产改造,荣获“全国八角农业标准化生 产示范县”殊荣。2010 年全县八角鲜果总产量达 6000 吨,产值 2400 万元;林下种植芭蕉芋 2 万亩,林下草果种植发展到 8000 亩,林下种植其它经济作物 1.2 万亩。三是烤烟生产态势 良好。2010 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发展到 2000 亩,共收购烤烟 5068 担,销售收入 322.6 万元, 烟农户均收入 1.69 万元。四是畜牧业发展加快。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出台奖 励政策,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林下养鸡、养蜂、养兔、养竹狸、养野猪等特色养殖。

目前已发展年出栏 50 头以上的养猪场 44 个,年出栏 10.2 万头;年出笼 5000 羽以上肉鸡养 殖场 59 个,年出笼 30.6 万羽。2010 年全县水产畜牧业产值达 2.91 亿元,规模化养殖占全 县养殖总量从“十五”期末的 2%跃升到“十一五”期末的 25%。县动物防疫检测站兽医实验 室顺利通过农业部考评验收。五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各类耕田机达 3500 台,农 机总动力达 20.5 万千瓦;“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成为百色市唯一获得“全国平安 农机示范县”荣誉的县份。 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五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 包括实施农村小学在校寄宿生“补蛋工程”、高龄补贴和大病救助,为村(社区)干部、代 课教师、环卫工人、村医生、村兽医员提高工资待遇,为各乡(镇)购置公务用车,新建和 维修村部办公楼等,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投入 4439.37 万元落实 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发放廉租房补贴 750.65 万元,新建廉租房 446 套 2.21 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 259 套 1.9 万平方米。城镇低保补助标准由 2005 年的 110 元/人·月提高到 2010 年的 200 元/人·月;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 2006 年的 57 元/人·月 提高到 2010 年的 100 元/人·月。 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整村推进”工作扎实开展。投入 9596.92 万元开展第一至第 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村级道路、沼气池、水池、茅危房改造、水利渠道硬 化、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二是社会帮扶持续推进。

五年来,社会各类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 2777 万元,受益群众覆盖 9 个乡(镇)63 个贫困村 9446 户 4.2 万人。 新农村建设有效开展。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共派出 528 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对 130 个 村(社区)进行具体指导,投入 1734.6 万元实施 15 个新农村试点建设。平孟镇那万村新农 村建设荣获百色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一等奖。 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家庭水柜 3935 座、集中供水工程 642 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 1.63 万户 8.06 万人;对 6849 户茅危房 实施改造,修建屯级路 145 条 439.8 公里,解决 2.5 万人出行难问题;完成 53 个村级沼气服 务网点和 35372 座沼气池建设,沼气池覆盖率为 79%;未通电自然屯用电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兴边富民”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那坡工作的重 要批示精神,我县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先后投资 1.78 亿元实施 8800 多个边境项目建设, 基本完成边境 0—20 公里“兴边富民”项目工程建设,覆盖 6 个乡(镇)59 个行政村 1.84 万户 7.93 万人。此外,在边境一线 9 个特困苗族屯实施新增项目建设,有效解决群众耕地不 足、饮水难、不通电、不通路、住房难、孩子就学难等问题。 二、重大项目和工业经济运行效益明显提高 铝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实施永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促龙合年产 100 万吨铝 土矿采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项目厂区征地和土地平整等工作。 冶炼和建材行业生产效益明显。通过实施技改、扩大生产规模等措施,2010 年全县 5 家 冶炼企业总产值达 1.02 亿元,比 2005 年增加 7061 万元;砖厂发展到 11 家,总产值达 7148 万元,比 2005 年增加 4310 万元。 木材深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加大木材加工企业整合力度,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2010 至 年,全县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到 10 家,产值 9400 万元。 小水电开发步伐加快。

2010 年, 至 全县建设小水电站 33 座, 总装机容量达 15.4 万千瓦, 已建成并网发电的水电站有 20 座,发电量 5062 万千瓦时,比 2005 年增加 4026 万千瓦时。 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实施通行政村道路建设项目 42 项 261.91 公里, 渡改桥项目 2 个 46 延米,农村客运站 7 座 2100 平方米,完成投资 1.2 亿元。此外,高速公 路正在建设当中,已完成投资 3.5 亿元。 国有资产盘活和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力度加大。把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和城镇低收入家庭 住房保障工作同国有企业闲置资产盘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稳步推进县国有企业改革,成功 引进资金 1465 万元盘活 11 个国有企业,解决了 210 名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 三、金融财税平稳运行 2010 我县财政收入 8143 万元,比 2005 年增加 4330 万元;财政支出 8.02 亿元,比 2005 年的 1.7 亿元增长 3.71 倍。

2010 年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8.82 亿元,比 2005 年增加 5.42 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6.04 亿元,比 2005 年增加 12.73 亿元;贷款余额 7.43 亿元, 比 2005 年增加 5.53 亿元。 四、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 城镇规划工作得到加强。完成县城区和平孟镇总体规划以及平孟口岸区域详细规划编制 工作,认真抓好乡(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试点村屯规划工作,县城区规划面积达 3.2 平方 公里。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城建项目资金 4307.4 万元,实施 街道硬化、绿化、亮化,通过 BT 模式实施县城供水管网改造等市政工程项目,共铺设主街道 5.6 万平方米,修建防洪堤 3300 米、排水沟 4300 米。此外,投资 5797.84 万元完成县城污 水处理厂建设;投资 4708.16 万元完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投资 337 万元完成城厢镇 弄内屯、卡空屯和坡荷乡那池屯的风貌改造任务;投资 60 万元完成城厢镇者祥屯和龙合乡达 后屯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 房地产开发项目发展迅速。

人口与民族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以前,县内户口、人口无资料记载。三十四年,全县共有11405户26035人,每平方公里11.68人。1949年有20485户99163人,每平方公里44.45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20663户104640人,每平方公里47.30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有22244户108708人,每平方公里48.72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有28338户175578人,每平方公里78.70人。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有35866户190982人,每平方公里85.6人。2006年统计,全县有47878户200859人。作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那坡县境内生活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么老族。汉族。宋皇祐年间(1049-1053),多系随狄青南征留戍边士卒,适乡服提而在驻地定居;另一部分是外籍在此任职的官员及其随从,去职后在此落籍;也有到此行商并安家落户,多来自广东、湖南、湖北福建等地,于清嘉庆以后陆续迁入。住在州、县城内。2006年统计,共有2255户10064人。瑶族。境内瑶族,分有蓝靛和大板两支系,解放后统称瑶族。蓝靛瑶(自称“秀门”或“金门”),因善种蓝靛,穿蓝黑衣服而得名。大板瑶(自称“勉”),崇拜盘瓠图腾,奉传说中的盘王为祖先,大多沿宗盘姓。女子喜爱美饰,壮族赞誉其为“花瑶”。 2006年统计,共有1102户5198人。 苗族。散居在县境西南部的妖皇山和面良的深山上,因男女老少兴穿白麻布衣,也称“白苗”。 2006年统计,共有400户1671人。彝族。县境内分白彝和红彝两个支系,旧称白倮倮和红倮倮,解放后称彝族。分布在达腊、念毕、者祥、岩华、坡报、达汪、下么要等地的属白彝,也叫高裤脚彝、裙裤彝(彝语称“芒佐”);住在下华乡的坡五、坡康屯的属红彝也叫红头彝或花腰彝(彝语称“芒集或乜集)。一般都是大分散,小聚居,也有少数与当地壮族或汉族杂居。2006年统计,共有309户1366人。么佬族。06年的全县人口统计表明,境内有5户42人。都居住在城厢镇内。1990年以后才搬迁入境。壮族 是县内的主体民族,旧谓“土人”、“土著”,建镇安峒后,外籍人陆续迁入杂居,渐化为壮族。据1990年人口普查,共有171175人,占总人口89.63%,遍布全境。以语言分类,有布壮、补央、布峒、布农、布锐、布依、布嗷、布省、布决、布拥、隆安、炸州等。2006年统计,共有36337户156018人。

矿产资源

那坡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铝矿、金矿、铜矿、锰矿、铁矿和辉绿岩等20多种。矿产种类多、分布集中,含量高,可露天开采,是那坡县矿产资源的最大特点。那坡县矿产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正在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黄金、钛铁矿、粘土和石灰岩,还有铝矿、铜矿、锰矿和辉绿岩等多种矿产尚未得到开发。全县铝土矿储量达1亿吨以上,且该矿属堆积型矿床,可露天开采。百都那全辉绿岩质量好,可生产出翡翠绿色辉绿岩石材饰面板,是楼台、亭阁的上等装饰品,可出口日本、港澳、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水力资源

那坡县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为18万千瓦,可开发建设小水电站36座。目前已有5个小水电站建成投产。

生物资源

那坡县生动物资源丰富,已列为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熊猴、猕猴、短尾猴、麝香、林麝、水獭、穿山甲、山瑞、果子狸、大灵猫、苏门羚、南蛇、蛤蚧、猫头鹰、鹧鸪、鹌鹑、原鸡、寒鸡等。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木薯、黄豆等。优质林木有杉、松、桦、楠、栎、樟、等。此外有珍稀树种:敬天树、砚木、黄松、广西青梅等。主要经济林有玉桂、八角、油茶、油桐、梨、板栗、李、竹、荔枝、桃等。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8.2%。主要土特产品有玉桂油、茴香脑、大红八角、黄花菜、金耳、银耳、香菇及各种中医药植物。

旅游资源

那坡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各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那坡县民族资源丰富,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荣获"全区社会文化先进县"、"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的称号。尤其是近几年来,那坡县全力打造黑衣壮民族文化品牌,通过精心包装、宣传、推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黑衣壮民族文化品牌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誉满海内外。目前,那坡县重点抓好黑衣壮原生态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着力创作一批黑衣壮民俗的文艺作品。同时,加大对黑衣壮地区的田野调查力度,挖掘黑衣壮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争取将达文屯建成广西第二批生态博物馆,力争把黑衣文化申报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走进壮乡瑶寨,那充满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会让你感受到来自山野气息的强烈震撼。被誉为"壮族活化石"的那坡县黑衣壮吞力屯黑衣壮旅游景点年接待旅客达3.5万人。那坡的彝族文化风情也独具特色,其节庆文化活动自成体系,白彝的跳弓节、牛王节、补年节和红彝的求雨节等歌舞绚丽多彩,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具有民族旅游、=边关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百南的漂流更是让你尽享蓝天碧水、峰峦叠嶂的旅游快乐和跨国的独特体验。

香料基地

那坡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摄氏度,年降雨量为1421.8毫米,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天然空调"的美誉。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种植八角,自清末以来就有种植八角的传统。民国初年,镇安茴油经越南输入法国,很受欢迎,有"法国香水无镇安茴油不香"之说。目前,全县已种有八角32万亩、玉桂8万亩,成为广西规模最大的天然香料生产基地。从2003年起,那坡县重点抓好现有32万亩八角林低产改造工作。通过进行八角低产改造,既提高了产值,又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农民也得到了实惠,产业化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

玉桂油、茴香脑、大红八角、油茶、油桐、桑蚕、烤烟、梨、板栗、李、竹、荔枝、桃、木材、黄花菜、金耳、银耳、香菇。

本地潜在主要商品

钛铁矿、铝矿、石灰岩、铜矿、锰矿、辉绿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4: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