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中都鼓楼 |
释义 | 鼓楼简介鼓楼地址明中都鼓楼位于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府城镇花布郎街鼓楼广场,是中都城重要附属建筑,和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 鼓楼结构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终明一代,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台基正中间开三个门洞,中门略大,中上有朱元璋亲书的“万世根本”四个楷书大字。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级旅游景区。 鼓楼在建筑布局上有别于其它鼓楼而别具一格。东西向的布局是符合中都城总体规划的,也是对“席山建殿,枕山筑城”的中都城的点缀和平衡,因此把中都城宫阙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中都鼓楼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终明一代,凤阳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清朝以后,“谯楼归市”被列为凤阳八景之一。 鼓楼历史 又称中都谯楼,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 鼓楼是向全城报时的地方。旧时楼上设有“铜壶滴漏,铜点更鼓,以警朝夕”。 鼓楼建成600多年来,几经沧桑,屡废屡建。台基一直保存完好,基上柱础排列整齐。1986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基上楼宇已按旧制重新恢复,再现了当年“谯楼归市”的盛况。楼内布置了《朱元璋·凤阳》展览馆,突出地展示了朱元璋与凤阳的特殊关系以及凤阳在明朝历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相关资料明中都概述“明中都”座落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西北部的淮河南岸高地上,占地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是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建造的一座豪华都城。 “明中都”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诏以家乡临濠为中都。集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罪犯等近百万人,经过六年的营建,到洪武八年四月,突然以“劳费”为由罢建。经过6年的施工“明中都”已完工的项目有禁垣、皇城和宫殿等。由于兴建和使用时间短暂“明中都”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规划的某些布局上,特别是在宫殿布局上,则为后来改建南京都城宫殿和营建北京都城宫殿绘制了蓝图,制作了样板模式“明中都”历经600多年的战火与风雨,如今只剩下皇城遗址。 明中都内有钟楼、鼓楼,目前保存完好的只有鼓楼 。现鼓楼内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塑像及大明王朝的介绍;存有世界上最小的微型鼓(直径2cm )。我们从鼓楼周边的建筑群仍然可以想象出明中都当年的盛况。 谯楼归市中都鼓楼又称谯楼。明洪武八年建,在原云济街东端。鼓楼是一座城阙式建筑。据《凤阳新书》载:筑台,下开三券,上有楼九间,屋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穷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上置铜壶滴漏,铜点更鼓,以警朝夕。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为纪念龙兴之地,下令把中都部分宫殿拆除移建大龙兴寺,藉以表达衣锦还乡之意图。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复拆500多间建筑,重建龙兴寺。崇祯八年(1635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凤阳,“纵高墙罪宗百余人”。基座上的楼宇毁于兵火。崇祯十二年重建,其规模不减当年。但失去报时作用,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登临观景之处。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移凤阳县治入皇城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拆中都9门、禁垣及钟楼基座等,取砖新建凤阳府城。此后,中都城的其它建筑或改作他用,或年久失修坍塌。新建的府城,将此楼包在城中。每日人群从楼东、楼南、楼西、花铺廊四条街上,涌向楼前,逐步成为闹市。每日,人群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登楼而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俯瞰闹市,万千景物,历历在目。《凤阳县志》绘此为“凤阳八景”图之一,名曰“谯楼归市”。 “谯楼归市”成为凤阳八景之一。咸丰三年,楼宇遭兵焚,鼓楼台基仍存。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据守台基,曾在顶面中部砖砌战壕。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都城建筑仅剩皇城。“文化大革命”中,皇城又被拆除三分之二,城砖流失于民间砌民房、修厕所、盖猪圈,江苏、上海等地一时皆有中都城砖。1981年6月至次年2月,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基座上面四周砖筑73个垛形围墙,并在上楼进口处,新建长5.2米,宽4.8米,高5.6米门楼一座。这座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豪华的都城,今天,虽然宫阙殿宇尽毁,仅存皇城午门、西华门及两段城墙,但察其规模巨大的都城遗物、遗址,仍然十分壮观。 景区小吃天长雪片糕色白如冬雪、味甜而松软、柔韧而入口即化。先将糯米炒熟磨粉、放置两个月后,将糯米粉、猪油、糖、水等按比例调和,然后炖熟即可,要求火候的把握十分精确。梅市咸水鹅梅市咸水鹅源于明朝洪武年间,一回民从河南南下,落脚于梅市池河岸边,以养鹅卤鹅为生,因其手艺高明,味道特别,而远近闻名,流传至今。梅市咸水鹅之所以味道独特,主要是在选鹅、配方、火功三个环节特别讲究,所以梅市咸水鹅饱满、色泽黄亮、并有淡淡的草药味。 御膳豆腐御膳豆腐俗称“酿豆腐”,凤阳传统名菜,相传是明朝一位姓黄的厨师创造出来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初,凤阳每年把“酿豆腐”作为贡菜送往京城,朱元璋品尝后,十分赞赏,黄厨师后来进宫当御用厨师。酿豆腐的制作要把三关,即选料、制作、火候;走四步,即做菜快、打蛋清、下油锅、熬糖汗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