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沈周空林积雨图
释义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作者沈周用率笔随意点染丛林、云雨、平冈、小溪和房舍。用笔灵活潇洒,一气呵成,于简率之中见生动秀逸之致。画上左上方作诗二首,款:乙未九月积雨作《雨闷》二首,复作此景书之。是日忽晴,吾意彼苍,亦闻颠崖赤子私讽之语而见悯耶。念七日周。乙未为公元一四七五年,时沈周四十九岁。钤启南一印。右上方有吴宽题记一则,钤胸中天地一印。又钤安仪周家珍藏印。对开有清高宗弘历题诗,钤太上皇帝之宝等鉴藏印多方,曾经清安岐、清乾隆内府收藏。

【名称】明沈周空林积雨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纸本,墨笔,纵:21.7厘米,横:29.2厘米。

“久雨阴连结,晴天安在哉?”这件作品是画家在积雨郁闷之日所作。画中描绘一平坡后的雨中树林景色。画面构景简洁,坡石后的林中溪水,缓缓流淌。低屋掩映,云气弥漫,雨雾迷朦。画家以粗笔而写,墨色浑润,淡墨渲染,使画面显得湿气欲滴,阴雨连绵与画家郁闷难解的情绪跃然画上,与画家自题两首诗恰相对照。其一曰:“茅檐何日霁,溜响漫沉沉,气郁惟添睡,愁多亦怕吟。积润变鸣琴。安得东轩月,皓然当我襟。”

沈周 (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今苏州吴县)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列四家之首,在中国画史上影响深远。

沈周出身诗画世家,祖孟渊、父恒吉、伯贞吉,均以诗画名满吴中,祖上收藏甚丰,对古人诗画见多识广。沈周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览勤学,仅“以丹青以自适”,专心从事丹青与诗文艺术,毕生勤於诗画创作,声誉卓著,德高望重。其艺术质朴而有情致,画风纯化,刻苦研究前人的优秀理论与技法,融会贯通,创立了自己的风格,成为我国十五世纪下半叶在戴进之後最有影响最具独创力的一位画家,在绘画、书法和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最杰出的当表现在绘画方面,嘉靖年间苏州名士王登在《吴郡丹青志》中称“先生石田绘事为当代第一”,绘画兼收并蓄,人物、山水、花鸟无不精通。

沈周绘画以山水为主,宗法元四家,远取董(源)、巨(然),中年宗元四家笔墨,尤其推崇黄公望,晚年醉心吴镇,与自家学养融为独特风格,结构谨严,用笔苍劲沉着,墨色浓厚,气韵雄逸,在明中期画坛兴起画风剧变之潮。以他为发端,其门人文徵明继之,合唐寅、仇英为一局,树起吴门画派旗帜,广学“唐宋名流及胜国贤胜,上下千载,纵横百辈”皆“兼综条贯,莫不揽其精微”(明朱谋□《画史会要》),成就之巨,在中明画坛骤立巨峰,影响所及,数百年不变,其画艺彪炳画史,成就卓然。同时,沈周作为一代画坛宗匠,其於诗文、书法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其诗意清新,“面试《凤凰台赋》,援笔而就,咸以为不减王子安”(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其书法师黄山谷而不染他体,去山谷行书之捍,多灵便秀逸。时人以其诗、书、画为三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