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董其昌楷书翰林院箴轴
释义

【名称】明董其昌楷书翰林院箴轴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明代

【作者】董其昌

【简介】

纵128厘米,横53厘米,纸本,现藏故宫博物院。

其书写内容是大明宣宗皇帝御制翰林院箴,字体属寸楷。款署:“董其昌书。”款下钤“青宫太保”、“董其昌印”。引首印为“玄赏斋”。鉴藏印有“陆时化字润之”、“渭南伯后”、“蕃钟之印”等。根据款印可知,这是董其昌晚年作品。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此作都足以代表董书的真正水平。

此作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秀美典雅,这也是董书一以贯之的审美风格。从他在《画禅室随笔》的自述可知,他的取法历程是沿着秀美典雅一路走过来的。此轴楷书的基本架构,一看便知是出自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但是其中的艺术元素和笔墨语言更加丰富,因而也更加耐人寻味。我们从中可以品味到成熟颜体结体宽绰、雍容大度的富态之美,虞世南端庄静穆的庙堂之气,钟繇的典雅蕴藉,王羲之的不激不厉而风情万种和米芾的奇宕萧散、时出新致。特别是此作疏淡简远、状若天女散花的章法布局,使我们不由得想起杨凝式的《韭花帖》……这一切,又在董其昌笔下调和得浑然天成,不见斧痕。

董其昌书法的“雅”得益于他的综合艺术素养。他工诗文,精绘画,富收藏,并长于书画理论,其“南北宗”论对中国画发展影响深远。他的书法,在墨法、章法和气韵上具有“文人画”的审美意味,字里行间散发出一种幽幽的淡雅之气。后世学董者往往失之空泛,难以企及他的境界,致使帖风日下,走入末途。

董其昌书法的另一个审美特征就是笔法圆熟,点画精到,结体端庄。这在此轴中都有很好的表现。只是这件作品少了几分随意挥洒的“士气”,多了点儿耐人寻味的古韵。在点画处理上,强调粗细对比:细笔更细,极富弹性;粗笔更粗,显得苍劲朴拙。若与其早期作品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作者仿佛有意避开严整工稳,掺人生拙意味,显示出返璞归真、人书俱老的魅力。他曾经自谓“吾书因生得秀色”。历来评书者也多把赵、董联系在一起,以为同美(秀美)同宗。其实他们的区别在于赵书秀美趋于甜熟,而董书在秀美之中掺入了“拙”趣。

董其昌秀美书风的成因除了自我审美偏爱之外,与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明代是一个帖学大兴的时代。董其昌前有赵子昂,近有文徵明,加之科举应试的需要,工稳秀美的行楷书作为读书人的首选是不难理解的。另一方面,董其昌的一生大多生活在盛世、顺境中,他身居富贵,却不沉迷于官场,拥有平和安闲的心态,这为其潜心艺术研究提供了可能。因此,他的审美趣味趋于和缓、流美。他的艺术蕴涵着富贵之气,暗合了文人士大夫以及封建统治阶层的审美理想。

综观《翰林院箴》楷书轴,它不失为一件以秀美典雅为基调、博采众美、略呈“拙”趣而具有自家面目的集大成之作,体现了董其昌深厚的书法功力。该书轴的艺术水准绝不在赵子昂楷书之下,或可与杨凝式的《韭花帖》媲美。但遗憾的是,赵被列入了“楷书四大家”之中,董却始终背着“馆阁体”始作俑者的“黑锅”,真是莫大的冤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