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梅花鹿之乡
释义

辽源市下辖的东丰县景色秀丽,境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山溪交错,四季分明,风光宜人的天然景色造就了东丰县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工养殖梅花鹿基地。

东丰县

简介

东丰县资源丰富,养鹿历史悠久。翻开《辞海》,在东丰这一名词下面,标记着特产梅花鹿。早在清朝初期就被辟为皇家禁垦围场,野生梅花鹿在这里生息繁衍。清光绪初年,被列为“养鹿官山”,开始人工训养,至今已有200多年。辽源东丰,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魅力的鹿业发展史,日益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相关信息

1992年,清末代皇帝溥仪之胞弟、全国政协常委溥杰先生亲自题词“神州鹿苑”,寄托了他对鹿乡发展的殷切希望。

1995年5月27日,身居海外的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应邀为东丰亲笔题词“中国梅花鹿之乡”,表达了少帅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

2000年,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同志题词“东丰--中国梅花鹿之乡”。

2004年4月,被中国农学会特产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梅花鹿之乡”。

历史记录

《清朝文献通考》记:东丰县“明为海西卫叶赫、哈达、辉发三部地,……天命年间设盛京围场,协领守之。”据地方史料记载,后金天命4年(公元161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一统海西、建州等地,驭王者之威,巡猎至此。罕王深为梅花鹿之神骏所倾倒,慨叹此间地宝物华,盖世无伦。太祖建都盛京(今沈阳),遂将此地辟为“盛京围场”,以供王族狩猎,“择地讲武,备训卒徒之用”。光绪初年,养鹿业规模初成,光绪帝易名之“盛京围场”,钦敕“皇家鹿苑”,并御封猎户赵允吉为七品鹿鞑官,协领境内鹿业。籍此,皇家鹿苑声名显赫,荣耀海内。随之,鹿业腾达,商贾云集,人文始得发蒙,世故为之鼎新。

盛京围场

努尔哈赤领兵统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的过程中,先后于1599年攻克哈达、1607年攻克辉发、1619年攻克叶赫。“遂以其地为大围场”,即盛京围场。此后,清朝各帝王东行也多行围于此。盛京围场是清代在东北设置的官围场之一,为清帝王狩猎,择地讲武,兼供皇室所需兽肉、生鹿羔等地方。围场包括今吉林省东丰县、东辽县、梅河口市、海龙镇、辉南县等市县和辽宁省西丰县之地。

清太宗皇太极曾于天聪6年(公元1632年)、崇德7年(公元1642年)先后3次到围场狩猎,并重申围禁。清康熙帝于康熙21年(公元1682年)巡视东北地区,路经此地,察看旧址,憾慨之余,赋诗二首:

其一 铁马金戈百战时,戍衣辛苦首开基。榻边鼾睡声先定,始布中原一著棋。

其二 坦墉遗址尚山坳,略地平城壁土茅,荡涤尘沙真不易,仰思遗烈驻云霄。

盛京围场总共105围,辽源境内有32围,其中东丰境内有22围,为清康熙年间所设。根据围场的特点、地理位置和具体用途不同,围场分为:“御围地”,供皇帝巡视盛京行围用;“王多罗素围地”,供盛京内务府岁贡用;“鲜围地”,供捕鹿羔和制造鹿肉干等贡品用;“历年应捕围地”,供八旗官兵演练骑射用;“穹远围地”,都是偏远地方,不适于行围之地。东丰县境内的22个围场,由4个“边台”分管,其中御围6个、王多罗素围5个、鲜围与历年应捕围10个、穹远围1个。

女真族作为游牧民族,崛起于中国的东北,跃马弯弓,纵横驰骋,依赖武力建立了统一中国的伟业。这一过程中充分显示出骑射的强大威力和作用。清代的帝王们认为:“清兴以武功开国”,八旗的骑射武备,仍将是治国安邦的支柱。为了保证八旗军队拥有持久的战斗力,为保证军事训练场地的需要,便以满洲惯用的围场之名,划定了盛京围场,实行封禁,成为关外的“禁中之禁”。围场内空无一人,土地荒芜,清廷派协领管守。围场周围设12个“边台”、“卡伦”,派兵戍守,严防旗民等人潜入,封禁时间长达300多年。

四十八家“鹿趟”

围场内林丰树茂,飞禽走兽异常活跃,清朝的历代皇帝几乎无不御驾亲临,到这里狩猎巡幸。清太宗皇太极就曾三次到东丰一带狩猎过。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八旗武备松弛,皇帝光顾围场次数渐少。由于围场日渐松禁,关内逃荒而来的流民日益增多,他们潜入围场开荒种地,打围狩猎,于是便出现了“鹿趟”。所谓“鹿趟”,就是骑马绕山脉跑一趟,这一“趟”的范围内划归一户,猎户就在划定的鹿趟内狩猎。

围场设立之初,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很多猎物,其中以梅花鹿为主要贡品。据《盛京典制考备》中记载:盛京围场“每二年一次捕鹿羔六十只,每年进贡都有皇帝朱批数列。以鹿计,有干鲜鹿肉、鹿舌、鹿尾、鹿肚、鹿筋、鹿肺、鹿肝等十几种之多。”

那时因围场没开禁,贡鹿多由官兵们捕获。官兵们捕鹿用的办法是“哨鹿”,即狩猎人携枪带箭,进入深山寻找鹿群。一旦发现鹿群,就在草丛中举起假公鹿头,嘴里吹哨,发出“呦呦”的声音,把母鹿引出来。这时,官兵们包抄过去,一点儿一点儿的缩小包围圈,把鹿逼到比较开阔平坦的地方射杀。这种办法很难捕到活鹿。所以上贡给朝廷的贡品中,很少有活鹿。而随着围场的开禁,“鹿趟”的出现,上贡给朝廷的贡品中出现了活鹿,因为猎人们捕鹿的方法是用“窖鹿”。什么是“窖鹿”?就是在梅花鹿经常出没的地方,挖一个陷阱,这个陷阱陷阱陷阱长8尺、宽8尺、深6尺,然后在井的顶部和中部摆两层井字形木杆,两层木杆的距离一般为4尺左右,下层木杆结实,上层木杆则又轻又细。摆放好木杆后,用枯树枝覆盖,上面铺上浮土和草皮子,从外表看,一点儿也看不出痕迹。陷阱造好后,再在它的两侧摆上一些较大的树枝为路障,迫使鹿走入陷阱。陷阱挖成半月后,上面长出了新草,一点儿新鲜泥土的气味也没有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窖鹿了。梅花鹿受惊之后,一般习惯于沿着经常走的路线逃跑,窖鹿就是根据鹿的这一习性发明的。窖鹿时,猎人们带着猎狗拉网似的围山赶鹿,大声呼喊,鸣枪敲锣。被猎人们赶得惊惶失措的鹿,顺着设有陷阱的路逃跑,跑着跑着,就掉进了陷阱里。只见鹿被架在底层的木杆上,四脚腾空,动弹不得。于是,猎人们跳下井去,用绳索把鹿的腰部系好,拖出陷阱,装进事先打造好的“囚车”运回家去。当年,猎户们捕鹿一般都在秋季,因为这时的梅花鹿膘肥体胖,正是发育最好的时期。“鹿趟”的出现,使鹿的贡品增加,而且可以贡活鹿,仅东丰县境内“鹿窖”达900多处。

光绪3年(公元1877年),慈禧太后的妹妹婉贞带领一批人马来东丰(当时叫大肚川)围场游猎。返京时,各种车辆装满了珍禽异兽和各类山珍。回京后,在拜见慈禧太后时,将东丰风景如何秀丽、梅花鹿如何多等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这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兴趣,他命恭亲王奕亲自到东丰勘查入围流民狩猎梅花鹿的情况。奕在东丰勘查时发现,从河南、河北、山东、热河等省“闯关东”的人相当多了,许多地方已经垦荒为田,出现了阡陌纵横、地垄相接的景象。奕回京后,向慈禧太后建议,在东丰县境内,将比较有影响的48家“鹿趟”组织起来,由官府协助捕鹿为朝廷进贡。慈禧太后听后认为有道理,便命人将48家“鹿趟”户主召集到伏力哈色钦(今小四平镇),宣读懿旨,进行册封。猎户史庆云因狩猎经验丰富,威望较高,被封为“鹿趟”总头。从光绪4年(公元1878年)起,这48家“鹿趟”就正式接受了为清廷捕鹿、贡鹿的任务。

猎户赵允吉受封

年复一年地捕鹿、贡鹿,到了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的时候,一些猎户感到,年年捕鹿,鹿越来越少,如此下去,就很难应付皇差了。怎么办?他们从捕来怀孕的母鹿在圈养过程中生下小鹿这件事上受到启发,心想,可否把捕来的梅花鹿圈养起来,进行繁殖,那样不就解决鹿源的问题了吗?可是圈养鹿,必须派人进京,面见慈禧太后,请求建一座鹿苑。

对这些年很少走出深山的猎户们来说,哪里有进京面圣的勇气!何况弄不好,还有杀头的危险。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愿出这个头。最后,猎户赵允吉承担下了这个任务。赵允吉生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热河省建平县三座塔人。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年仅20岁的赵允吉挑起箩筐踏上了“闯关东”的路。他们沿途乞讨,忍饥挨饿,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伏色哈力钦南部,落下了脚。夫妻俩起早贪黑,拼命开荒种田。过了两年,赵允吉见打猎的人们比种田收获大,便也和几个猎人到年木州(今横道河镇)和辽宁省清原县一带打猎。这次收获很大,“窖”到两头大鹿和五头小鹿。从此,赵允吉便领着儿子赵振山和赵振鳌专门从事打猎“窖”鹿了。

赵允吉进京时,猎户们凑集了20头活鹿和鹿鞭、鹿尾等鹿品十余种,装了20多辆马车。赵允吉随同盛京派来的官员、护兵一起向北京进发。到了京城后,盛京官员领着赵允吉拜见了太监总管李连英。李连英将赵允吉领到养心殿,面见慈禧太后,向太后述说了鹿越来越少,希望朝廷能批准建鹿苑养鹿的想法。

慈禧太后恩准了赵允吉的请求,并封赵允吉为七品鹿鞑官,赐官服一套、花翎帽一顶、官靴一双、黑红棒两根、虎头牌一块。另赐养鹿官山地40里,拨40名骑兵一年的军饷,在伏力哈色钦建造皇家鹿苑,为朝廷养鹿贡鹿。七品鹿鞑官赵允吉从京城返回后,带领官兵、养鹿伙计以伏力哈色钦的一条街为中心,划十字,丈量了方圆40里作为养鹿官山地,大兴土木,建造皇家鹿苑。

皇家鹿苑

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朝廷将东北的吉林、宁安、牡丹江等地猎户所捕到的活鹿以及48家“鹿趟”的鹿,都集中到伏力哈色钦,由赵允吉圈养,总共60多头。

赵允吉建起了一座能容纳100多头鹿的鹿圈,称之为“腰鹿圈”,也叫第一鹿圈(在今古年水库西边),同时建起了家眷住宅和养鹿丁役宿舍。赵家门前东西两侧分别立着御赐的黑红棒,对侵犯官山地者或盗窃鹿圈财物的人,可以打杀勿论。门上高悬木刻的虎头牌,以示皇权。

鹿苑里喂鹿、管理鹿圈的丁役称为鹿倌,按朝廷旨意,每人头上要戴一顶伞形竹制的帽子,帽尖有一个木头疙瘩,并饰以犀牛毛的红缨。鹿苑的鹿倌、炮手(保家护圈的兵丁)、男仆、女佣等有40多人,这些人分工很明确,有的打猎、“窖”鹿、养鹿,有的在养鹿官山地开荒种粮食、蔬菜,以供人吃和喂鹿、喂牛马;炮手每人都有快枪,日夜巡逻,保护鹿苑安全,以防止土匪抢劫滋扰。此外,还有猪倌、马倌、车夫等。

由于鹿苑繁殖的鹿越来越多,鹿鞑官赵允吉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在今小四平镇街里又建起了可养鹿三、四百头的第二鹿圈,并重建家宅。这次赵允吉从外地请来了能工巧匠,精心施工,建起了青砖黑瓦的住宅。住宅分东西两个四合大院。东院北侧有正房七间,东西厢房各九间,南趟临街房八间,中间是大门洞,四周有围墙,全是砖瓦结构。这是赵允吉和少当家的——长子赵振山及家眷的住宅。围墙大门前的左右两侧有上马石、下马石,门旁肃立御赐黑红棒,房门洞的门楣上高悬虎头牌。房门前有一座半尺多厚、一丈多宽、七尺多高的影壁墙,上面雕刻着奔腾跳跃栩栩如生的祥鹿图。大门洞里面有一座屏风。正房的客厅雕梁画栋,陈设豪华。

西院建筑布局大致与东院相同,是赵允吉次子赵振鳌、三子赵振江和鹿倌、炮手、大小管家及伙计们的住宅。赵家的住宅和鹿圈占地面积约有2.5万平方米。据说,皇家鹿苑新的建筑竣工之后,光绪皇帝曾带领文武朝臣到伏力哈色钦巡幸,并赐给赵允吉一些珠宝玉器,又拨了一些白银,鼓励发展养鹿事业。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90年),29岁的赵振山开始代替父亲押运贡鹿进京朝贡。宣统年间,皇家鹿苑继续给皇宫贡鹿。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皇帝溥仪封赵振山为六品鹿鞑官,赐黄马褂一件、花翎帽一顶、红背带一条、龙头拐杖一根,并由奉天省旗务司拨银一千六百九十两,作为扩大皇家鹿苑养鹿的费用。当年,皇家鹿苑进贡的梅花鹿有的送往京西“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饲养,有的放进皇宫御花园的“鹿苑”,供皇帝和嫔妃们观赏。

六品鹿鞑官赵振山回到家乡后,跑马占地,很快就拥有良田、山林四万余亩,饲养梅花鹿500多头。

赵家鹿场衰败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政府派官员到皇家鹿苑勘查养鹿官山地,让老百姓出钱买地。赵振山与官府串通,用虚名报领的办法,将养鹿官山地全部占为己有。从此,皇家鹿苑变成了赵家鹿场。之后,他招佃户耕种和出租土地,钱越赚越多。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赵振山在闹林子(今小四平镇古年村8组)建成了第三鹿圈;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又在惠全(今辽宁省西丰县营场乡惠全村)建起了第四鹿圈,四个鹿圈养鹿最多时达到890头。从此,赵家鹿场兴旺,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

梅花鹿繁衍的越来越多,鹿茸大量积压在仓库里。为此,赵振山请名医用鹿茸与人参等中药相配伍,研制生产了“参茸丸”、“鹿胎丸”,并在小四平镇街里开设药店。当时张作霖闻讯,还带领张学良驱车前来祝贺。张作霖为药店题名“万寿堂”,张学良见赵振山的鹿苑气势恢弘,药店雕梁画栋,周围山清水秀,森林葱郁,鹿鸣山谷,为药店书写了一副楹联:“细考鹿茸如林皆隽品,品尝地精似人亦奇珍”。

在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之后,赵家鹿场开始衰败。日本人成立了“满蒙天产株式会社”,开始大肆掠夺东丰的梅花鹿资源。

伪满时期,赵家鹿场每年要挑选优质上乘鹿茸供给新京(长春)伪皇帝溥仪及皇族贵胄享用。此外,梅花鹿还被日寇强行调往日本,一次就达一、二百头。

日寇为了控制赵家鹿场,任命赵振山的儿子赵殿科为东丰县第五区四平街警察分局局长。当时(公元1935年),赵殿科家养鹿500头,蔡福廷养鹿20头,解鼎臣(解方将军的父亲)养鹿20头,刘福廷养鹿20头。

日寇对梅花鹿资源的疯狂掠夺,使养鹿业倍受摧残。后来赵殿科无心管理鹿场,家业逐渐衰败。他开始抽鸦片烟,扎海洛因,家人不断去天津、北京给赵殿科买来考究的烟具和上等的西口土(质量好的鸦片)。赵殿科不再亲自经营管理鹿场,时间一长,养鹿伙计消极怠工,不负责任,使鹿的繁殖率越来越低,仔鹿死亡很多,成活率只在30%左右;同时,梅花鹿疫病经常发生,1940年,一次就病死了270头鹿。由于梅花鹿逐渐减少,使得赵家的第三、第四鹿圈先后撤消了。

鹿越来越少,再加上兄弟多、小老婆多,花天酒地,坐吃山空,所以入不敷出,负债累累,赵家不得不将梅花鹿和一片片养鹿官山地卖了还债。家产越来越少,最后连养鹿伙计的工钱也发不出去了。

1945年的冬天,日本鬼子虽然投降了,可赵家的养鹿业却回天乏术,反而下坡路走得更快了。没过多久,骨瘦如柴的赵殿科便死去了。赵家鹿场也从此划上了句号。

“马记鹿茸”

“马记鹿茸”是炸茸技师马兴泰开创的名牌产品。他耗费毕生心血钻研炸茸技艺,使“马记鹿茸”畅销全国各地,走俏东南亚。天津、营口的药材交易所一见“马记鹿茸”,立即拍板成交。如果“马记鹿茸”不到市,茸市就不能开盘,经销鹿茸的商人也标不了价,定不了等。

马兴泰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国十六年(公元1928年),28岁的马兴泰孑然一身乘火车来到辽宁省开原县,然后在人们的指点下,徒步翻山越岭来到大肚川伏力哈色钦,投奔前两年逃荒来到鹿苑当伙计的老乡。老乡领着马兴泰拜见了鹿鞑官赵振山,说明了要当养鹿伙计的诚意。赵振山见他长的五大三粗,便命人取来斧头、扁担和绳子,让马兴泰进山割回一担鹿柴。他二话没说,拿起家什就走了。两个时辰过后,他拖着被山石、树枝、荆棘刮得满是血道子的双腿,担回两座小山似的鹿柴。赵振山很高兴地将他留下了。 赵振山见马兴泰显露着精明聪慧之气,便派他去给炸茸技师朱坤武、王玉林烧炸茸开水,并请朱、王两位技师把炸茸技艺传授给马兴泰。旧社会有句俗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而炸茸技师身怀技艺,绝不外传。马兴泰很有心计,边烧水边偷看炸茸技师的操作。他注意到,炸茸技师在炸茸前,对每一架鹿茸都要仔细观察,然后分别摆放好。鹿茸下水炸的时候,时间有长有短。他趁着技师外出歇息的空隙,把技师分放的鹿茸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发现鹿茸的外皮纹路各不一样,有的象趟绒,有的象平绒,有的纹路粗,有的纹路细。他默记在心里,然后再看技师对各种鹿茸下水炸煮的时间有什么差异。马兴泰逐渐明白了,奥秘就在于茸质不同,煮炸的时间也不同,这样才能炸出优质鹿茸。

鹿茸煮炸后还要整形制作。这时,技师便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里,不准别人随便进来。马兴泰以送茶水为名,频频叩门,殷勤为技师斟茶倒水。同时,他留心偷看技师的整形操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他就掌握了炸茸、制作工艺的过程和细节。

有一年,收割鹿茸的季节到了,可是天津炸茸技师却没有按约前来。赵振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因为鹿茸割、炸时间性非常强,早几天锯茸,虽然茸嫩,毛色、皮色也好,但份量轻,会减产;如果晚锯几天,就会使鹿茸老化,骨质程度加大,卖不上好价钱。当天锯下的茸,马上就得下水炸煮,不然就会腐烂变质,发霉变臭。这个时候技师不到,可以想象,赵振山该有多么焦急!这时,马兴泰站出来说:“赵老爷,让俺炸一架鹿茸试试,俺给技师烧水时,已经把手艺学到手啦!”

赵振山半信半疑,但也无可奈何,只好说:“那你就试试吧!”

鹿茸锯下来,水也烧开了,马兴泰挽起袖子,请师弟梁久荣帮助打下手,开始炸制鹿茸。一道道工序操作完毕,一架色红如玛瑙、形似艺术品的鹿茸摆在赵振山面前。

赵振山一看,马兴泰炸制的鹿茸在茸质、色泽、外形等方面,与天津技师炸制的鹿茸不相上下。赵振山高兴地一拍马兴泰的肩膀说:“今后,你就是咱鹿场的炸茸技师了!”

此后,马兴泰继续刻苦钻研,不断改进工艺,“马记鹿茸”日臻完善,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马兴泰因此声名远扬。解放后,他的照片上了《人民画报》,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赶来拍制电影。马兴泰还应聘在省左家特产学校讲课。他当上了县科学技术学会会员、县政协常委、县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1958年,国务院决定在北京举办全国农业展览会,展示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所取得的成就。经有关领导研究,决定东丰县的梅花鹿和“马记鹿茸”为参展的重要展品。“马记鹿茸”的制作加工任务自然落到了马兴泰头上。他精心选出了一头“白马王子”的公鹿,然后发挥自己的高超技艺,精心操作,用这头鹿的砍头茸炸制出一架特等三杈鹿茸。马兴泰的儿子马广复代替父亲把这架一尺多高、细毛红地、嘴头饱满、茸角丰美对称的特等鹿茸送到了省农业厅,再由省农业厅派人专程送到了北京。如今,这架砍头三杈鹿茸依然摆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吉林厅。建国前,我国的鹿茸质量并无规定的验收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外贸部门根据马兴泰炸制的鹿茸制定了国家的鹿茸收购验等标准,马兴泰还被聘为国家外贸部门验茸评议组成员。

1983年7月8日,“马记鹿茸”的创始人,84岁高龄的马兴泰老人与世长辞。多年经营鹿茸的泰国商人吴允协闻讯后,专程赶来,在群山环抱的马老墓前伫立良久,眼含热泪向马老的18位弟子集资筑立的花岗岩石碑,深鞠三躬,然后默念碑文:恩师一生待人以诚,独创茸技誉荣亚东。呕心沥血艺传后人,继承师业中华振兴。

这言简意赅的32个字,勾勒出马兴泰享誉海外独创炸茸技艺的功绩,以及他的徒弟们继承师业,振兴中华的宏伟壮志。

中国梅花鹿第一乡

东丰县素以“梅花鹿之乡”著称于世,公元1619年为盛京围场,光绪初年被御封为“皇家鹿苑”,人工养鹿历史长达200多年。1947年,在东丰县诞生了第一家国营鹿场,第一个梅花鹿良种繁殖基地。东丰县是我国乃至世界人工驯养梅花鹿最早的地方,中国鹿业发展史也从这里写下了光辉的开篇。

东丰——中国梅花鹿之乡这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经济优势,日益吸引着世人的观注。1992年,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缅怀当年鹿苑,奋笔书写了“神州鹿苑”四个大字题赠东丰,寄托了他对东丰鹿业发展的殷切希望。1995年,身居海外的张学良将军,追思当年跟随父帅戎马关东、与鹿苑结下不解之缘的历历往事,亲笔题词“中国梅花鹿之乡”,墨宝赠给家乡父老,并附一张亲笔签名的近照托人带回东丰,表达了少帅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2000年,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坤到东丰县视察梅花鹿产业发展情况时欣然挥笔:“东丰——中国梅花鹿之乡”。

1996年,东丰县举办盛大庆典活动,隆重纪念东丰县人工养鹿200周年,宋德敏(原全国政协常委、秘书长)、郭布罗润麒(爱新觉罗·溥仪先生内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章帆(解方将军夫人)、张仲群(张学良将军之侄、张学思将军之子)、解海南(解方将军之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等全国知名人士前来参加了庆典活动。2004年,全国春季鹿业研讨暨第三届中韩科技交流会在东丰县隆重召开。会上,中国农学会特色经济专业委员会正式授予东丰县“中国梅花鹿之乡”称号。

今日鹿业

东丰县养鹿历史悠久,据《辞海》记载:“东丰以产鹿茸著称,有全国较早的养鹿场”。改革开放以

来,东丰县养鹿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东丰县坚持把大力发展梅花鹿产业作为构筑特色经济的首要任务,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速了养鹿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目前,东丰县梅花鹿存栏已达12万余头,年产鹿茸3万余公斤。

东丰县最有优势的产业就是养鹿业,为了尽快把优势转化为效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养鹿业作为农村重点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抓住国家将梅花鹿养殖业纳入“中药现代化”建设战略,吉林省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十种中药材之一的有利契机,提出了近期和中远期发展目标。通过精心编制发展规划,增强了鹿业发展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了养鹿业的快速发展。

为尽快把养鹿业做大做强,东丰县按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培育发展养殖规模大户,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一是抓基地乡镇建设。全县重点抓了沙河镇、横道河镇等10个养鹿基地乡镇建设。二是抓大场大户建设。重点加强民营大场建设,引导、吸引有条件的农户及外来投资建设大鹿场,带动千家万户形成群体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养鹿户(场)已达2300户,其中30头以上个体养鹿大户620户,500头以上民营鹿场10户,1000头以上民营鹿场5户。三合满族朝鲜族乡琳漉公司梅花鹿存栏4000头;东丰药业鹿场梅花鹿存栏2000头。两家鹿场均已成为吉林省大型民营鹿业企业之一。三是抓示范园区建设。在抓好基地乡镇大场大户建设的同时,在每个非基地乡镇分别建设一处饲养梅花鹿200头以上的科技示范园区,积极推广、普及新科技、新成果、新工艺,提高鹿业科技含量。

为了把东丰的梅花鹿品牌打响,东丰县委、县政府不断创新思维,构建新机制,形成多元驱动抢市场的格局,扩大梅花鹿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东丰县还专门成立了鹿业管理局,承担起行业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对外宣传推介以及信息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发布职能,引导养鹿户发掘市场、开拓市场。吸纳养鹿大户、能人、民营场主和鹿业经纪人成立了县乡两级鹿业协会,现有会员1000多人,发挥了沟通情况、协调价格、联系客户、合力销售的重要作用。着力挖掘和发挥经纪人队伍在实现产品和市场有效对接方面的重要作用,把更多梅花鹿产品打进市场,创出效益。全县梅花鹿产品经纪人已达500多人,经销公司或经销部已达54家。目前,正通过社会筹资的方式,组织筹建梅花鹿产品一条街,加快梅花鹿产品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扩大梅花鹿产品销售。1985年8月,东丰县培育的“东丰型梅花鹿类型”通过了原国家农牧渔业部的技术鉴定;2003年11月,通过了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完成了品系鉴定工作。加强了梅花鹿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全面提高了鹿群品质。梅花鹿GAP基地建设工程,于2004年6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加大靠品牌抢市场力度,著名品牌“马记鹿茸”成为国家免检商品,享誉海内外。为了加强对这一品牌的保护利用,与香港、广州、北京等地60多户企业及客商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每年都有大量客商云集东丰,成为东北地区实力较强的梅花鹿及鹿产品集散地之一。

以东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联合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成立了“吉林省吉丰天然药物研究所”、“生物鹿药研发中心”两个科研机构,大力开发研制鹿类药品,开辟生物鹿药新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开发研制出洋参茸血含片、四子填精胶囊、七鞭回春乐胶囊、参茸口服液等32种国药字鹿药系列产品,还有4个生物鹿药新品种正在研发之中,其中国家二类新产品2个。随着鹿药系列产品的开发和鹿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推广,有效提高了东丰县梅花鹿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宏篇谱就逢盛世,伟业再创踏征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东丰县正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速度,进一步把梅花鹿产业做大做强,从而把东丰县建设成富强繁荣的“中国梅花鹿之乡”!

双阳

简介

长春市双阳区有300多年的养鹿历史,全区鹿存栏9.2万只,占全国五分之一。全区有6家国有鹿场,35家集体鹿场,7500户养鹿专业户。鹿存栏、鹿茸总产、鹿茸单产、优质品率和出口创汇等项指标均居全国各县市(区)之首,鹿及鹿加工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0年双阳梅花鹿育种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双阳梅花鹿存栏达到15万只,鹿茸产量达到80吨,鹿只存栏占全国的26.9%、吉林省的44.4%,是全国最大的鹿产品集散地,鹿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居全国各县(区)首位。未来一个时期,双阳计划建成全国最大的梅花鹿繁育中心、鹿产业科研开发中心、鹿系列产品加工中心和鹿文化交流中心,将成为鹿及鹿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最佳区域。是双阳科技人员培育出的世界首例鹿科动物定型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早熟、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等优良性状,其茸枝头大、质地松嫩、有效成份含量高,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1995年,在国家农业部和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比活动中,双阳获得了“中国梅花鹿之乡”的殊荣。

鹿业是双阳最具特色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双阳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

相关传说

关于双阳梅花鹿的传说,在双阳流传很多。

相传,天宫里有一对通体橙红色的神鹿,这对神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形影不离。有一天,这对神鹿忽醒人事,做了天宫禁忌的凡间之事。不久,王母发现母鹿怀孕,触犯了天规,深知一旦玉帝知道此事必定斩杀神鹿,于是暗嘱这对神鹿,速速逃离天宫。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天宫也是如此。一日,玉皇大帝发现这对神鹿多日不见,便询问王母。王母得知无法隐瞒,只好实话实说。玉帝闻之大怒,愤恨不已,但事已至此,又无良策。为了惩罚这对神鹿,特下诏:让公鹿头上长出犄角,变得难看。凡间有言:情人眼里出西施。母鹿对长了犄角的公鹿越看越爱看是,公鹿显得更加高傲、雄伟和健壮,母鹿并把犄角取名为鹿茸。

天长日久,母鹿思念天宫,日渐消瘦。公鹿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情急之下,将鹿茸撞断,捧着血淋淋的鹿茸,献给母鹿。见此情形,母鹿痛哭流涕,紧紧地和公鹿拥抱在一起。后来,公鹿将鹿茸泡于水中,让母鹿每天喝一口,没过多久,母鹿身心得到了康复。一对神鹿情侣,更加恩爱。

此事被玉帝知道后,深受感动,怜爱之意油然而生。便传令:让这对神鹿到森林茂密、绿水相依,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的苏瓦延(今双阳)一带安家落户。为了区别于其它动物,玉帝将一片片梅花金叶洒向神鹿。从此,神鹿身上披上了一朵朵金色的梅花。苏瓦延一带也就有了珍贵的梅花鹿。

上面的讲述是一段凄婉的爱情传说。也有人曾讲述:天上寿星老把一对春情冲动、寂寞难挨的金色仙鹿流放到人间。因仙鹿在梅花丛中奔跑,使花瓣落在了仙鹿身上,而得名梅花鹿。

历史记录

据《双阳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在双阳区鹿乡镇盘古屯(满语:养鹿的地方)就人饲养梅花鹿。从盘古屯出土的石碑也记载了这一点。包括相传过去盘古屯有一外号叫崔抱子的财主,诱鹿、养鹿的故事也都说明双阳人工养鹿的历史不止三百年。

2000年长春市自来水公司双阳区梨树屯修建污水处理厂,挖土至10米深左右,发现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其中有一块长有枝杈犄角的头骨化石。据考证,这块化石就是梅花鹿化石。由此推断,双阳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梅花鹿生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