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卯 |
释义 | 基本信息卯 拼音:mǎo,注音:ㄇㄠˇ,笔画数:5; 部首:卩; 笔顺编号:35352 ,四角号码:77720 五笔:qtbh ,仓颉:HHSL,郑码:RHMY, 汉字卯《康熙字典》记载《子集下》《卩字部》 ·卯 ·康熙笔画:5 ·部外笔画:3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饱切,音昴。《说文》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徐曰》二月,隂不能制,阳冒而出也。天门,万物毕出也。又《广韵》辰名。《尔雅·释天》岁在卯曰单阏。《晋书·乐志》卯,茂也,谓阳气生而孳茂也。《韵会》俗作夘,非。*(戼)《说文》卯本字。与丣字上画连者有别。丣音酉。《六书正譌》戼,辟户也。从二户,象门两辟形。因声借为寅卯字,为日出物生之象。 解释1.象形。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从二欠相对,象二人张口相向之形,为向背之向之初字。 2.地支的第四位 [number four of the duodecimal cycle]。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卯君(生在卯年的人) 4.用以纪月,即农历二月 5.十二时辰之一,早晨五时至七时。也泛指早晨。如:卯睡(早晨睡觉);卯酉(早晚。卯,卯时,早晨;酉,酉时,傍晚);卯困(谓因吃卯酒而困倦昏睡) 6.报到。旧时官署例定在卯时开始办公时,进行点名报到等活动。其点名册叫“卯簿”,“卯册”。俗称“到一下”叫“点个卯”或“打个卯” [roll call]。如:卯册(即卯簿);卯簿(旧时官署中的名册。点卯时用之,故称) 7.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 [mortise]。如:卯笋(即卯榫。比喻两部分的连接处);卯眼,或榫眼。“凡剡木相入,以盈入虚谓之笋。以虚入盈谓之卯。故俗有笋头卯之语。” 8 姓氏,中国稀有姓氏之一。 相关词语子卯 子丑寅卯 正卯 寅支卯粮 应名点卯 应卯 寅吃卯粮 阴卯 许丁卯 误卯 违卯 脱卯 退卯 桃卯 榫卯 书画卯酉 比卯 参辰卯酉 不避子卯 不辟子卯 唱卯 点卯 丁卯桥 丁一卯二 字形比较举例卯时 mǎoshí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5 a.m to 7 a.m.】 旧时计时法,指早晨5点钟到7点钟的时间 卯榫 mǎosǔn 【mortise and tenon】 卯眼和榫头 卯眼 mǎoyǎn 【mortise】 木器部件相连接时插入榫头的凹进部分 卯 mǎo ㄇㄠˇ (1)地支的第四位,属兔。 (2)用于记时:~时(早晨五点至七点)。~正(早晨六点)。点~。画~。 (3)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眼。~榫。 (4)期限:比~(中国清代催征钱粮,分期追比)。 “卯”字的本义应为“杀”徐中舒主编 《甲骨文字典》卷九“卯”条为:“从二欠相对,象二人张口相向之形,为向背之向初字。与《说文》卯字篆文略同。”这其实解释的是“向”字初文,误系于“卯”条下。<? 来源华夏历史网 《说文》这样解释“卯”字,“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凡卯之属皆从卯。”段玉裁做了发挥,“律书曰。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律历志。冒茆于卯。天文训曰。卯则茂茂然。释名曰。卯,冒也。载冒土而出也。葢阳气至是始出地。字象开门也。莫饱切。古音在三部。卯为春门。万物巳出。” 对“卯”字的甲骨文形体,吴其昌认为:“卯之始义,为双刀对植之形。”“刘”字的繁体字“刘”的左上部分就是“卯”。王国维曰:“卜辞屡言卯几牛,卯义未详,与尞、瘗、沈等同为用牲之名。以音言之,则古音卯刘同部,疑卯即刘之假借字。”《尔雅·释诂》:“刘,杀也。”因为要避讳,《说文》没有收“刘”这个常用字。hxlsw_.com 甲骨卜辞中经常有卯几牢、卯几牛、卯几羊,这是杀牲祭祖祭天,所以“卯”字的本义应为“杀”。《说文》和《段注》将“卯”解释为“冒”、“茂”的说法,都是引申义。 #,) 古人为了记时、记日、记年、记月,发明了天干和地支。表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名词,均在甲骨卜辞中出现,迄今已有三千多年之历史。“卯”对应的是“日出”那段“时辰”,即早晨5时至7时。或许,正是由于看到“卯”字的字形“象开门之形”,所以借来与日出开门的那段时间对应。卯字“杀”的初义遂晦。 生肖较之干支,显然晚出,但具体情况已渺不可考。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中似以 《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挺好,是跃马出猎的日子。这里将午与马相对应,可见在春秋前后,十二地支与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确立并流传。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说,“十二肖像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后。而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则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我个人觉得,赵翼的说法比较靠谱。古代普通民众哪里能记住 “子丑寅卯”那些复杂的文字,直接以常见的动物形象如 “鼠牛虎兔之类”来 “分纪岁时”。以“卯”对应兔,是不是觉得卯字的小篆字形,很像兔子的那对大耳朵呢? 郭沫若、清代学者赵翼之误:最迟至商汤已用天干、地支,误为巴比伦传入,颇为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