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释义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的作者是陈锋和王翰,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2009-10-1。本书定价: 30.00元内容简介毛泽东评点郭嘉“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这是《三国志·郭嘉传》上的话。曹操在赤壁之战,吃了大败仗,于是想念郭嘉。

图书信息

书 名: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作 者:陈锋,王翰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ISBN: 9787535421500

开本: 16开

定价: 30.00元内容简介[毛泽东评点郭嘉]“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这是《三国志·郭嘉传》上的话。曹操在赤壁之战,吃了大败仗,于是想念郭嘉。

[毛泽东评点曾国藩]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质之吾兄,以为何如?前者已矣,今日为始。昔吾好独立蹊径,今乃知其非。学校分数奖励之虚荣,尤所鄙弃,今乃知其不是。尝见曾文正家书有去:吾阅性理书时,又好作文章;作文章时,又参以他务,以致百不一成。此言岂非金玉!吾今日舍治科学,求分数,尚有何事?别人或谓退化,吾自谓进化也。导言

导言:以古为镜与以人为镜

陈 锋

公元642年,宰相魏征卒,唐太宗亲临恸哭,并追思不已。其后,唐太宗上朝,念及魏征在世时的谏诤,对左右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晚年所说的这一段话,就是著名的“三镜说”。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明君、圣主,恐怕与他善于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有关。

现在离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三百多年,世殊事异,历史学家和懂得一些历史知识的人还每每称赞唐太宗的英明。

唐太宗也是毛泽东十分欣赏的一代君主。毛泽东从唐太宗那里汲取了许多经验教训是无疑的。毛泽东读过冯梦龙编写的《智囊》,在读到李世民的“用兵之要”时,曾加批注:“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对唐太宗的用兵之道和军事才能十分称许。毛泽东也曾指责过唐太宗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犯的错误,认为不选文武全才的李恪,而选柔弱不堪的李治继承皇位,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至于毛泽东是否欣赏唐太宗的“三镜说”,由于未见到文字记载,不敢妄断。但是,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善于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则是唐太宗无法比拟的。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最为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过“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左传》、《吕氏春秋》、《礼记》、《易经》、《论语》、《孟子》等历史典籍。就其读过的历史典籍和大量的批注所体现出来的识见来看,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当然,毛泽东不仅仅是读史书,他也读《智囊》、读《容斋随笔》、读《搜神记》、读《登徒子好色赋》、读《西厢记》、读《水浒传》等等。可以说,毛泽东的读书范围涉及到史学、哲学、文学各个领域,且均具敏锐的洞察力。以毛泽东的读书识见和洞察力,以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他不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所佩服,也可以与同时代的学界泰斗对话。他对一些人物、事件的评价,也影响了一代人、两代人,并将继续产生影响。

毛泽东是伟人,是政治家,也是读书人。作为伟人的毛泽东,他在书海中畅游,汲取前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识见和思想,凸现出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他有繁

忙的党务、政务,读书不可能没有选择,不可能没有倾向。作为读书人的毛泽东,他又确有读书人的本色和癖好,表现出与一般政治家的不同。这一点,陈晋已在他的著作中指出过:“他(毛泽东)一生中读的大量书籍同他的政治实践并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说他并不是有意要从中寻求什么联系。诸如他花偌大的精力去考证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年龄和贺知章在长安做官时有没有家眷,批注清代纳兰性德的词,比较孙髯翁写的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和阮元修改的优劣,以及详读朱熹的《四书集注》,背诵《楚辞》、《昭明文选》中的一些华彩篇章等等。这些纯个人化的爱好,我们可视为他在书本里进行着独特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实现一种只有读书人才乐于寻求和可能获得的心理期待、智慧悦愉、审美满足。其中的快乐,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难为外人道也。况且,没有读过的书,对人们来说,就是一个不可限量的未知空间,而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未知的东西,对他有一种极强的诱惑,他试图要以有涯之生去尽量填充那未知的空间。这是一种智慧的挑战。正因为毛泽东有如此的兴趣,即使他不是一个政治领袖,相信也会是个在学术界颇有识见声誉的学人。”这或许正是毛泽东的不平凡之处,“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

图书目录

导言:以古为镜与以人为镜 陈锋

功德无量 位极人臣——西周摄政大臣周公旦

多行不仪 自取灭亡——鲁公子庆父仲

谈兵之祖 功誉千秋——吴国军事家孙武

力推新法 悲赴黄泉——秦国大良造商鞅

常胜将军 威震六国——秦国大将白起

横扫六合 功成身退——秦国大将王翦

忠心为国 鞠躬尽瘁——赵国名将李牧

盖世良将 迟暮苍凉——赵国名将廉颇

胯下之奴 垓下高歌——西汉淮阴韩信

武定天下 智除诸吕——西汉名将周勃

威猛谋远 名震陇西——西汉名将赵充国

篡汉自立 壮志难酬——西汉末宰衡王莽

无为亲痛 勿见仇快——东汉舞阳侯朱浮

投笔从戎 经略西域——东汉著名外交家、军事军班超

凶残暴虐 遭点天灯——东汉太尉董卓

志大才疏 优柔寡断——冀州牧袁绍

坐观江汉 中庸自保——东汉末臣刘表

临敌制变 多谋善断——曹魏军祭酒郭嘉

骁勇重义 晚节不保——曹魏名将于禁

算无遗策 精通权变——曹魏谋士贾诩

五虎上将 忠义美名——蜀汉大将关羽

再世赵括 痛失街亭——蜀汉大臣马谡

受命辅佐 忠心耿耿——东吴元老大臣张昭

羽扇纶巾 雄姿英发——东吴名将周瑜

吴下阿蒙 文韬武略——东吴大将吕蒙

东吴佐臣 江左名儒——东吴大臣虞翻

狂放不羁 自取灭亡——南朝宋将臧质

文采风流 武略盖世——南朝梁名将裴邃

审时度势 虎胆英雄——南朝梁名将韦睿

胆小如鼠 荒淫无行——南朝梁临川王萧宏

大器晚成 孤胆神勇——梁朝名将陈庆之

自私昏庸 鼠目寸光——北魏将军王建

两朝谋臣 一生沉浮——唐朝大臣刘幽求

以身护法 不悔此生——唐朝大臣徐有功

穷凶极恶 动摇国本——唐朝酷吏来俊臣、周兴

雪夜奇袭 威震淮西——唐朝名将李愬

臣奉十帝 不倒乐翁——五代大臣冯道

临危进言 祸至福消——后唐枢密院学士薛文遇

英名不朽 风范长存——北宋参知政事范仲淹

诗文大家 史学巨子——北宋参知政事欧阳修

梦萦疆场 探戈词海——南宋爱国文臣辛弃疾

怒发冲冠 精忠报国——北宋爱国将领岳飞

刚正不阿 为民请命——明朝清官海瑞

抗倭名将 无往不胜——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

空誉清流 折节求荣——明朝文士侯方域

卫道圣相 元凶屠夫——清朝太子太保曾国藩

戎马倥偬 威镇新疆——清朝军机大臣左宗棠

洋务巨擘 和戎卖国——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

力行新政 开化湖南——清朝湖南巡抚陈宝箴

文武兼备 天国羽翼——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