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芒捧村
释义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陇川县户撒乡,地处户撒乡北边,距户撒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陇川县51公里。东邻潘乐,南邻朗光,西邻盈江岗勐,北邻清平乡。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26户,有乡村人口1498人,其中农业人口1498人,劳动力897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60人。

全村国土面积3.58平方公里,海拔1380米,年平均气温16.1℃,年降水量2053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854.1亩,人均耕地3.24亩,林地8068.4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182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182亩(其中:水田4328亩,旱地1854.1亩),人均耕地3.25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806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6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2 亩,主要种植草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98亩,其他面积150亩。

基础设施

到目前,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视、电话。全村有152户通自来水,有197户饮用井水。有349户通电,有10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5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33.23%和33.23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11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5户(分别占总数的35.76%和19.3%)。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5辆,有农用运输车2辆,有拖拉机28辆,摩托车11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854.1亩,有效灌溉率为43.65%。

到目前,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6 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3户。全村有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 个自然村已通路;有8 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8 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4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0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7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52万元,占总收入的62%;畜牧业收入156.26万元,占总收入的2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59头,肉牛119头);林业收入11.04万元,占总收入的0.49%;第二、三产业收入 14万元,占总收入的2.48%;工资性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1.74%。农民人均纯收入209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7人(占劳动力的4%),在省内务工26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该村目前正在发展优质稻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优质稻、草烟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49户,共乡村人口1495人,其中男性752人,女性743人。其中农业人口1495人,劳动力960人。该村以阿昌、傈僳族为主(是阿昌、傈僳族混居地),其中阿昌族1383人,傈僳族42人,其他民族70人。

到2010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95人,参合率 100%;享受低保16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9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9 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00 户,占农户总数的63.29%。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699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186人,距离乡中学9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56人,其中小学生186 人,中学生70人。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财务收支情况。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4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737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20 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2900元(人均2 元),一事一议筹劳1144个(劳均1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已经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3 人,少数民族党员12人,其中男党员12人、女党员1人。

村委会由赖新贵(支书、主任)、彭小安(副支书)、岩科(副主任)组成,下设地方头上、地方头中、地方头下、芒回、芒怕、芒困、芒捧上、芒捧下等8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 个,团支部1 个,共有团员 15人。

人文地理

芒捧村现有农户349户,共乡村人口1495人,其中男性752人,女性743人。其中农业人口1495人,劳动力960人。该村以阿昌、傈僳族为主(是阿昌、傈僳族混居地),其中阿昌族1383人,傈僳族42人,其他民族70人。每年三月份的“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的隆重节日,风味小吃过手米线深受附近各民族的喜爱。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族虽没有文字,但有动听的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抒情的民歌、贴近生活的舞蹈。《遮帕麻与遮米麻》是阿昌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口头文学巨著。阿昌族不泛能工巧匠,他们善于绘画、雕刻、刺绣、染织、打刀、银器制作等,户撒刀具锻造技艺已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昌族信奉佛教,主要节日有阿露窝罗节、火把节、泼水节。阿昌族的乐器有洞箫、葫芦萧、三月萧、竹笛、二胡、三弦、象脚鼓、芒锣等。阿昌族人民参加了震惊中外的抗击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我国边疆的"马嘉理事件" 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者的阴谋和野心。1942年,面对日本侵略,阿昌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奋起抵抗,并支援和配合抗日游击队与日军作战,机智勇敢地打击了敌人。

新农村建设

近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我村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总投资 160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田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单一,缺乏必要的龙头企业支持。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建立龙头企业,扩大种植规模,优质稻、油菜、草果、板栗、草烟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