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慢性肥厚性鼻炎
释义

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以鼻粘膜、粘膜下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征。

简介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指鼻粘膜甚至骨膜和鼻甲骨增生肥大,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发病原因相似。

鼻粘膜部分上皮纤毛脱落,变成复层立方上皮,固有层中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粘膜下水肿,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骨膜增殖骨质增厚,成为不可逆的病变。

肥厚部位多以下甲为主,尤其在前后端,下甲后端常呈桑椹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有时中鼻甲和鼻中隔相对处均有肥厚。

病因病理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指鼻粘膜甚至骨膜和鼻甲骨增生肥大,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发病原因与单纯性鼻炎相似,鼻粘膜部分上皮纤毛脱落,变成复层立方上皮,固有层中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粘膜下水肿,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骨膜增殖骨质增厚,成为不可逆的病变,肥厚部位多以下甲为主,尤其在前后端,下甲后端常呈桑椹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有时中鼻甲和鼻中隔相对处均有肥厚。

病变继续发展时由于纤维组织压迫,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毛细血管内压增加管壁变薄,血液成分自壁内经管壁渗入壁外造成组织水肿。

由于粘膜增厚的程度各不相同,常以下鼻甲剧烈,中鼻甲前端与下鼻甲前、后端及下缘,可呈乳头状肥厚及息肉样变,鼻中隔粘膜也可肥厚,常多在后段。骨膜增殖反应,造成骨组织有成骨变化,因而鼻甲骨变硬或者呈实质性肥厚。

并发症况

1、持续鼻塞,常用口呼吸,可影响肺功能,口腔及咽部黏膜干燥,常伴咽炎及喉炎,易发下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肺炎;

2、影响小儿患者的身体、智力发育;

3、侵及咽鼓管,发生耳部症状;

4、蔓延至鼻泪管,可使其狭窄、阻塞;

5、刺激鼻前庭皮肤,引起鼻前庭炎、皲裂、湿疹及毛囊炎

临床表现

1.双侧持续性鼻塞,闭塞性鼻音。

2.鼻分泌物少而稠不易擤出。

3.可有嗅觉减退,耳鸣、听力减退,咽干,头痛,失眠 ,记忆力减退。

4.鼻粘膜淡红或暗红,下鼻甲肥厚弹性差。

疾病症状

肥厚性鼻炎是由单纯性鼻炎转化而来,因此肥厚性鼻炎的一般症状与单纯性鼻炎相同,当然是更加严重。

首先是鼻塞,由单纯性鼻炎时的间歇性或交替性转变为持续性鼻塞,这是因为鼻粘膜已呈实质性的肥厚,粘膜缺乏收缩功能,所以鼻塞就更严重了。鼻腔持久阻塞,使病人说话带有明显鼻音,好像被捏住鼻子时讲话的声音。

嗅觉亦明显减退,因为鼻呼吸不通,空气中的各种气味,进不了嗅区,当然闻不出味道了。慢性肥厚性鼻炎由于鼻呼吸障碍,鼻甲的后端粘膜往往特别肥厚,它不但阻碍呼吸,并且会影响通向中耳的咽鼓管,使患者发生耳鸣和听力减退。由于鼻塞严重,擤出的鼻涕似乎并不太多,鼻涕常向后流入咽内,并不断作擤涕及吸涕的动作,以冀清除鼻腔阻塞。

发病时间较长,与慢性单纯性鼻炎相似,但程度较重。其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单侧或双侧阻塞均可发生。严重者因下鼻甲后端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导致耳鸣和重听。

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粘膜呈暗红色。下鼻甲表面凹凸不平呈桑椹样改变,触之较硬,无弹性或弹性差,即用探针触压下鼻甲常不凹陷,或触压时凹陷,当挟针拿起后其凹陷部位不能立即弹起恢复原状。滴用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滴鼻液)下鼻甲常不收缩。 鼻塞常使人用口呼吸,长期的经口呼吸和倒流鼻涕的刺激,咽喉因此经常被累而发炎,咽干、咽痛,咽内有异物感或发痒,引起阵阵干咳和声音嘶哑。鼻粘膜肿胀必然使鼻窦开口引流不畅所以常常并发鼻窦炎症,这种病人常有头胀、头痛、精神委靡、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尤其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会出现三叉神经痛,更令人痛苦和烦恼。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症状是多方面的,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很大,不能不引起注意。

疾病辨症

鼻腔被肥大的下鼻甲所堵塞,鼻腔底或下鼻道内充满粘液或脓液并难于擤出。粘膜肿胀呈苍白、粉红或淡紫色改变,鼻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特别以下鼻甲前端及其游离缘为重。

由于炎性肥厚组织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局部应用麻黄素类药物不能使肿胀明显消退。如以探针触压下鼻甲表面,有硬实感觉,不见凹陷,或触压呈凹陷后难于立即复原。用鼻后孔镜检查,有时可见下鼻甲后端如桑椹状肥厚,或鼻中隔后段粘膜两侧对称性肥厚。

慢性肥厚性鼻炎为鼻粘膜、粘膜下层及鼻甲骨的增生肥厚性改变,一般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

主要临床表现为粘膜上皮纤毛脱落,变为复层立方上皮,粘膜下层由水肿继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而使粘膜肥厚,久之,可呈桑椹状或息肉样变,骨膜及骨组织增生,鼻甲骨骨质也可呈肥大改变。

(一)鼻塞较重,多为持续性,常张口呼吸,嗅觉多减退。

(二)鼻涕稠厚,多呈粘液性或脓性。由于鼻涕后流,刺激咽喉致有咳嗽、多痰。

(三)当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可引起三叉神经眼支所分出的筛前神经受压或炎症,出现不定期发作性额部疼痛,并向鼻梁和眼眶放射,称筛前神经痛。

如何才能治愈此病,目前医学界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血管收缩剂滴鼻液的应用,限于轻型病例。

(二)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其作用机理为硬化剂注射后,可使局部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产生疤痕组织,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通气。

(三)下鼻甲粘膜下电凝固肥厚的粘膜组织,使产生的疤痕收缩。

(四)冷冻手术或手术疗法,一般治疗无效,下鼻甲切除不宜过多,原则上不超过下鼻甲的1/3,以免影响鼻粘膜功能或继发萎缩性鼻炎。

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证明,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新型的热凝治疗仪设备,对慢性肥厚性鼻炎进行辨症施治,具有快速、不开刀、无痛苦、老幼均可接受的特点。

诊断依据

1.长期鼻塞史。

2.有以上症状和体征。

3.肥厚的下鼻甲粘膜对血管收缩反应差,探针触压不易凹陷,或触压解除凹陷难立即恢复。

辅助检查

1.一般病例,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疑与全身慢性疾病或邻近病源感染有关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C”。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

①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②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③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④防止滥用减充血剂滴鼻。

局部治疗

(1)慢性单纯性鼻炎局部治疗的目的:抗感染;消除鼻黏膜肿胀,使鼻腔及鼻窦恢复通气及引流;恢复纤毛和浆液黏液腺的功能。①)鼻内用减充血剂:可应用0.05%羟甲唑啉(阿复林),连续应用不宜超过7天,如需继续使用,则需间断3-5天。0.5%-2%麻黄碱滴鼻液连续用药不宜超过两周。若不得不用,应间断应用。禁用萘甲唑啉(滴鼻净),因已证实其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对儿童以引起循环障碍的中毒反应,绝对禁用。②鼻内用糖皮质激素:是用于过敏和非过敏性鼻炎的最有效药物,可通过抗炎、缓解黏膜肿胀和改善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水肿的功能,可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常用二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布地奈德(雷诺考特)、丙酸氟替卡松(辅舒良)。③鼻腔冲洗:分泌物较多或较黏稠者,可用生理盐水清理鼻腔,改善通气。④封闭疗法:0.25%-0.5%普鲁卡因作迎香、鼻通穴位封闭,亦可作鼻堤或下鼻甲前端黏膜下注射,每侧注射1-2ml,隔日1次,5-6次为1个疗程。注意个别患者对普鲁卡因过敏。⑤针刺治疗:迎香、鼻通穴,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⑥超短波治疗。 全身治疗

(2)慢性肥厚性鼻炎局部治疗的目的:虽各阶段的病变而异,在鼻黏膜肥厚,但无明显增生的阶段中,宜力求恢复鼻黏膜的正常功能;如已有明显增生,则应以减轻鼻部症状和恢复肺功能为主。早期应用血管收缩剂、下鼻甲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冷冻疗法、微波治疗、黏膜下电凝固术等方法使局部黏膜下产生疤痕组织,缩小鼻甲。黏膜肥厚者应用下(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切除的黏膜原则以不超过下鼻甲的1/3为宜。下鼻甲骨肥大这可行黏骨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

全身治疗

慢性单纯性鼻炎用中医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属风寒型者可用苍耳子散加减。属风热型者在上方基础上去白芷、蝉蜕,加桑叶、银花、黄芩;睡眠时鼻塞重,活动时鼻塞轻,舌质红,脉弦细者可用当归芍药汤加减;反复发作,涕或稀或稠,面白便溏,食欲差,苔白,脉弦细者可用清脾汤加减。

用药原则

1.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反应尚好者,治疗同慢性单纯性鼻炎。 2.以上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行硬化剂注射或选用镭射、微波、射频治疗。 3.病情顽固者建议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治疗步骤

(一)血管收缩剂滴鼻液的应用,限于轻型病例。

(二)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其作用机理为硬化剂注射后,可使局部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产生疤痕组织,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通气。

(三)下鼻甲粘膜下电凝固肥厚的粘膜组织,使产生疤痕收缩。

(四)冷冻手术,是将特制的冷冻头置于下鼻甲表面做冷冻,每次1-2分钟,使病变粘膜坏死脱落而再生粘膜。

(五)手术疗法,一般治疗无效,或粘膜显著肥厚,或肥厚部分位于下鼻甲后端或下缘,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不宜过多,原则上不超过下鼻甲的1/3,以免影响鼻粘膜功能或继发萎缩性鼻炎。骨性肥大者,宜行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又无损于鼻粘膜的生理功能。

(六)对全身慢性疾病或邻近病灶如鼻中隔偏曲或鼻窦炎等,亦给予适当治疗。

中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

常用50%葡萄糖液加15%氯化钠溶液、5%鱼肝油酸钠或80%甘油等。鼻甲表面麻醉后,用22-23号细长针头从下鼻甲下缘前端平行向后刺入,勿刺通粘膜,边退针边注射硬化剂,直至针头拔出为止。亦可于下鼻甲前端、中部、后端分3次注射,每侧注射0.5ml,每10天1次,以3-5次为一疗程。在表面麻醉后,电针头从下鼻甲前端刺入,凝固20-30秒钟后拔出,电流为10-30毫安。 激光或者微波治疗,主要解决鼻塞。

中医治疗

穴位注射:①取迎香穴,局部注入当归注射液0.5毫升,2天1次,5次为1疗程。②先用、1%的卡因麻醉下鼻甲粘膜,再以2%红汞局部消毒,用消痔灵1毫升在下鼻甲前端(内迎香穴)粘膜下注射,每周1次。

耳针:取耳穴内分泌、神门、肾上腺、肺、内鼻等穴。用消毒后的王不留行籽置于0.8×0.8厘米胶布上,待耳部消毒后将其在相应穴位上贴牢。每日按压药籽3次,每次约20分钟左右,使该穴位上产生酸、麻、胀、耳廓灼热感。

预防措施:鼻内用减充血剂若用量过大或长期滥用,不但出现多用减效现象,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而且会因继发性血管扩张,反射性充血,时鼻甲重大,鼻腔更为阻塞,并可引起心血管病变,因此应从严掌握适应症,不可滥用。

新生儿禁用鼻内用减充血剂,婴幼儿必要时可应用0.5%麻黄碱滴鼻液,高血压、闭角性青光眼、甲状腺功能亢进、前列腺肥大以及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均应慎用。

鼻正清胶囊中药配方:苍耳子30克、柴胡20克、薄荷35克、蔓荆子40克、川芎30克、枳壳 25克、龙骨粉10克,手工工序,精心选药、晾晒、研磨,内服,一日三次,不仅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效果,对其他鼻炎效果均佳。

疗效评价

1.治愈:鼻甲明显缩小,鼻塞消失。 2.好转:鼻甲缩小,自觉症状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专家提示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增生为特征的炎症,与肿瘤无直接联系,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者,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治疗方法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以鼻粘膜、粘膜下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征。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额治疗有多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等等。

(一)血管收缩剂滴鼻液的应用,限于轻型病例。

(二)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其作用机理为硬化剂注射后,可使局部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产生疤痕组织,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通气。常用50%葡萄糖液加15%氯化钠溶液、5%鱼肝油酸钠或80%甘油等。鼻甲表面麻醉后,用22~23号细长针头从下鼻甲下缘前端平行向后刺入,勿刺通粘膜,边退针边注射硬化剂,直至针头拔出为止。亦可于下鼻甲前端、中部、后端分3次注射,每侧注射0.5ml,每10天1次,以3~5次为一疗程。

(三)下鼻甲粘膜下电凝固肥厚的粘膜组织,使产生疤痕收缩。在表面麻醉后,电针头从下鼻甲前端刺入,凝固20~30秒钟后拔出,电流为10~30毫安。

(四)冷冻手术,是将特制的冷冻头置于下鼻甲表面做冷冻,每次1~2分钟,使病变粘膜坏死脱落而再生粘膜。

(五)激光或者微波治疗,主要解决鼻塞。

(六)手术疗法,一般治疗无效,或粘膜显著肥厚,或肥厚部分位于下鼻甲后端或下缘,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不宜过多,原则上不超过下鼻甲的1/3,以免影响鼻粘膜功能或继发萎缩性鼻炎。骨性肥大者,宜行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又无损于鼻粘膜的生理功能。

(七)对全身慢性疾病或邻近病灶如鼻中隔偏曲或鼻窦炎等,亦给予适当治疗。

药膳治疗

1.丝瓜藤煲猪瘦肉,清热消炎,解毒通窍,主治慢性鼻炎急性发作,萎缩性鼻炎,鼻流脓涕,脑重头痛。取近根部的丝瓜藤3~5克洗净,猪瘦肉60克切块,同放锅内煮汤,至熟加少许盐调味,饮汤吃肉,五次为一疗程,连用1~3个疗程自愈。

2.辛夷煮鸡蛋:通窍,止脓涕,祛头痛,滋养扶,正主治慢性鼻窦炎,流脓涕。用辛夷花15克,入沙锅内,加清水2碗,煎取1碗;鸡蛋2个,煮熟去壳,刺小孔数个,将砂锅复火上,倒入药汁煮沸,放入鸡蛋同煮片刻,饮汤吃蛋。

3.柏叶猪鼻汤;消炎通窍,养阴扶正,主治鼻流臭涕。取猪鼻肉66克刮洗干净,用生柏叶30克,金钗斛6克,柴胡10克同放砂锅内,加清水4碗煎取1碗,滤除药渣,冲入蜜糖60克,30度米酒30克,和匀饮之。

4.黄花鱼头汤:扶正祛邪,补中通窍。主治慢性萎缩性鼻炎,感冒频繁。取胖头鱼100克,洗净后用热油两面稍煎待用。将大枣15克去核洗净,用黄花30克,白术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生姜3片共放砂锅内与鱼头一起煎汤,待熟吃肉饮汁。

5.羊粉:主治慢性鼻炎取羊睾丸一对,洗净后,放瓦片或砂锅内焙黄(不可炒焦炒黑),研成细末,用温开水或黄酒送下。每对睾丸一日分二次服完,连续用2-3天见效。

6.黄芪粥:黄芪400g, 百术230 g, 防风240g,桔梗120g,甘草60g,米20g(一天用) 除了米之外,将其他材料磨成粉,拌匀,放入干燥容器(有盖)保存。将400cc水和米放入锅里,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20分钟。将10g磨粉放入锅中,小火煮沸,灭火盖上盖等5分钟。

注意事项

(一)血管收缩剂滴鼻液的应用,限于轻型病例。

(二)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剂注射,其作用机理为硬化剂注射后,可使局部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产生疤痕组织,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通气。

(三)下鼻甲粘膜下电凝固肥厚的粘膜组织,使产生疤痕收缩。

(四)冷冻手术,是将特制的冷冻头置于下鼻甲表面做冷冻,每次1~2分钟,使病变粘膜坏死脱落而再生粘膜。

(五)手术疗法,一般治疗无效,或粘膜显著肥厚,或肥厚部分位于下鼻甲后端或下缘,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不宜过多,原则上不超过下鼻甲的1/3,以免影响鼻粘膜功能或继发萎缩性鼻炎。骨性肥大者,宜行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又无损于鼻粘膜的生理功能。

(六)对全身慢性疾病或邻近病灶如鼻中隔偏曲或鼻窦炎等,亦给予适当治疗。

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区别

1、病变特点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以鼻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点的可逆性粘膜慢性炎症。慢性肥厚性鼻炎则是以鼻粘膜、粘膜下,甚至鼻甲骨质增生肥厚为特征的不可逆性病变。

2、临床症状特点

慢性单纯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鼻涕增多,主要为粘液性。而慢性肥厚性鼻炎则鼻塞程度较前者为重,呈持续性,并有较明显的闭塞性鼻音及程度不同的嗅觉减退;鼻涕虽不太多,可呈粘液或粘脓性,但不易擤出。两者临床症状并不绝对如上所述,有时可介于两者之间,或兼而有之。如单纯型有时也可出现持续性鼻塞,继发感染时,可有粘脓性分泌物出现等。

3、鼻腔检查所呈现的特点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粘膜呈暗红色,粘膜表面光滑、湿润、肿胀,以棉签或探针触压鼻甲组织时,感觉柔软而有弹性,触压时局部凹陷,停止触压时,则凹陷部位立即复原;与此相反,触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鼻甲组织时,则呈硬实感,不易出现凹陷,或出现凹陷后不易恢复原状;鼻粘膜和鼻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堪状,色泽为淡红、紫红或苍白。

4、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

前者由于病变仅仅是由于血管扩张、粘膜炎性肿胀而无增生性变化,因而对收缩剂反应良好,一经使用,粘膜肿胀很快减轻,症状有所改善;而后者因有组织增生肥厚性改变,对血管收缩剂反应不佳,症状改善程度亦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3: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