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依镇
释义

一、概况

(一)地理位置

马依镇位于盘县东南部,地处东经104°46′—104°50′,北纬25°32′— 25°36′之间。镇人民政府驻地小寨村距县政府驻地(红果)96公里,距响水小雨谷火车站29公里,东连老厂,南接新民和忠义,西抵大山,北靠珠东。

(二)乡镇建制

1950年4月建立乡人民政府,1961年12月改建为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马依乡,归属老厂区公所管辖。解放初期乡政府驻地在小寨,六十年代后由小寨迁到坪地,至1992年“建、并、撤”成立的建制镇,镇政府驻地由此从坪地迁至小寨,由原老厂区的马依乡、法泥乡和十里乡的雨界村组成。辖六个行政村,115个村民组,5466户,21196人。其中,少数民族1200余人,约占总人口的5.7%主要以彝族、布依族为主,分布在雨界、岩脚、许地基等地,与汉族一起,形成杂居格局。

(三)自然资源

全镇平均海拔1600米。属沙页岩地质,土质为棕黄色,山地特点突出,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平地坝子少,地形峡谷多,素有“七沟八梁一面坡”之称。有打洞著名的“钢刀岭”,有鲁库的“九曲回环河”,境内有主河流一条,支流四条(补泥河、雨界河、螳螂河、打洞河),汇集流入珠江,属珠江水系马别河上游。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其中4—9月份为降水量的集中月份,占全年80%以上。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年均气温15℃左右,全镇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基本同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灾害性气候有干旱、冰雹、暴雨、狂风、倒春寒等,其中以倒春寒、暴雨、伏旱危害最大。

全镇总面积68.82平方公里,有耕地2603公顷,人均耕地0.55亩,人口密度297人/平方公里。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稻谷、小麦、洋芋等,全镇没有什么特别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有坪地村的大蒜、波车村有少量烤烟种植,辖镇办林场6个。

马依镇煤资源丰富,已探明原煤储量17.3亿吨,约占全县煤储量的五分之一,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是发展煤气化建设项目的理想之所,极具招商引资潜力。同时也是盘南电厂的主要供煤乡镇,煤炭开发前景一片大好。

马依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城镇化建设步伐缓慢,群众靠天吃饭的状况仍未得到彻底改变,群众生活主要依靠种养业和外出务工收入。工业发展滞后,仅有五星煤矿企业一个,年生产能力3万吨,是政府主要税收来源。

“十五”、“十一五”是我镇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期时,是继往开来,与时俱的时期。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大战略”目标(建全国煤电化大县;建贵州省畜牧大县;建珠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制定和实施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其奋斗目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走“煤炭开发为龙头,退耕还林还草为依托,畜牧业发展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路子,取得了可喜成绩。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依托,实施“畜牧富民”战略,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施退耕还林6888.3亩,其中退耕地5418.3亩,荒山造林1470亩,兑现粮食490多万斤,兑现补助20多万元,已基本消除成片荒山,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20%增加至35%;投资15万元,建畜牧养殖场8个,164间,建牛品改点4个,骡品改点1个,已输配1343头(匹)。2002年大牲畜存栏3,265头, 2006年达到4586头,畜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14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341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2000年的26%增加至37%。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118元增加至2006年的1739元,年均增加8%。

加快以交通、农田水利、电网改造、教育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交通事业蓬勃发展。马依镇地处边远,1999年通县乡公路,交通事业起步晚,发展滞后。今年初,通乡油路才开始启动,预计明年6月份才能全面建成通车。2000年以来,共修建通村公路78公里,实现了全镇通村公路率达100%,但由于地质疏松,通村公路质量差,基本是晴通雨不通。

(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实施以工代赈工程,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51.29万元,建设坡改梯和小溪治理工程1709.7亩,其中坡改梯320亩,小溪治理1389.7亩,人行便桥2座,新增耕地面积111亩。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新修小水窑水池78个,解决2650人/650头畜饮水困难。今年在建饮水工程三处,共17.1公里,大小水池14个。

(三)文卫事业发展迅速。加快农网改造和“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话、政府驻地通有线电视。建立和健全镇村卫生医疗体系,重点加快村级卫生事业发展,实现全镇6个行政村,村村有卫生室,配备有1—2名卫生员,组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群众参合率达90%以上,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四)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两基”攻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19%,中学入学率达132.82%,小学辍学率为0.62%,初中辍学率为2.8%,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共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全镇各中小学校校舍面积基本达到要求,已经省市复查验收。补嘎小学薄弱学校建设工程正在实施,共投入资金30万元。

加大“三农”工作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建设“科技示范村”为重点,建立村级协会组织5个,以协会+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和良种良法,建梨示范种植点1个,共150亩,养鸡场2个,花椒示范种植100亩,推广骡马和黄牛品改技术,共产交杂牛马(骡) 1343头(匹),创收30余万元。在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形成以种养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大扶贫攻坚力度,2000年至2006年,投入资金190万元,养牛420头,猪200头,千户安居107户,建房107栋,移民搬迁建房55户,55栋,小额贷款扶持养殖场2个,受益2060户,受益人数7924人。加大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广良种2.8万公斤,农业科技示范种植1500亩,以“万户温饱”和“千户安居”工程为重点,帮扶881户,2556人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小城镇建设逐步启动,城镇化功能日趋完善。

按照“提升档次,完善功能”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服务业领域,加强交通运输、推进服务业。 鼓励和支持公用事业,充分吸纳人口转移和就业的承载能力。统筹做好经济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功能、集聚人口,进一步发挥区域性经济作用,逐步建成功能日趋完善和逐渐成熟的小城镇。

近年来,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狠抓以禁毒为重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贯禁毒方针,有效遏制了毒品蔓延的趋势,2005年迎来了省禁毒现场会的参观和市现场会的召开。2005年,被评为市先进集体,被县评为优秀,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十五”到“十一五”期间,我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生产力发展落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基础设施脆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生态环境受破坏,城镇建设进度缓慢,工业发展落后,丰富的煤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等问题。

“十一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镇将继续以“煤炭开发为龙头,以禁毒工作、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两基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种养业发展为依托,抓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思路,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立足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做大做强煤文章,建煤炭支柱产业,促第三产业发展;做大畜牧业“蛋糕”,建畜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小城镇建设;加大扶贫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基础;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重大项目建设做好服务,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和谐马依”建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