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桥文化
释义

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 马桥文化因为这类遗存最早发现于上海马桥遗址中层而命名。从年代上来讲,马桥文化紧接着良渚文化,但文化面貌上截然不同。马桥文化继承了少量良渚文化的文化因素,而且整类良渚文化因素在马桥文化中不占主导地位。研究成果表明,马桥文化来源于浙西南山地的原始文化,同时它还包含了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因素。对照中原地区的王朝序列,马桥文化的年代大致与中原的夏和商相当。

简介

马桥文化时代:地层处西周印纹陶遗存之下,而叠压于良渚文化层之上。其时代应早于西周而晚于良渚文化。

根据碳——14和热稀光测定的数据分析,遗址第四层陶片距今为3030+-333年。

出土遗物中如觚、觯、尊、豆、簋、瓦足盘以及拍印的云雷纹等特点与中原地区河南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的夏商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其年代应相当于夏商时代。

马桥文化的起源、去向:考古界认为,马桥文化可能是起源于良渚文化而接受了南方印纹陶和中原地区文化影响的文化遗存。

良渚文化影响。生活用具中炊器多为鼎,泥质黑衣灰陶,质软而细腻,陶衣容易脱落,制法多用轮制;生产工具如有段石锛、三角形石犁、石镰和石耘田器等,都与良渚文化的特征基本相同。在地域上,马桥文化与良渚文化也处于同一分布范围。

文化由来

马桥古文化遗址的第四层被考古界视为太湖地区(包括杭州湾地区)的一个典型遗存,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马桥文化有一个奇特的返祖现象:即在其他地区良渚文化晚期出现的许多耗工费时的稀世珍品,包括玉器,带细刻图案的陶器、象牙器,在马桥古文化遗址中均未发现,遗存只是些粗陋的陶器杂件。同时,作为马桥文化原始文字的形器结构和表意方式,比上距千年的良渚文字更为简单。这种现象,考古界认为除社会发展因素外,很大程度是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石器晚期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沿海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沿海先民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走他地。这一地区众多聚落荒废,人大批死亡,造成马桥文化突然衰落,与良渚文化风格传统渊源相中断。

文化特征

马桥文化特征:出现刀、凿、镞等小件青铜器,未发现铸铜工具。石制生产工具仍极为盛行。有翘刃石斧、段

石、长三角形石犁、带柄三角形石刀、斜柄长条形石刀、石铲、半月形石刀、右耘田器。以及扁平三角形石镞和石矛。

深度(米)厚度(米)文化层剖面出土文物 0.6~0.9 近代砖瓦、明清青花瓷片一、耕土层0.88~1.02 1.02~1.060.25~0.8 0.24~0.4二、灰色土宋釉陶瓷,刻花影青瓷碗,“绍圣通宝”钱,五代墓葬1座,随葬品5件,唐、五代黄釉瓷碗,周末筛纹,米字纹、麻布纹、回字纹、曲折纹、印纹硬陶,挂有青绿色、青灰色釉的早期瓷器三、灰黄色土 1.65~2.30.6~0.73四、黑灰色土拍印编织纹、青铜器形和纹饰的陶器,少量小件铜器、石器、骨器、动物骨骼、灰烬、灰坑、烧塘 2.1~2.70.6~0.75五、青灰色土以素面为主的泥质灰黑陶和夹砂红陶片,器形以盉形器、圈足盘、宝耳壶和横剖面为T字形鼎足为特征。建筑遗迹、蛤壳、墓葬 生土含大量砂粒的青灰色生土、无文物。

时代

地层处西周印纹陶遗存之下,而叠压于良渚文化层之上。其时代应早于西周而晚于良渚文化。根据碳一14和热稀光测定的数据分析,遗址第四层陶片距今为3030士333年。出土遗物中如觚、觯、尊、簋、瓦足盘以及拍印的云雷纹等特点与中原地区河南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的夏商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其年代应相当于夏商时代。马桥文化的起源、去向考古界认为,马桥文化可能是起源于良渚文化而接受了南方印纹陶和中原地区文化影响的文化遗存。

文化影响

对良渚文化的影响。生活用具中炊器多为鼎,泥质黑衣灰陶,质软而细腻,陶衣容易脱落,制法多用轮制;生产工具如有段石 、三角形石犁、石镰和石耘田器等,都与良渚文化的工具特征基本相同。在地域上,马桥文化与良渚文化也处于同一分布范围。

在浙南、闽北等地区的影响。几何形纹陶与良渚文化诸陶系相比,制法、造形或纹饰等都发生了突变。而拍印篮纹或绳纹的印纹陶,在福建闽侯县昙石山遗址中层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已经出现,在浙南江山地区,还发现可与新石器时代相接,而器型与马桥文化极为相似的遗存。据此,马桥文化的几何印纹陶,可能是受浙南、闽北印纹陶遗存影响的产物。

在中原地区影响。石器中,除了柳叶形或菱形带铤或带翼的石镞外,还出现大量的扁平三角形石镞。陶器中,压印的带状云雷纹与商代早期的文化极为相似。所以,马桥文化也有可能是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的产物。可以从上海金山的亭林遗址上层文化遗存中找到它的脉络。亭林文化各类器物,石镰和三角形带柄石刀,显然与马桥文化一脉相承。

出土文物

遗址遗存出土文物有石、玉、陶、骨和铜器文物500余件。马桥文化陶器有三大陶系。夹砂绳效(或篮纹)红陶约占25.9%,器形主要是鼎足,有凹弧形、圆锥形和舌形3种。其次为甗和釜,甗是连成一体的甑和鼎的组合,炊器中鬲一件未见。呈各种陶色的印纹陶(有浅黄、橙紫红、紫褐色),约占41.1%,纹饰有脉纹、篮纹、席纹、方格纹、回字纹、云雷纹等,器内壁都留有填印窝;底部都是圆底内凹,有折沿弧腹的罐和盆、带圆把的杯和鸭形壶等器形。在这些器物的唇沿上,有的注有一个或数个相同的刻划符号。灰陶、黑衣陶和黄衣灰陶,约占33%。都是平底或圈足器,器唇以素面为主,有的在肩腹部压印一条带形的云雷纹或鱼鸟纹,器有觚、觯、尊、豆、簋、瓦足盘、袋足盉和澄滤器等。上列各陶系陶器的制法,前两种为泥条盘筑法加轮修,后一种为轮制。

文化研究

马桥文化的遗存在杭嘉湖地区都有分布,由于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对浙江境内的马桥文化研究不够深入。平湖地区以往曾有一些马桥文化的遗物出土,但缺乏原生的地层堆积。2004年底至2005年春,为配合07省道(平湖段)的改线工程,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平湖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工程涉及的图泽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图泽遗址的发掘,除了发现了崧泽文化的堆积和良渚文化的墓地之外,重要的是发现并确认了马桥文化的堆积。图泽遗址马桥文化遗存的发现,是马桥文化考古发掘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平湖地区史前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奇特现象

马桥文化有一个奇特的返祖现象:即在其他地区良渚文化晚期出现的许多耗工费时的稀世珍品,包括玉器,带细刻图案的陶器、象牙器,在马桥古文化遗址中均未发现,遗存只是些粗陋的陶器杂件。同时,作为马桥文化原始文字的形器结构和表意方式,比上距千年的良渚文字更为简单。这种现象,考古界认为除社会发展因素外,很大程度是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石器晚期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致使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沿海先民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走他地。这一地区众多聚落荒废,人大批死亡,造成马桥文化突然衰落,与良渚文化风格传统渊源相中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7:19:02